當《瘋狂動物城》熱映的時候,皮克斯在幹什麼…
提起《玩具總動員》、《頭腦特工隊》、《怪獸電力公司》、《恐龍當家》這些耳熟能詳的動畫電影,自然而然讓人想到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由 PIXAR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的這些經典動畫電影,陪伴我們度過了許多歡樂時光。3 月 5 日,皮克斯 30 周年紀念特展在東京都現代美術館開展,展覽中包括 500 多幅珍貴的動畫手稿、雕刻、粉彩畫,並有 3D 動畫作品讓粉絲們走進動畫世界中。
有趣的作品展區讓人徜徉在皮克斯的想像世界中。展出作品除手繪稿外,還包含有雕塑作品等。
現場按照不同電影劃分展區,展示關於該部電影的一切原始構思作品,包括手繪畫、數碼畫、雕塑、粉彩等不同類型。
《汽車總動員》系列展區
《頭腦特工隊》展區
《恐龍當家》展區
粉彩畫是此次展覽中最受歡迎的部分。這些精美的粉彩畫,完全按照電影螢幕比例,以營造畫面光影、組織角色構圖為主。由此我們也可以一窺皮克斯的創意世界。
作者 Robert Kondo、Jason Katz、John Sanford,《玩具總動員》
作者 Sharon Calahan,《恐龍當家》
作者 Johe Lasseter
作者 Ralph Eggleston,《海底總動員》
作者 Harley Jessup、Enrico Casarosa,《美食總動員》
作者 Ricky Nierva,《飛屋環遊記》
作者 Lou Romano,《超人特工隊》
展覽中為世界巡迴展出而特製的「玩具總動員拉洋片」,成為展覽的壓軸之作。圓盤上放置有胡迪及巴斯光年的立體人形,隨著在黑暗中經燈光投射高速回轉的圓盤,呈現卡通人形好像真的動起來的場景。另外,通過 3D 技術,將平面美術作品變成 3D 動畫的並投影螢幕上的「Artscape」,也令人印象深刻。
《玩具總動員》拉洋片,由木材、鋁、銅、鋼鐵、玻璃、塑膠等製成
走在偌大展館中,不禁讓人回顧皮克斯早年的曲折歷史。
作為皮克斯的前身,盧卡斯影業於 1979 年成立了電腦動畫部。那是電腦剛剛崛起的年代。1986 年,約伯斯收購了盧卡斯的電腦動畫部,並隨即成立了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直到 2006 年,皮克斯被迪士尼以 74 億美元收購,而富有遠見的喬幫主也因此成為迪士尼的最大個人股東。
有一種有趣的說法是皮克斯出品的所有動畫使用的是同一個宇宙觀,即「皮克斯宇宙觀」。這就像我們討論金庸的 14 部武俠作品一樣,作為粉絲,我們總是喜歡去按照歷史年代次序去排列每位英雄的故事。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有趣而一目了然。
以下則是由 Jon Negroni 在其 2013 年的論文《皮克斯理論》中闡述的皮克斯宇宙觀:
發生在後白堊紀的《恐龍當家》;
發生在 14 或 15 世紀的《勇敢傳說》;
發生在 20 世紀 50 或 60 年代的《超人特工隊》;
發生在 1997 或 1998 年的《玩具總動員》;
發生在 1999 年的《玩具總動員 2》;
發生在 2003 年的《海底總動員》;
發生在 2007 年的《美食總動員》;
發生在 2010 年的《玩具總動員 3》;
發生在 2011 年到 2016 年間的《飛屋環遊記》;
發生在 2014 年或 2015 年的《頭腦特工隊》;
發生在 22 世紀的《汽車總動員》、《汽車總動員2》;
發生在 29 世紀的《機器人總動員》;
發生在 29 世紀末的《蟲蟲危機》;
發生在 45 到 50 世紀間的《怪獸大學》、《怪物電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