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護膚指南.doc
從家到旅行目的地,你會遇見新的人、新的環境、新的氣候,同時也有可能遇到新的護膚挑戰。
怎樣維持皮膚的良好狀態?曬傷?變黑?乾燥?凍傷?
讓我們在出行前,做足面子功課,出門在外也要美美嗒!
【出行準備】
[物品推薦]
防曬衣物:防曬衣、皮膚衣、寬簷帽子、墨鏡、防曬面巾、陽傘
護膚品:洗面乳、化妝水/乳液/面霜、防曬霜、潤唇膏、卸妝油/卸妝水、身體乳、洗髮水/護髮素
藥物:礦泉噴霧、抗過敏藥、酒精棉球、外用皮膚藥、外用抗生素
[減輕行囊的tips]
1)平時積攢一些護膚品小樣,旅行中隨用隨丟,最為方便,但樣品品質可能沒有正裝產品穩定,保存時需密封避光,一旦出現變色、變味、水油分離等情況,甚至長出菌斑,說明已經變質,不可再使用。
2)臨行前購買分裝瓶,分裝常用的護膚品。旅途中未能用完的分裝護膚品應儘快用完,以免微生物超標。
3)短髮可以購買洗髮/沐浴兩用產品;長髮可使用洗髮護髮二合一洗髮水,但不建議單獨使用無矽洗髮水,它對頭髮的調理作用差,往往需要配合護髮素或髮油使用。
4)沐浴露可用洗面乳代替,身體卸妝油可暫時與面部卸妝油通用。
5)洗髮水和防曬霜這些沉重的消耗品,不必從家背上飛機,可在機場免稅店、目的地超市或商場購買。
[攜帶護膚品登機和托運]
隨身攜帶登機的液體護膚品,如化妝水、乳液、洗面乳、睡眠面膜、保濕凝露等,每一種的標示容量都不能超過100毫升,也就是說,即使一個200毫升的瓶子裡只有50毫升化妝水,也不能帶上飛機。這些護膚品應能裝進一個容量不超過1000毫升的可重新封口的透明塑膠袋中。固體護膚品,如唇膏、粉餅、止汗棒之類並不受此限制。
從國內出發的航班,可托運單瓶不超過350毫升的液體髮膠、摩絲等壓力瓶裝氣溶膠,以及500毫升以內的香水,但總量不得超過2000毫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規定可能略有不同,出行前需確認當地規定。其他液體和固體護膚品暫無限制。托運裝箱前要確保護膚品的蓋子已擰緊,用保鮮膜纏緊封口處再包裹瓶身,最後包上柔軟的衣物作保護,可避免托運中護膚品受損或洩露。易碎品如粉餅、眼影等,還是隨身攜帶為好。
【飛機上的護膚戰鬥】
[不卸妝等於毀容]
由於飛機上狹隘的空間會讓空氣變得乾燥渾濁,機艙壓力亦會讓皮膚變得脆弱,帶妝更會加重皮膚的負擔,因此建議長途飛行,不要帶妝。如果飛行前沒時間卸妝,可以隨身攜帶卸妝巾,方便好用,時刻保持肌膚的清潔。露得清、innisfree等品牌卸妝濕紙巾都比較好用。
[小心肌膚變戈壁]
通常情況下,室內的正常相對濕度為30%-65%,而機艙中濕度往往只有10%-20%,環境乾燥,再加上溫度不高,此時皮膚可能會感到乾燥不適。因此長途飛行中,在皮膚清潔完畢的前提下,敷個面膜、使用補水噴霧,或是塗上潤膚乳液,都能起到緩解作用。臨上飛機前使用高保濕的護膚品也有同樣效果。
[SPF50+不能少]
飛機上的玻璃窗無法隔絕UVA(長波紫外光),而UVA會使人的皮膚變黑、老化甚至引發皮膚癌,所以長途飛行時應儘量拉下遮光板,並適量使用防曬霜,以對抗高空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對抗紫外線】
[如何防曬]
