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杭州年貨清單裡最紅的是它?一般人我不告訴!
老杭州的年貨清單裡,魚幹是重要的一味。隔水一蒸,或者加點老酒,就是年夜飯必有的冷盤,也是整個正月裡戒不掉的手邊小食。
江南密佈的水網,給杭州人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魚類。但如果要做一條地道的本地風魚幹,錢塘江魚是上等的選擇。大江活水裡,吃螺螄長大的青魚,身形巨大,勁頭十足,本地人管它們叫“螺螄青”。
拿這種大魚做魚幹的手藝,在城裡漸漸消失;但在錢塘江兩岸,人們近水樓臺,做魚幹的風氣日甚一日。一入冬,家家戶戶都會動起手來——有些是自己吃的,更多的,是賣給那些想念這一口的城裡人。
當富春江一路向東,和南面來的浦陽江交匯,折出一個近乎90°的大拐彎,向北而去。這條大河,從此處開始,就叫錢塘江了。
三江匯流的地方,有個小小的江心嶼,叫長安沙。這裡沒有跨江的橋樑,只有一南一北兩個渡口。島上佈滿了魚塘,魚塘中間,是個村子。村子叫五豐村,人口不算多,養魚是主業。
丁雲飛是島上土生土長的人。靠水吃水,大約20年前開始養魚,現在也有了規模不小的養魚場。
我找到他時,他正忙著在村委會開會。寒潮要來了,村裡得佈置下準備工作。
他家的魚幹,就這麼一排排地掛在魚塘邊的棚子底下,早已完工,賣得差不多了。
每年過年前40天,他和妻子就會動手開始做魚幹,已經做了七八年。
其實在此之前,他們也是年年做。從小看著父輩們做,後來自己做,只是那時都是做了自己吃。後來“來玩的客人多了”,才開始批量生產。
今年他做了500條,用的全是本塘螺螄青。他說這個島上的螺螄青成色很高,因為“都是套養的,正兒八經是吃螺螄長大的,肉比較緊致”。
通常,做風魚幹,他們會選十斤以上的魚,大概能做出五六斤魚幹來。“十二三斤的魚做出來的魚幹味道最好,入味。但也有人就喜歡大的,送禮有面子嘛。”他說。
製作的方法極其傳統,甚至可以說簡單粗暴:把魚殺了剖好,千萬不能洗,抹上粗鹽,醃上兩三天后,清洗一下,掛在棚子底下風乾即可。
丁雲飛說,這是最原始最傳統的江邊人的做法,拼的是魚本身的品質。整個過程全部親自動手,“25元一斤,有時還要幫人送貨上門,賺的就是個手工錢”。
如今,長安沙有大大小小總計四五千畝的魚塘,做出來的魚幹也越來越多,儘管交通不便,卻基本不愁賣。“就這麼蒸蒸吃,不管主城區的人還是富陽當地人,都喜歡得不得了”。
山莊茶園的秘制魚幹
在長安沙的北面,坐5分鐘渡船,就是雙浦鎮。
這裡的人同樣熱愛魚幹,不過,隔著一道窄窄的富春江水,做法已有很大不同。
在雙靈村的村道盡頭,是一座山。山裡藏著一家“地和山莊”,如果你這幾天過去,會發現屋子的廊下掛滿醬鴨、風雞和臘肉,惟獨沒有魚幹。
老闆鄭利毫和老闆娘陳小香都是雙浦人,茶農世家,捯飭年貨也是一把好手。所有的醃臘醬貨,都是他們帶著幾個工人動手做的。之所以看不到魚幹,是因為“早就做好了,都放到冷庫裡了”。
每年一入冬,陳小香就會到江邊物色上好的螺螄青,這個習慣,從她的祖輩和父輩那裡一直傳下來。今年她做了風魚幹,用的基本是十二斤到十五斤的魚。
雙浦魚幹的做法,是需要晾曬的,所以必須算日子湊天氣。“必須晴天,不然曬出來的魚幹就不香了。”陳小香說。
做法也有些複雜,錢塘江裡的螺螄青,買來之後用清水沖洗一下,殺了後取出內臟,從背部剖開展平。魚腹的黑膜也要用刮刀刮乾淨,此時決不能用水洗,洗了就不鮮了——這和江對岸的講究是一樣的。
醃料的主體也是粗鹽,但要混著花椒炒熱,再和著蔥蒜一起搓在魚身上,就像給魚做SPA。
然後用竹片撐開魚身,壓上石頭讓它醃著;每24小時上下翻一次,再重新搓一次料;大約過四五天,取出來用涼開水沖洗乾淨,掛起來晾曬。
看著大約八成幹時,每天還要噴一次自製的50°燒酒。這種酒被叫做雙浦茅臺,做魚幹的時候最好用陳年的,否則太烈。
如此這般,三四天后,魚差不多也全幹了,收起來,放進速凍的冷庫裡,接下來的一年,就靠它們了。
陳小香說,如此複雜的手法並不是她的原創,只是“從小我們這裡的人都這麼做,好吃”。
她說,一年到頭,就數現在這幾天最空。“做完了魚幹,差不多就等過年了。年一過,又要開始忙,又是一年”。
對住在杭州城裡的人來說,自製一條半米長的螺螄青風魚幹,或許有些勉為其難。因此,陳小香特意推薦了錢塘江邊人地道的醬魚幹做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
步驟一 選魚
做醬魚,一般用鯽魚和鯿魚,肉質薄,醬油吃得透,味道進得去。當然,也有人會用肉質厚的草魚或青魚,圖個有嚼勁,只要時間看得准,也是可以的。
步驟二 殺洗
活魚拿到手,馬上殺了去內臟,並從背上剖開展平。當然,還是不能用水清洗,魚鱗也必須留著,這樣才能留住魚的鮮味。如果實在覺得髒,就用乾淨的毛巾擦一下。
步驟三 備料
醬油加料煮開,也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辣椒、糖和大料等,待到冷卻後備用。
步驟四 浸泡
把魚展平放在盆子或缸裡,一條疊一條,倒入醬料。浸泡的時間不能太長,一般三天即可。拿出來清洗後,可以晾曬,也可以直接蒸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