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氣、釣點與釣法三大要素談春釣鯽魚
冬季主釣對象是鯽魚,春季也以釣鯽為主。三月初氣溫即開始回升,各種水域的鯽魚最是普遍,它們適應環境的本領較強,在春季產卵也比較早,需要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給養身體。所以春季釣鯽一般釣效很好,今天我們就從天氣、釣點與釣法三個方面談談春節如何釣鯽。
【一】春釣鯽魚的好天氣
春季適合出釣的日子較多,只要不是比較惡劣的天氣,都可以出釣。和風的晴天,微風細雨天以及氣溫比較穩定的陰天,出釣一般不成問題。
(1)和風的晴天。
天晴的日子,連續晴上幾天,水溫升高快,若刮起不大的東南風是最為適宜的。連續的晴日鯽魚索餌積極,上午時間很早就能釣獲它們,所以這樣的日子出釣應該早一點做好出釣準備。晴天風力稍大也不要緊,水溫較高且溶氧豐富,可選下風口施釣。只是北風一刮,遇上寒潮來襲,魚兒就又返回深水區而不願進食了。
(2)微風細雨天。
春天的細雨天氣溫下降不太厲害,關鍵是氣溫比較穩定,所以水溫不僅不會影響魚兒活動,溶氧較高使魚兒更為活躍,雨中釣鯽別有一番情趣。綿綿細雨涼涼的,也有停歇的時候,空氣也格外清新,釣者可以好好享受釣魚的樂趣。
(3)氣溫比較穩定的陰天
連續晴好幾日後,南方吹來的暖濕氣流即將與北方的冷空氣相遇,一般會出現幾天陰天的天氣。這兩三天往往氣溫比較穩定,十分利於垂釣。幾日的晴好天氣使鯽魚覓食活躍,天陰後光線較暗,鯽魚特別感到覓食的安全。如果陰天颳風也可垂釣,因為水溫尚高,風浪使水體含氧較高,鯽魚覓食的範圍是不會縮小的。
*鯽魚竿推薦:
▲東澳家的這款鯽魚竿採用了黑色和櫻紅色分段塗裝,亞光質感裸漆,色感柔和,具有時尚運動感。葫蘆形握把,手感舒適;輕、細、硬挺是這款釣竿的一大亮點,5.4米淨重僅96克,高頻率拋高也不會累。
▲這款鯽魚竿細如香煙,2.7米僅重31克,37綜合調性,用來垂釣鯽魚手感很舒適;塗裝簡潔,碳素紋理清晰,金屬前後堵,360度旋轉竿梢,介面緊密,細節處理比較到位。
【二】去哪兒下鉤
春季首先要垂釣於較小的水域,因為小水域水體升溫較快。小河渠、池塘,以及小水庫的上游等處,鯽魚活動的蹤跡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釣魚的水域可慢慢增大。
(1)釣淺灘
春釣鯽魚要選淺灘,淺灘水草區食物多,隱蔽性好,適合鯽魚在此棲息。釣者可在兩米以下的淺灘處下鉤施釣,淺灘受陽光照射後升溫快,鯽魚的食物也越來越多。下鉤時儘量避開水質較清澈的地方,宜選上清下濁的近岸下鉤,水底渾濁表明有魚活動。面積較大的水域升溫慢,須等到四月過後才可在大水域釣近釣淺。
(2)釣草洞
早春淺水區就有水草長出新芽了,三月後水草長勢旺盛,鯽魚在水草區覓食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不僅有食可覓,安全藏身,還能依附於水草繁殖。但我們不要在太過茂密的水草處下鉤,表面上尋到了草洞,但草洞下面也長有水草,不利於鉤餌沉底,所以找草洞要找稍大的草洞,底部水草稀疏一點比較利於下鉤。
(3)釣多深
釣多深要看天氣,晴天可釣半米深,陰天可釣一米左右的深度。因為水體一米以上的水層是升溫最快的,溫暖的水體使鯽魚比較活躍,覓食比較頻繁,常能有好魚獲。
▲這款浮漂採用的是納米材質,軟身漆塗裝,不吃水,如果漂身有凹下去的現象,可以用熱水熱下,會立馬復原。其中的L-01是一款5目的小淺水漂,適合釣浮或水深在一米以內的淺水使用。
▲這是釣魚王出品的一款浮釣漂,納米材質,全長只有20釐米左右。7目漂尾,高亮漆塗裝,亮度是正常漂尾清晰度的3倍;自重輕,浮力大,翻身快,靈敏度高,適合釣浮、釣草洞或者競技垂釣快魚。
【三】線組、餌料與釣法
春釣鯽魚一般使用長竿細線小鉤,配置得靈敏一點。浮漂與鉛墜及釣鉤的配置要一致,即浮漂產生的浮力要與鉛墜和鉤餌產生的重力相當,浮力稍大於重力,配置就比較靈敏,為上魚提供了保障。
冬季餌料宜腥香,春季則慢慢由腥香向香型過渡了,誘餌的濃香味誘魚的效果好,可用酒米或者藥酒泡米來打窩,鯽魚很快就會被這抵抗不了的香味引來。鉤上掛餌最好是活餌,紅蟲與紅蚯蚓自然是首選,也可使用活蛆與河蝦掛鉤施釣。
早春水溫較低的時候,鉤餌入水之後要讓它動起來,也就是常說的逗引,稍微提一下竿稍,輕微地讓鉤餌移動一下,反復地這樣操作,以吸引魚的注意。只是動作幅度不可太大,不然會嚇跑魚兒。觀漂一般要看浮漂的上浮與下頓,送漂動作有大有小,這是個體不同的鯽魚在咬鉤。還要看浮漂不停地點動,以及黑漂與走漂。早春鯽魚的吃口較小,浮漂的動作一般比較微弱,所以一般浮漂有動靜就要提竿,趁鯽魚還未將餌吐出之前抖腕刺魚,就能成功獲魚。
▲採用德國高分子聚合材料製作,有效提高釣線的強度及穩定的韌性,使釣線擁有較高的耐磨性。親水塗層技術的融入,完美杜絕魚線自身吸水性,自覺下沉至海底。3D偏光工藝可以瞬間達到隱形效果。
▲老鬼的速攻系列餌料,共四款,以豆類和馬鈴薯粉等植物為螺肉等動物性成分為主要原料,再加入適量的誘食劑製成。餌團吸水後膨脹,成海綿狀散落在釣點周圍,鉤上殘留餌料如絮狀,輕輕擺動,具有很好的入口性,魚兒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