ABC原則:Avoid(躲避)、Block(遮蔽)、Cream(防曬霜)
Avoid:儘量不曬太陽。最有效的Avoid方法是拉上窗簾躲在家裡,但很明顯這並不適用於旅行者。出門在外,可以儘量選擇在建築物陰影裡或樹蔭下行走。此外上午10點至下午14點間紫外線最強,儘量避免外出。
Block:利用物理手段如使用墨鏡、陽傘、衣物、帽子、防曬面巾等把紫外線遮擋在外。墨鏡、陽傘和帽子的遮擋面積越大越好;用於防曬的衣物、帽子和傘,最好選不透光的、帶有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防紫外線指數)標識的。輕薄的棉麻織物、透明雪紡紗以及絲襪的防曬效果都非常差,起不到太多的防護作用。
Cream:防曬霜、防曬液、防曬噴霧等均可歸於本類。在身體任何裸☆禁☆露的部位均勻塗抹上足量的合格防曬產品,以確保最好的防曬效果。
[挑選防曬霜]
· 防護指數
通常防曬霜包裝盒上除了商標、商品名稱外,還會寫上SPF、PA之類的字母,可以近似認為SPF代表了UVB的防護能力,PA代表了UVA的防護能力。在非英語國家,SPF可能是當地語言的縮寫,如德國的 LSF(Lichtschutzfaktor)。
SPF是使用防曬霜之後與之前最小紅斑量(MED)的比值,而最小紅斑量就是引起皮膚紅斑所需的紫外線劑量(劑量=紫外線能量密度×日曬 時間)。在國外可以買到SPF50甚至SPF100的防曬霜,但在中國最高只允許標注為SPF30+。上街買菜之類的日常生活中,無需盲目追求高防曬指數,標有SPF15-30、PA+/++的產品就已足夠。
· 抗水效果
如果防曬產品上標注有“抗水”或“Water Resistant”、“Water Resistant(40 min)”等字樣,意味著在乾燥情況下塗抹該產品,入水活動20分鐘後出來自然晾乾(不擦拭),然後再次入水20分鐘後出來自然晾乾(不擦拭),仍能維持所標注的SPF數值。若入水活動80分鐘仍能維持所標注的SPF數值,產品則會被標注為“超強抗水”、“Super Water Resistant”或“Water Resistant(80 min)”。許多國家不允許產品標注“防水”或“Waterproof”。
· 物理防曬
防曬霜的背面或側面會寫有全部的成分表,有些地區還要求把防曬成分的名稱和濃度單獨標示出來,比如“ZnO - 7%”(即氧化鋅ZnO的含量為7%)。氧化鋅(ZnO)和二氧化鈦(TiO2)是目前全世界通用的物理防曬劑,能在皮膚表面起到反射和折射紫外線的作用,達到遮蔽效果。如果皮膚非常敏感,建議選擇純物理防曬霜,以減小對皮膚的刺激。
· 化學防曬
化學防曬劑主要靠分子吸收紫外線,從而起到防曬作用。化學防曬劑有幾十種之多,不同國家所允許使用的防曬劑互不相同,因此同一品牌的防曬霜也可能針對不同國家採用不同的配方。總而言之,出門旅遊至少選SPF30以上、PA++以上的防曬霜;如果在紫外線強烈的地區活動,如海邊、雪地等,建議選SPF30+/SPF50、PA+++、超強抗水、物理化學相結合的防曬產品。
[防曬霜使用方法]
· 出門前15分鐘塗抹。使用步驟是先用基礎護膚品,再塗防曬霜,最後使用粉底。
· 足量均勻塗抹。面部和脖子分別需要使用1克左右防曬霜,大致相當於1-2枚1元硬幣的大小。如果是在海邊戲水,全身每次需要塗抹30克左右的防曬霜。
