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寶寶不好帶?那是因為你沒做到這十條!

趙統梅:資深育嬰師,7年母嬰編輯經驗

你經常反映孩子頻繁哭鬧,膽小怕事,說話晚,專注力差......只要沒有及時滿足她的要求,便迅速躺在地上打滾哭鬧。養兒育女的確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家長在挑剔孩子出現種種毛病的時候,可曾反思自己在教育上,是否做到幾下幾條?

1,重視寶寶的感受和需求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管是寶寶哭、笑、叫、還是怒,我們只有認真的觀察他們的行為動作和情感需求,才能有正確的判斷來做出相應的反映。小嬰兒的感受和需求要及時滿足,家長可以在給寶寶餵奶粉、換尿布、練習走路和說話中,讓他們感受到重視和關愛。嬰幼兒的需求和感受被滿足,會讓他們備有安全感。

當然,如果寶寶用打滾撒潑的哭鬧方式,來滿足任何自己想要的需求,家長在瞭解這一“陰謀”之後,可適當的給予冷處理。幾次不管不問之後,當寶寶發現這種招數達不到目的,也就不故伎重演了。

2,經常訓練寶寶的動作技能

經常有媽媽後臺諮詢,為什麼寶寶5個月了還不會翻身?為什麼14個月還不會走?同齡的寶寶都會爬了,可我家的連坐都不會?是生長發育落後嗎?“二抬四翻六會坐 ,七滾八爬周會走”這句話並不適合所有的寶寶,只是大多寶寶的生長發育是按照這個規律來走的。因每個寶寶個體差異,稍微的提早和推後都不算異常情況。

當孩子動作發育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家長雖然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但也須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幫寶寶訓練抬頭、翻身、爬行、走路、跑步、跳躍、投擲、攀爬等動作。經常訓練寶寶動作技能,有助於活躍腦細胞。

3,注意培養寶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注重孩子心智教育的父母,大多都會可以培養寶寶的對食物的好奇心,以及對周圍世界的探索欲望。在保證寶寶安全的情況下,不要擔心寶寶搞破壞或弄髒自己。家長應該鼓勵寶寶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身心成熟度來參與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從小擁有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搗蛋孩子”,常在未來生活中表現不一樣的獨立性和創新性。有時候我們不主張老人幫忙帶孩子,就怕剝奪了寶寶的這些天性。

4,認真對待寶寶的每一個提問

既然孩子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自然也會存在不少疑問。家長在面對寶寶一萬個為什麼的時候,要耐心並認真的回答,以此來滿足寶寶的求知欲。

會教育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回答寶寶的問題絕不是終極目的。還要在此基礎上,鼓勵寶寶進行獨立思考,培養他們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鼓勵與人溝通的能力

我們在教寶寶說話的時候,目的就像讓他擁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學會和周圍的小夥伴玩耍交往,在未來的日子學會與人溝通,彼此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很多家長經常反映自家寶寶說話晚,家長除了要經常給寶寶聽兒歌說話之外,更要把寶寶帶出處。給寶寶創造接觸外人的機會,給寶寶提供“聽話”和“說話”的氛圍。

6,培養閱讀的好習慣

想要培養寶寶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除了要做好榜樣作用之外,更需要提供一個閱讀環境。近來網上流行一篇文章,給家裡留出一平米的地方,能給寶寶打造一個閱讀空間也是非常不錯的。

閱讀習慣需從小培養,即使寶寶還不識字,家長也可以給寶寶買一些顏色鮮豔、圖像清晰、內容健康的布書或者繪本,每天按時給寶寶閱讀。

7,不可忽視的思考能力

愛因斯坦說,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其實比獲取知識更加重要,它是孩子一生都受用的能力。

想要培養寶寶的思考能力,除了要鼓勵孩子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之外,還要保護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給予給出答案,要給孩子創造思考的情境,引導孩子自己找出答案。

8,接觸社會和大自然

溫室裡的花朵終究抵不過外面的風吹雨打,家長在日常陪伴寶寶的時候,不要總在家裡活動,要儘量多讓他們接觸社會和大自然。

環境教育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要讓孩子瞭解社會的多元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樣不但有助於孩子開拓視野,還能鍛煉孩子的觀察力、活動力和思考力。

9,尊重孩子的人格

寶寶雖然小,但其人格和成人是平等的,家長不要強迫和擺佈他們做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更不能因為自己扮演了父母的角色,而對寶寶進行侮辱和打罵。

不要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寶寶,家長要尊重他們的審訊和發展權利。4個月寶寶老吮吸嘴巴,3歲寶寶說話斷斷續續,偶爾還會口吃......這些都是寶寶發育的必經階段,家長無需著急上火。

10,對寶寶提出合理的要求

合格的家長,絕不是一味的滿足寶寶任何需求,而是在提供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在寶寶現有能力的情況下,提出相應的進步要求。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起到呵護和滿足基礎需求的作用,更要主動做一個睿智的引導者。所謂的引導者,絕不是專制獨裁。家長培養寶寶的目標和努力方向,要根據寶寶的學習興趣而定,也不一定非要樣樣精通,處處拔尖。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