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食物,這件事竟也會讓孩子性☆禁☆早☆禁☆熟
劉婷婷:國家高級育嬰師,資深母嬰編輯
爸爸媽媽陪孩子睡覺在大部分人看來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在今天的家庭中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是由父母、長輩陪孩子睡覺而引發的種種問題、矛盾屢見不鮮。年輕的父母明白,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需要單獨的床鋪或房間,從父母身邊分離。可是,真要讓孩子分出去,心裡多少有點割捨不開。於是一拖再拖,有的孩子5、6歲甚至10來歲,還一直和父母睡,這就會造成大問題。
陪睡也會引發性☆禁☆早☆禁☆熟
一些家長或許將孩子的性☆禁☆早☆禁☆熟歸咎於含有激素的食物、藥物,或者網路媒體的發展。除了這些因素外,在孩子長大後,父母也要適當減少親昵的行為,比如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還長期和父母同床,這就難免會發生身體的觸碰。對於2歲以下的孩子來說,身體的撫慰和觸摸可以帶來安全感和舒適感,但是這種心理感受在大一些的孩子身上卻可能產生自然的生理反應,這就是一種外界刺激。而且有的父母不避諱的性☆禁☆生☆禁☆活也可能對同床的孩子造成負面的心理影響。
因此,家長要耐心地把孩子勸回自己的床上睡覺,實在不行,可以陪孩子入睡後再離開。
分床睡其實沒那麼難
有的媽媽會問:既然不能和孩子同床,那什麼時候和寶寶分床睡才合適呢?且孩子睡覺時踢被子怎麼辦?專家認為孩子2~3歲與父母分床睡比較合適。因為在孩子3歲左右開始萌出最初的性別意識,此時他們有了獨立意識和一定的自理能力,喜歡自己做一些事情,卻可能無法很完美的完成,不過不用急,此時如果孩子依賴父母,就妨礙了獨立性的培養。此時寶寶因為怕黑或者怕孤獨不願和爸媽分床睡,這時候建議媽媽在寶寶睡覺前說說話、唱首歌,留一盞小夜燈,這樣孩子也就比較有安全感。
孩子分床睡好處多
分床睡是一種培養孩子獨立性最直接最簡單的辦法,比如自己脫衣服,自己蓋被子,自己起床。在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後,孩子對其他行為規範也更容易接受,對形成獨立的人格也很有幫助。而且分床睡能讓孩子有足夠堅強的心理,克服怕黑、恐懼心理。
此外,除了睡覺,在生活中父母也要儘量給孩子一些空間,不要過多的親昵,可以用別的形式表達愛和關心,即不剝奪孩子的安全感也不會讓他過於依戀父母。就像斷奶一樣逐漸減少,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已經慢慢長大,這對孩子正常的性心理發展有很大幫助。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因此,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應是培養孩子自理和自立能力。
孩子分床睡的科學時間:
從不分床分被褥——分床不分房——分床分房,再到分床分房後故事陪伴入睡——獨處入睡——獨立睡眠——早晨醒後父母陪伴——獨立起床。這一過程伴隨了分床睡的不同年齡段。從出生到青春發育期,每個階段都有適合孩子分床睡的方法。一些婦嬰專家建議嬰兒出生後,就應該與父母分床睡,此時雖然分床容易,培養習慣容易,但是由於母親半夜照顧孩子不便,所以可以把寶寶的小床放在父母的大床旁邊,一來讓寶寶聽見父母熟悉的聲音,也便於父母照顧孩子,也能帶給寶寶安全感。
等到2~3歲,孩子自我意識一天天強烈,很多事喜歡自己來,這恰是培養孩子從行為到心理獨立的好時機。如果孩子有單獨的房間,最好在牆上貼一些孩子的照片、動畫人物,可以把小床佈置成軍艦、大汽車等有趣的形狀,還可以把孩子平時喜歡的玩具擺在床邊,告訴孩子玩偶是他的保護神。孩子有安全感後便能安靜入睡。
等到3-5歲,孩子會在意語言和感情上的交流,常常會在入睡前黏著父母,還會試圖賴在爸爸媽媽的大床上。與孩子分床的最初階段,父母在孩子睡前多陪他一會兒,講些好聽的故事或讀孩子喜歡的書,或放一段輕鬆、優美的音樂,之後平靜地和孩子互道晚安,再和孩子一起向娃娃、玩具、寵物說晚安,讓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在愉快的氛圍中入眠。
和孩子分床睡意味著分離,如果父母強行分床的話很有可能傷害到孩子的心靈。將“不要讓分床事件傷害孩子的心靈”當作最高原則,在這一原則下,我們應做充分的準備。孩子成長中的許多事情就是這樣,不必急於去做什麼,而是先盡可能地理性思考,多投入一些情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悟孩子的心,和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分床睡還要注意:
確保安全
孩子既然單獨睡,床離地面就不能太高,確保孩子掉到地上也不會太危險。若媽媽擔心孩子會踢被子,可給他挑選合適的睡衣、睡袋,並隨著氣溫的變化選擇不同厚度的被子。
睡前聊天
有的孩子有著極其強烈的依戀心理,入睡前父母要多加撫慰,說說話、講些睡前故事讓他愉快入夢。
堅持不懈
有些孩子也許會賴在父母的房間不走,這就像斷奶一樣父母溫柔但不心軟,要不然就會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