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小巧輕便的雲馬智行車 C1,讓你怎麼騎都不會覺得累

測評前言

雲馬為年輕人而生的品牌,雲馬C1一款時代趨勢造就了這樣一款軟硬體相容的助力電單車,真正關注這個品牌其實從極果申請測評開始,吸引我的不是雲馬而是那份無法割捨單車情懷,為城市年輕人而生的第一台電單車。單車一個伴隨自己童年時光必不可少的一種情懷元素,兒時依賴在父親那台永久大樑上的懵懂時光,猶記得二八大架的永久

自行車

是我兒時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度,衍生了那個時代創新騎法,個子不夠高只能斜著伸腿騎行的掏檔式騎法。中學時代擁有了真正屬於自己一台鳳凰牌

自行車

,它伴隨了自己整個中學時代。雲馬C1年輕人第一台電單車

測評行程地點概述:

騎行上海崇明島,上海寶山月浦鎮出發,前往線路:德都路—月羅公里—蘊川公里—盛石路—石洞口客運碼頭—崇明島南門港車渡碼頭—崇明南門路—崇明東門路—一江山路—鼓浪嶼路—團城公路終點團城公路7218號東江羊肉館。返程路線:團城公路7218號東江羊肉館團城公路—鼓浪嶼路—一江山路—崇明東門路—南門景觀大堤—東門路—南門路—南門港車渡—石洞口客運碼頭—盛石路—蘊川公路—月羅公里—德都路。全程大概35公里

騎行上海寶山吳淞口國際碼頭,上海寶山月浦出發,往返線路江陽北路—富錦路—牡丹江路—盤古路—寶楊路碼頭景觀大道。全程大概15.6公里

測評溫度天氣:多雲氣候為主平均氣溫5攝氏度

測評人:鴻鵠義生兮

測評概述:雲馬C1定位於助力電單車,更多的工藝設計還是從

自行車

元素深入,這篇測評我想拋棄傳統測評模式,以安裝後調試開始談起,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圖片炫酷,拋棄介紹開箱安裝。針對自己身高來調節

自行車

的各部位零件,調試適合自己舒適騎行的

自行車

定位資料,騎行單車前針對自己習慣對整體進行調整緊固來瞭解各部分細節,通過實際騎行分享自己騎行技巧以及遇到各種故障情況進行展開體驗敘述。一篇最不像測評的助力電單車體驗報告

測評產品參數

雲馬C1介紹

年輕人需要輕時尚、輕科技,雲馬要做一款像

自行車

的電動車,是

自行車

+,而非摩托車-,這就是雲馬C1,C由城市(city)、多彩(colours)、雲端互聯(cloud)、經典的(classical)等關鍵字提煉而來。

雲馬C1測評部分

雲馬C1整車裝配配送,雲馬C1出廠時已完成80%的組裝,收到後只需要非常簡單的幾步就可以完成。在同期測評或者眾多體驗中大家已經有了細緻的瞭解,配送箱子內部採用硬紙板凹槽進行固定保證了運輸穩定性,開箱後利用廠家標配的工具對車子龍頭把位及腳蹬進行安裝即可。既然安裝無壓力那麼就從調試開始談起

騎行前整體調試

▼雲馬C1握把高度為固定高度,與整體車架配合,我想這也是雲馬C1分男女款原因,雲馬巧妙的設計了前把立管便於安裝同時也起到了支撐握把作用,立管邊緣全部做了倒角處理。

▼CNC立杆由中間螺栓進行緊固中心與立管套筒形成上下夾緊力,為CNC立杆與立管由兩個內六角螺栓完成軸向夾緊。雙力夾緊達到互相牽制固定力度。在調整CNC立杆時候主要是立杆與車架中心保證在同一軸心上。

▼調整CNC立杆與車架在同一軸心位置,雲馬C1龍頭算是靈活度很高,靈活度高相對來說利弊相對明顯,單獨操作調整時候還是要利用螺栓夾持力來對齊軸心。

▼鞍座高度調整,鞍座調整高度以哪個標準為好呢!我自己總結下來山地車高度調整方式,利用腋下卡住鞍座自然下垂手臂,以手指尖部到達車蹬腳最低位置為准,以此來緊固鞍座高度,便是適宜自己正常高度。考慮到前車架高度,並且我穿鞋身高在173CM左右,在調整時候會稍微高於腋下卡住鞍座指尖距離。

