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山藥的八大實用養生方
山藥又稱薯蕷,是秋冬季節的最佳補品。
其為補中益氣藥,具有健脾補肺、抗衰老、抗腫瘤、抗疲勞、抗有害物質刺激、增強免疫機能等功效。
而山藥面對不同的疾病,也有不同的食療方可以服用。
山藥 8種食療方
1、大病初愈或年老體弱者:蜜汁山藥餅
食材:山藥500克、棗泥餡100克、精麵粉100克、蜂蜜25克、白糖200克
製作方法:
(1)、將山藥洗淨,上籠蒸熟,趁熱去皮搗碎,加入精麵粉攪拌均勻;
(2)、分別將山藥麵團、棗泥餡分成小份;
(3)、將棗泥餡包入山藥麵團中,包好製成山藥餅;
(4)、將山藥餅放籠屜中大火蒸20分鐘,取出裝盤。
(5)、鍋內放蜂蜜、白糖,熬成蜜汁,淋在山藥餅上,美味的蜜汁山藥餅可以食用啦。
注意:因加有大量白糖,不適於糖尿病患者。
2、脾虛瀉泄或腎虛陽痿:紅燒山藥栗子
食材:山藥350克、栗子幹125克、鹽小半匙、醬油3大匙、味精半匙、清水一碗半。
製作方法:
(1)、山藥去皮洗淨切丁,栗子幹浸清水一夜,剝去紅膜;
(2)、燉鍋放入所有切好的材料,加調料、清水,煮開後改小火燜至汁收幹、栗子熟爛即可食用。
3、慢性腸炎久治不愈:車前山藥粥
食材:山藥30克、粳米100克、車前子12克
製作方法:
(1)、山藥切碎,研成細粉;
(2)、車前子擇去雜質,裝入紗布袋內,紮緊袋口,與山藥粉、粳米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用小火煮成粥即可食用。
4、腹瀉便溏:粟米山藥糊
食材:粟米100克,山藥100克,白糖適量。
製作方法:將粟米、山藥用小火炒至焦黃,研為細粉。每次取30克,加水200毫升,煮熬成糊,加白糖調勻,隨意食用。
5、食欲不振:山藥雞蛋面
食材:山藥250克,白麵、豆粉各適量,雞蛋2只,調味料適量。
製作方法:山藥煮熟研泥,與白麵、豆粉、蛋清和勻切條,入沸水鍋中煮熟,加鹽、味精調勻拌麵食。
6、納差消渴遺精早洩:山藥茯苓包子
食材:山藥粉、茯苓粉各100克,麵粉200克,白糖300克,植物油適量。
製作方法:將山藥粉、茯苓粉置大碗中,加冷水適量浸成糊狀,上籠蒸30分鐘,取出調麵粉和好,發酵調堿製成軟面,再以白糖植物油油作餡,包成包子蒸熟,當早點吃。
7、身體浮腫:山藥扁豆粥
食材:山藥30克,扁豆10克,粳米100克。
製作方法:將山藥洗淨去皮切片,扁豆煮半熟加粳米、山藥煮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8、心神不定失眠健忘:山藥枸棗粥
食材:枸杞18克,酸棗仁6克,鮮山藥125克,白米200克。
製作方法:
(1)、酸棗仁洗淨,稍微搗裂並裝入紗袋;
(2)、鮮山藥去皮洗淨,切小塊;白米淘淨,稍晾後加水約4碗,並下酸棗仁布袋、山藥塊熬粥。待約七分熟時加入枸杞,再燜透即可食用。
山藥與山藥豆、山藥蛋的區別
山藥
山藥豆
山藥蛋(土豆)
山藥是長在土裡,是山藥的根。
山藥豆是長在山藥藤上,是山藥的果。
山藥蛋=土豆,我國華北部分地方土豆的別名。
山藥 去皮時,引起的皮膚發癢
山藥,雖然連皮一起吃更有營養,但是大家擔心是否在種植時噴灑農藥難揮發,導致山藥皮上有遺留,食用後對人體有害從而喜歡去皮吃。
可是,由於山藥裡有很多黏液,黏液含有大量的植物堿,粘在手上會刺激皮膚發癢,那麼,如何解決山藥引起的皮膚發癢呢?
1、抹薑:發癢後立即抹點生薑汁,即可迅速止癢。因為生薑含有揮發油能促進血液迴圈,溫暖身體,興奮神經。
2、抹醋:發癢後可以把手仔細洗乾淨,然後把手沾滿醋,連指甲隙縫都沾,過一會兒這種癢感就會漸漸消失。(原因:酸堿中和)
3、花露水或風油精弄到水裡稀釋,然後反復的洗也可以緩解。此外,如果皮膚很癢的話,千萬不要到處亂抓,這樣會引起別的地方也癢,抓破了手皮,處理起來會更麻煩。瘙癢難耐之時不妨試試把手放在大米里反復地搓,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瘙癢感。
山藥注意事項:
1、山藥不可久煮,若煎煮時間過久,或與鹼性藥物混合,會使澱粉分解酵素和其有益成分受破壞,因此不可久煮。
2、不可與抗酸藥片(鹼性藥物)同時服用。
3、山藥能減緩腸的蠕動,可以止瀉。炎症性的腹瀉、大便乾燥便秘與腹脹滿悶者應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