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話說】壓迫戰術真的那麼簡單嗎?

克洛普初到英超之時,波切蒂諾就向外界表示,他所要求的壓迫和克洛普的壓迫理念是完全不同的。克洛普的球隊往往從中線附近才開始壓迫,而他的球隊施展的壓迫則是位置更靠前。姑且不論波切蒂諾的說法正確與否,無可否認的一個事實便是,壓迫(press)已經成了足壇的一個主流詞彙。強隊實施壓迫後可以進一步鞏固球權;而弱隊進行壓迫,可以創造出一些反擊威脅對方的球門。那對持球人進行壓迫,這樣的戰術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興起的呢?

1934年,有個叫湯瑪斯-派翠克-戈爾曼的男人,他原本是個寫體育的,後來成了一名教練。當初在比賽中,得不到球權的那方往往會選擇伸縮防守。可戈爾曼突然蹦出一個想法,如果我讓我的球員前壓,讓他們對持球人進行壓迫,使得持球人產生壓力,這會產生怎麼樣的效果呢?於是,戈爾曼將他的想法告訴他的球員們,他讓球隊的前鋒在對方半場進行壓迫,而其他球員均位置前壓,用以阻斷對方傳球的線路。

他的球員聽了這種瘋狂的想法後,直搖頭。他們認為這完全是種自殺式的行為,如果一個人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那暴露給對方的將是一個很大的空當。更何況,即使全隊保持整體壓迫,可要是對方後衛們技術精湛,通過三兩下短傳就躲過壓迫了呢?最後,戈爾曼不知用了什麼法子說服了他的球員。或許,他告訴他們:“你們想什麼呢!後衛怎麼可能既靈巧又技術精湛?”

這之後的5場比賽,他們輸了4場,一切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順利。但戈爾曼沒有放棄,壓迫戰術的效果正在顯現,他的隊員們也找到了感覺。再後來,這支球隊完全變了個樣,他們不斷利用壓迫碾壓對手,最終,他們拿到了隊史上第一座冠軍獎盃。那支球隊叫做芝加哥黑鷹隊,奪得的是美國冰球聯盟的總冠軍。他將他的這種壓迫式戰術稱之為“forechecking”(前場阻截)。

這一戰術的誕生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因為它不僅僅適用於冰球,許多涵蓋身體對抗的體育運動都可以運用這一戰術。50年代,NBA球隊就開始注重對控球人的壓迫,兩種防守方式——全場緊逼和半場緊逼就此產生。而在1954年,“24秒”規則的誕生,則是進一步提高了“壓迫式防守”在籃球運動中的地位。控球隊員在對方壓迫式防守之下,容易出現傳球失誤,而如果他選擇帶球突破,則容易造成進攻時間的流逝。

那在足球場上,誰又是第一個實施壓迫式防守的教練呢?這是一個略帶爭議性的問題,在喬納森-威爾遜的《倒金字塔》中,他指出俄羅斯人維克托-馬斯洛夫在1964年至1970年間執教基輔迪納摩時,就使用了類似壓迫式防守的戰術。但在歐洲,很多人認為奧地利人恩斯特-哈佩爾才是真正將壓迫式防守付之於足球場上的那個人。他在執教費耶諾德時,他安排的戰術有兩個核心內容——1,造越位;2,緊逼壓迫。

事實上,在足球場上實施壓迫式防守遠遠要比冰球或是籃球難得多。足球場上除了門將外有10個人,而場地又比冰球場或是籃球場大的多,受到壓迫的持球人可以有多種選擇。更何況,這種戰術除了要求球員具備良好的執行力外,充足的體能儲備也是必要的條件。冰球和籃球比賽中,教練可以隨時換人。可在足球場上,教練最多只能換3人。在50、60年代,球員所能享用的訓練設施、球場設施、飲食並沒有那麼先進,而在那個交通都還不發達的年代,舟車勞頓也會對球員的體能產生很大的影響,你又怎麼可能要求你的球員進行這種高密度的全場壓迫防守呢?

在足球領域,真正將這種戰術發揚到一個高度的莫過於荷蘭足球教父——蜜雪兒斯。他的戰術理念,有一個我們更為熟悉的名字——全攻全守(total football)。蜜雪兒斯並不是這種戰術的發明者,而他只是對進行了革新。他所執教的荷蘭隊,後防線幾乎前壓至中線,從前鋒開始,在對方半場進行緊逼壓迫。蜜雪兒斯之所以敢於安排這樣大膽的戰術,這要得益於他手下的這批球員。在中場位置,他有極為勇猛好戰的內斯肯斯,而在前頭,更有才華橫溢的克魯伊夫。他的荷蘭隊從對方腳下斷下球後,幾乎不會再給對方反斷的機會。日後,蜜雪兒斯在回憶錄中寫道:“要完全實施全攻全守這樣的戰術,你至少需要3、4名世界級的球員,否則弱隊很可能會在反擊中給你致命一擊。”

要擁有3、4名世界級球員,這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這也便是為什麼全攻全守無法被廣泛普及的原因。除了瓜迪奧拉的那支巴薩,看上去無限接近於蜜雪兒斯的全攻全守;更多的球隊,在守和攻之間,無法自如地切換。那如果沒有那麼多世界級球員該怎麼辦?一個叫薩基的義大利人給出了答案。他要求隊員集體上前對持球人進行壓迫,積壓空間,放任位置距離持球人較遠的球員。當然薩基的成功,也要得益於當時的越位元規則,以及在1992年,足球比賽中開始規定守門員不能用手接回傳球。

無論是薩基還是蜜雪兒斯,他們都是在最初的壓迫式理念中,融入了自己獨到的想法。所以,壓迫逼搶雖然已經在足球場上很普遍,但它並不簡單。波切蒂諾的話並沒有說錯,克洛普的多特蒙德確實是從中路才開始對對方進行壓迫,但其實他只說對了一半,克洛普在歐冠中才實行這樣的戰術。而在德甲聯賽中,克洛普的壓迫與波切蒂諾的,並無本質性區別。為什麼多特蒙德要在歐冠中那樣做呢?因為在歐冠比賽中,對手的實力偏強,對方的後衛或是後腰大多技術精湛、有精准的傳球功夫,他們知道如何化解這種壓迫式防守帶來的壓力。而如果多特蒙德在這樣的比賽中陣型過於靠前,很容易在沒斷下球的情況下,就先被對手打了個立足未穩。

從克洛普的大黃蜂,開始盛行的“Gegenpressing”,在英語中被稱為“Counterpressing”,簡稱為反壓迫,也就是要求球員在丟球後,立即組織反搶。過去的理念中,剛剛丟失球權後的前幾秒,是最危險的時候;但在現在,剛剛搶到球權的球隊也可能處於同等的風險之下。因為如果再被對方斷下球,往往那會是在一個極具危險的地帶。這種戰術實施起來比單純的壓迫要困難得多,反壓迫需要球員準確的站位、良好的戰術執行力、以及丟球後迅速的反搶意識。多特蒙德前隊長凱爾就表示:“最初,在採取反壓迫時,還有場上球員會先發出信號。可在多次演練之後,場上的信號漸漸看不到了,球員們都已經熟悉了那樣的節奏。”

或許,現在的教練都該感謝當初戈爾曼靈光一現的想法。戈爾曼一定沒想到,在半個多世紀後,幾乎所有球隊都開始採用壓迫式戰術。壓迫不就是搶嘛,讓自己的隊員像瘋狗一樣跑起來不就行了嘛?沒錯,壓迫就是搶;然而,你也要搶得下來。很多看上去很普通的壓迫戰術,其實並非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