▼雲馬C1車座立管採用Φ35尺寸,調整高度時候需要鬆開車座立管夾持螺栓,夾具內部鑲嵌緊固件,加大了夾具與車座立管摩擦力,保證了車座立管調整高度後不會因為外力產生變動

▼雲馬C1鞍座設計是我很喜歡一個細節,車座前後調整可以依據車座支撐架刻度,前期很多人回饋車座不是很舒服,畢竟類似山地車車座設計整體感受偏硬,但是可以適當調整車座支撐前後距離,使得在騎行時候手臂與背部形成最佳受力角度。

▼雲馬C1車座與車架連接採用螺栓咬合固定,細緻觀察會發現車座支撐架採用鏤空處理,減輕重量並且減少騎行過程中助力。

▼雲馬C1男款車座高度調整行程確實有著限定,官方給的理論高度是車架20寸,車座可自由調節,最適宜高度:男生160-190CM. 女生150-190CM。雲馬C1整車帶電池重16KG,最大載重120公斤。95%鋁合金件+3%不銹鋼件+2%的鋼塑混合件。

▼雲馬C1到貨時候車胎氣量明顯不足,騎行的時候這是一個一定不能忽略的問題,胎壓的選擇取自於騎行環境,正確胎壓能保證騎行舒適性與安全性,雲馬在細節上一樣明確的標識了輪胎各項資料

▼其實有個雲馬車胎也給了我一個尷尬的事情,一直騎行的

自行車

也會山地車也車嘴都是通用的,其實這點來看自己確實是個偽騎行愛好者,雲馬C1採用法嘴充氣內胎

▼經過一系列的調整,可以明顯看出雲馬C1車把與車座高度配合,是很適合自己這樣一個身高,為自己提供了很好人體工學的騎行感受

雲馬C1各部件細節

雲馬C1採用了模組化設計,把助力系統最簡化的呈現在我們眼前,給人以最佳視覺感受,其實我也看了很多體驗測評,把與電池搭配的部件整體稱為ECU,這點來說這是不準確的,其實從圖紙顯示這部分更應該稱為ECU與控制器部分,從這點來說就能說明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瞭解這台車子組成,真正瞭解這台車子就要從細節抓起。

▼模組化電器方案細節。

▼指撥,雲馬C1指撥由指撥撥盤與數位控制螢幕組成,指撥撥盤其實與數位螢幕為一體,撥盤與控制螢幕只是由螺杆連接,自己無法拆裝,塑膠製品沒有添加任何防震墊,只是增加幾個凸點達到防滑效果略感遺憾。

▼指撥螢幕顯示助力等級、速度、騎行里程、電量等。質感粗糙

▼車頭燈,雲馬C1車頭燈採用歐標前燈,內置多顆LED燈,兩種照明模式,中間主光源搭配周邊小光源設計,雲馬C1大膽啟用了日間安全燈,強制性無法關閉設計目前來說褒貶不一。

▼ECU、控制器、電源,雲馬把這部分整體的設計在座位下方,綜合集成方面簡潔清新。實際騎行下來,個人認為電源插拔方式長時間震動會影響電源輸出穩定性能,實際騎行中大的震動造成了斷電情況,而且上下插拔方式設計個人認為需要改進,尾燈設計的加入是個亮點,四種亮燈提示模式大大加大了夜間騎行安全,但是沒有標配擋泥板,灰塵完全打在電池上如果是雨天不知道電池外殼的防水性能如何

▼速度感測器、排線,外觀來看看不出任何細節,但是這又確實是個不可忽視的部件,它決定了助力感應,實際體驗來說感測器存在延遲,而且存在誤報問題,可能這個跟飛輪跟轉有可能是鏈條緊造成的有關聯。從這感測器排線固定也能看出,雲馬在整體佈線固定方面做得都很粗糙

▼電機,雲馬C1採用雲馬自主研發YUNBIKE電機,廠家理論資料是有電運行時,傳動轉化效率百分之八十六以上,無電運行方面個人認為是自己騎行過的電動車裡面,電機磁阻控制最好的一款電機