· 戶外補塗時,更建議選擇噴霧狀的防曬產品。相較於乳霜質地的防曬產品,防曬噴霧質地輕薄、吸收力強,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快捷,輕鬆做到防曬無死角。
· 擦拭汗水後需馬上補塗。若連續戶外活動,最好1-2小時就補塗一次。
· 不要忽略脖子後側、耳朵、腳背等防曬死角。
· 清除帶防水功能的防曬品需要先用卸妝油擦除,然後用洗面乳或沐浴露做二次清潔。
· 配合抗氧化護膚品(含維生素C、維生素E等)使用,以及口服防曬保健品,都有助於提升防曬霜的效果。
[曬後修復]
· 一旦曬傷,需馬上冷敷,給局部降溫。如果使用冰塊降溫,要以毛巾包裹,防止凍傷;如有水皰,可用生理鹽水濕敷。
· 降溫後,適當使用含有抗炎成分的曬後修復產品,既可減輕疼痛,又能減少炎症後的色素沉著。恢復期不要急於使用美白、去角質等功效性產品,要等皮膚狀況穩定後再使用。
· 若嚴重曬傷,出現大皰或全身症狀,則要及時就醫。
【對抗嚴寒】
[低溫中的護膚挑戰]
寒冷的天氣往往有冷風助紂為虐,它們會加快皮膚水分自內向外地蒸發,使皮膚更加乾燥、粗糙、無光澤,甚至乾裂後出現小傷口,導致抵禦外界侵蝕的能力進一步下降。
低溫下的護膚,重點在於減少水分蒸發、維護皮膚天然屏障,所需的主要成分有:
· 封閉性成分:如凡士林,可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薄膜,直接阻止皮膚內部水分向外蒸發。
· 生理性脂質:即神經醯胺、膽固醇、游離脂肪酸。這三者均存在於表皮中,是維持皮膚屏障的關鍵物質,以適當的配比外用可起到修復作用,降低經皮失水率,保護皮膚的內環境。
· 親水性保濕成分:如甘油、氨基酸、吡咯烷酮羧酸鈉、尿素、乳酸、透明質酸等。前幾種小分子的保濕成分一旦滲透進表皮內,可增強皮膚的儲水能力。透明質酸則可在皮膚表面發揮保濕作用。
在“濕冷”地區,環境濕度較高,皮膚缺水問題可能並不嚴重,但分泌油脂量會減少,此時可著重補充生理性脂質與親水性保濕成分。
在“乾冷”地區,尤其是遇到大風天氣,皮脂分泌不足的皮膚應首選含封閉性成分這類油脂的產品,再補充生理性脂質和親水性保濕成分。
[凍傷與凍瘡]
在前往高山、極地以及冬季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地區旅行時,氣溫往往低於0℃,很容易被凍傷。
氣溫在0℃以上的地區,也需要防凍。潮濕的空氣和冷風會讓人感到寒氣入骨,從而產生凍瘡。凍瘡經常發生在肢體末梢血液迴圈較差的部位,局部衣物過緊造成血液迴圈不暢時,同樣可能引發凍瘡。此外,兒童、糖尿病患者和貧血人群等都更易患上凍瘡。
對於凍傷與凍瘡,預防遠比治療重要。低溫下進行長時間的戶外活動時,務必保暖防水,尤其是手、腳、臉和耳等部位。在易生凍瘡或者曾生過凍瘡的部位,可預防性地塗抹凡士林等保護劑,千萬不要以自己是否感覺到冷為依據。
出現輕微凍傷時,應儘快使凍傷部位恢復正常體溫,可用身體其他部位溫暖患處,或使用39-42℃的溫水浸泡。如發生嚴重的凍瘡或凍傷,甚至出現全身性體溫過低的情況,需及時就醫。
- END -
-版權資訊-
本文部分內容整理自窮遊錦囊《旅行護膚指南》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