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魚的生活習性,在不同的時節選擇不同的釣位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釣者對魚的生活習性比較熟悉,在不同的時節就能選擇到正確的釣位。
比如魚有趨溫的特點,哪裡水溫比較適宜就在哪裡棲息與活動;哪裡水體含氧豐富,食物比較多,也會集群於哪裡。尤其是在野外施釣的時候,掌握了魚兒的這些特點,選好釣位,上魚率就能得到明顯的提高。
【一】水溫較低的時節如何找位
冬季與初春時節,水溫對魚的活動有較大的影響,溶氧量與食物的影響緊居其後。魚兒適合生存的水溫有一定的範圍,冬季與早春時節水溫較低,哪裡的水溫較高,它們就會趨溫而去。這就對選擇釣位提供了依據,冬季的深水區水溫較高,這是因為水的反常膨脹造成的,4攝氏度的水密度稍高,所以水層的深處水溫反而高。
水草區是天然的庇護所,草區水溫稍高,就會聚集過冬的魚兒在此“安家”。
*釣草可以用硬一些的釣竿:
▲這款戰鬥竿的竿身是採用日本東麗進口碳纖維打造而成。一款超硬19調6H級別的戰鬥竿。BISS防抱死卡槽設計,拋竿時,節與節之間受力均勻。龍鳳雙尾,調性可調;超硬竿身 腰力十足。
春季升溫後,一般淺水區的水溫上升得快一些,所以釣淺灘成了人們的選擇,有水草則更好,不僅水溫高,魚兒的天然食物還相對豐富。那麼,冬春的選位,就要參考水溫來做決定了。
根據不同時節與時段的水溫,春季白天水溫較高的時段是上午九點到下午四點,也就是要釣中間而不釣早晚。
近岸的淺灘低窪處,水底高低錯落形態複雜的地方,是魚兒的藏身之處。這樣的釣位,一般釣一到兩米的水深比較適合,再就是釣深水與淺水交接之處。
釣者應儘量在向陽處,背北朝南而釣,有水草可釣水草邊、草縫或草洞中。沒有水草之處,若水底有其它障礙物,也能為魚提供庇護,像石橋下亂石岸邊,水閘處,水下有樹樁等殘留,都是魚兒活動較多的地方。找到了合適的釣位,就為好的釣效奠定了基礎。
如果在春日野釣鯽魚,釣下風口是不錯的選擇。春季白天氣溫上升明顯,水面風力不太大,但能加大水體的溶氧量,水面的嫩草碎屑與微小的浮游生物被吹至下風口處,魚兒的天然食物明顯較多,水下一般會有鯽魚集群而來。
▲這是一款綜合性較強的37調竿,用慣了硬竿的釣友可能會覺得偏軟,但是用來野釣是很好的。手感輕盈,拋竿提竿非常舒適;塗裝也非常精美;這款釣竿小編去年曾入手,野釣使用起來很順手。
▲竿身超細如香煙,手感輕盈,軟調,追求釣魚手感的朋友可以選擇本款產品,遛魚感覺不錯。 採用了旋轉竿稍,而且這款釣竿是可以換手把的,握把的長度不同,這樣就相當於一竿多用。
【二】水溫較高的季節須重視水體的溶氧量
夏季氣溫最高,水體容易溶氧不足。因為炎夏氣溫高,空氣中氣體分子在單位體積內的重量就輕,使大氣壓較低,水體的溶氧就不充分。魚兒特別不適應缺氧的環境,活躍度直接降低,常會浮於水面吸氧,而浮頭魚一般是釣不到的,魚兒性命都難保了,是無心覓食的的。所以夏季的選位要特別重視水體的溶氧量,哪裡溶氧量高獲魚就多。一般有水草處於下風口處溶氧高,再加上食物較多,魚群就會集中在那裡。
▲這款黑雞膏主要針對肥水塘和淤泥厚積而導致缺氧的魚塘,腥臭味,在水中的穿透力非常強,能強力的刺激魚類開口,專攻大魚、滑口魚,並對小魚鬧窩有一定的效果。
【三】豐富的食物在秋季選位的突出地位
秋季選位,就要比較重視食物的豐富與否了。因為魚兒本能地在秋季儲備體內的脂肪,那麼就要吃進大量的食物,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做好充足的準備。秋季水溫還不太低,水體中只要哪裡有食物,就會趨之若鶩。
在水域的回灣處,下風口處與進水口處,以及近岸水底障礙物較多的地方,都會有魚兒忙著覓食。岸邊有大樹時垂釣要注意風向,若刮南風就選水域的南岸垂釣,風向不變可以連續在此施釣。
秋天釣魚與春季一樣都是旺季,上魚率較高,釣獲量也大。魚兒為了儲備能量,對食物的要求很低,尤其是野釣,只要有食物魚兒都會主動吸食。此階段使用葷餌與素餌都能獲魚,釣鯽魚鯉魚與草魚都不在話下,釣者可將葷餌與素餌分別裝在雙鉤之上試釣,水中魚兒偏愛葷餌就用葷餌,偏愛素餌就用素餌。
當然,影響魚情的因素有很多,以上三個方面,如果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對我們選擇釣位是有著積極的作用的。實際運用的時候,一定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單方面考慮往往會有失偏頗,脫離實際,所以運用起來一定要靈活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