雲馬C1

自行車

部件細節

模組化構造,不僅僅體現在電力系統方面,雲馬C1定位還是助力電動車,整體還是以單車為基礎,輔以電力模組化系統整合,達到整體平衡,但是從雲馬C1整體

自行車

構造來看在這個價位上面還是有所妥協。

▼車架,雲馬C1採用全鋁合金金屬外殼,整體重量控制在16KG以內,單手提持完全沒有任何壓力,大架充分利用三角穩固方式,橫樑位置是區分男女款標誌。整體支架形成一個“A”型設計,達到最佳穩定結構。

▼焊接,車架整體焊接焊縫飽滿,開孔部位進行兩層焊接加固,不過個人認為堆焊工藝在外觀打磨上面需要加點功夫,外觀觀感讓不懂得工藝消費者看來會有些粗糙

▼特別是中軸焊接,焊縫雖然飽滿,但是這種焊接痕跡真是看著無愛啊

▼車把佈置,車把小的時候喜歡叫做龍頭,雲馬C1車把簡潔佈置讓我很是喜歡,鈴鐺放在左手邊,右手邊指撥撥盤,CNC立杆上貼有二維碼資訊,為連接

手機

APP所用,簡潔中控佈置在立杆前方前燈上方

▼握把,雲馬C1握把黑色橡膠,手感舒適,握把帶有掌托設計,為騎行過程帶來良好的把持力及手掌支撐效果,握把兩端帶有螺栓緊固

▼刹車系統,雲馬C1採用最簡單的V刹,刹車把與握把噴塗相同黑色。刹車把外擴弧度對我手掌來說指尖正好可以方便受力。刹車把結構沒有與傳統刹車有任何區別。但是雲馬C1自主研發了斷電刹把,利用中控系統更快更准的發出斷電指示,電機不在提供電量

▼C1採用V刹實際使用效果刹車片摩擦並不能提供很好止動效果,斷電效果確實很明顯

▼雲馬C1刹車線,後刹刹車線設計在下管下方,完全暴露在外部,後刹車線通過中軸上面通過。刹車線光滑順暢

▼鈴鐺,這個其實沒有啥好說的,機械式鈴鐺,聲音確實不夠響亮擺設吧

▼瓶架內六角螺栓固定

▼牙盤傳動,雲馬C1採用46T:16T傳動齒比,165MM的曲柄長度。

▼車蹬腳,車蹬安裝有個細節值得一提就是螺紋頂端標明左右字母。便於安裝時候瞭解旋緊方向。車蹬腳唯一一點遺憾就是反光邊上只是摁扣固定,很容易就會發生掉落。

▼花鼓,前後花鼓都是雲馬自己標識的產品,並不瞭解具體技術如何,僅從外觀來看只能有一點比較無奈就是都採用內六角固定,沒有標配快拆。

▼防脫鉤爪,後部電機軸承位置採用一個防脫鉤爪設計,有效防止震動帶來滑動,並且在鉤爪位置利用一個內六角螺栓來進行卡位,防止電機軸承的運動對鏈條鬆緊形成影響

▼輪胎,510mm外徑的20X1--1/8”的輪胎,花紋在我看來應該屬於半光胎,應對城市騎行來說綽綽有餘了

▼電源控制線罩,雲馬C1電源線等佈置在車座立管後側,用螺釘固定,罩在黑色塑膠殼子裡面。不但提高了整體美觀,同時這個部位對提取

自行車

也提供了很好的手感,並且起到了防滑效果

實際騎行體驗

一款產品好壞需要實際騎行才能看出來,好話說的好,是騾子是馬拿出來溜溜才好,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好鋼用在刀刃上,一款定位於城市助力電動車是不是只能專注於城市騎行呢,答案無外乎是否定的,雲馬C1雖然限制的傳動比,20寸的小輪,但是理論值高達55公里的助力騎行距離,讓我完全相信它可以讓我得到更加多的騎行體驗,雲馬C1到手後已經騎行總里程達到了70公里左右,這樣的一個距離可以說我能很理性的拿出一些自己騎行感受來分享給大家,前篇從調試到細節的全方位認識,讓我有底氣來談談自己兩次比較有代表性騎行來探討我自己對這款產品的理解

說到體驗不能不提提APP,雲馬自帶了一款自己智行車APP,然而通過藍牙連接模式確實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地方,拋棄熱門的

GPS

而選擇單純的藍牙,我想雲馬本意是讓數碼產品能與雲馬C1有個真正意義上的結合,然而實際使用不到一公里就出現了斷電情況,讓自己不得不放棄。但是這款APP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資料共用,只要註冊了這款軟體能在地圖模式上顯示出同一城市擁有這款軟體的朋友。但是充電一晚後APP顯示電量只有%98。一系列的BUG讓我不得不拋棄這款軟體

崇明島騎行

考慮到城市騎行定位,其實自己還是想有點不同體驗,因為自己一直有跟朋友經輪渡上海前往崇明島騎行經歷,所以選擇了這條線路,一個是逃離上海,一個是崇明島南門區域是城市規劃道路很完善的線路,並且南門大堤江邊景色很值得一行。

騎行一開始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心心念的APP體驗一開始就讓我叫苦不迭,連接藍牙就發生斷電情況,後來索性放棄了APP體驗,但是問題接踵而至,大的顛簸就會發生斷電情況,只好重新開機,反復幾次。不得不重新拆掉電池,然後在重新卡位裝好並且也重新對電源接頭進行固定,這樣一路騎行到石洞口碼頭都沒有在發生斷電情況。

上到崇明島一路沿著南門路騎行,來到了崇明博物館,騎行在鼓浪嶼路上,寬闊的城市街道,完全拋棄了上海的煩囂,不過車子的問題再次來到,又是斷電,沒有震動情況下莫名的斷電。

崇明島公里雖然沒有過多起伏路,但是不時地坡度在四十度的橋樑擺在眼前,選擇純電動騎行,爬坡過程中純電動模式在最陡地方只能維持在10公里左右速度,這點也能說明,三軸加速度感測器在純電動模式下並沒有起到太多作用。

來到江邊大堤完全的釋放,為了更好的說明電動車真實感受選擇視頻來體現

回程過程中又發生了一個故障,在碼頭推行時候正好趕上斷電,然後正要上船的時候,忽然發生了推動自行加電情況。一時無法理解,後來經過諮詢雲馬客服得知,可能是發生跟軸現象導致感測器誤識別。這點可能是需要調節鏈條鬆緊來解決,後續會跟進觀察這個故障

整體騎行接近四十公里,一路故障不斷,不過是也是一個認識雲馬C1的過程,總體來看雲馬C1助力模式為主騎行40公里完全沒有壓力,而且20寸尺寸輪子在旋轉半徑上也會在狹小空間起到很好的優勢,比如早晨電梯下行,輪渡擺放空間。都是一個優勢。更主要的是單手操作提取完全無壓力

城市騎行上海寶山淞滬抗戰公園

選擇這樣一條線路,一方面是模擬體驗真正的城市騎行上班路線,並且大多半選擇純電力模式騎行,路上又是發生一次大的震動後產生斷電情況,當時最高溫度也僅為5攝氏度而已,當天只騎行了15.6公里,電量提示就開始報警狀態。所以低溫對鋰電池的影響還是避免不了的。

騎行小技巧,這次出行也為自己總結了一點騎行小技巧,比如在純電動模式下騎行不要等鬆開撥盤後在踩踏,這樣會讓

自行車

重新判斷騎行速度,需要重新加速,我個人體驗是在快要鬆開撥盤時候就進行蹬踏這樣就能很好保持在原有速度上。

寫在最後

雲馬C1一款真正屬於年輕人的城市助力電動車,它小巧清新,它簡潔流暢線條為城市騎行增添一抹亮麗色彩,城市騎行中雲馬C1從開始故障連連,不斷排除解決各種問題,到現在每次出行提供便利的騎行效果,雲馬加個雖然能在相同產品中拔得頭籌,但是細節上海斯需要增加更多的品控,特別是細節上的改進,比如電池內部的USB介面橡膠蓋,僅僅兩次拆裝電池就已經脫落了,比如各個小的部件整體設計上,模具開模的時候應該加入更多雲馬元素,而不是簡單的功能性,我想入手這樣一款

自行車

更多的是一種情懷加入,特別是對雲馬元素的情懷加入能更打動年輕人的心,雲馬C1希望這樣一篇帶有個人色彩的體驗報告能給廠家帶來一點啟發,也希望更多雲馬C1騎行者在安全前提下分享更多騎行樂趣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