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醫療模型可讓患者清楚身體的問題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有一句臺詞:別辜負生命。在今天的故事裡,不辜負生命需要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心臟是生命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少了不行。
小男孩卡登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被診斷出左側心臟有異常情況,甚至可能會威脅到他的生命。幸運的是,他出生後及時進行了治療,不久順利恢復了健康。
說到這次治療,有一點頗為新奇的元素在其中。在治療前,醫生們根據超聲系統採集的資料製作了手術前和手術後卡登心臟的2個3D模型,醫生用這個模型與卡登的父母進行了細緻的交流,從而幫助卡登爸媽很好地理解了孩子的心臟到底是出現了什麼問題以及治療可能的效果。要知道,和專業知識有限的普通人解釋清楚高深的醫學問題,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候甚至會因此造成醫患矛盾,3D模型這次可真是幫了醫生的大忙。
遺憾的是,能夠像這樣在治療前通過三維器官模型更好瞭解病情的幸運兒現在仍然是少數。但是,如果GE先進製造首席工程師吉米·比徹姆(Jimmie Beacham)的項目能夠進展順利,那麼距離3D模型的普及可能不會需要太久的時間。
不得不說,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平面圖像到精准的3D模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甚至是以周來計算。
比徹姆的“未來實驗室”團隊正在研究如何快速高效地將CT和其它影像設備獲取的圖像“翻譯”出來,從而進一步列印出3D模型。一台類似GE Revolution CT的設備在1秒內產生和傳輸的資料量相當於6000部Netflix電影。
他分享道:“目前,我們將所有的資料都轉換為螢幕上的圖像。而GE的研發人員正在研究如何開發一個套裝軟體,將獲取的圖像轉換成一個可以發送到3D印表機的可列印檔案。我們已經列印了多個器官模型,比如肝臟和肺,從中汲取了很多經驗。”
GE最近新成立了增材製造業務,負責開發3D列印設備和其他增材製造方法。比徹姆的團隊現在正在與增材製造業務合作,研究“開發一台利用我們的軟體所生成的檔來列印器官的定制機器”是否可行。
“目前列印器官時需要花費一周到三周的時間來處理資料,而我們希望能夠實現‘一鍵完成’!”
——Jimmie Beacham
如果比徹姆團隊的研究是可以實現的,那麼從中受益的將不僅僅是患者和家屬,醫生們也會享受到新科技成果的好處。
不同的人體之間肯定是有一定差異的,就連經驗老道的外科醫生,在做手術時,可能也會對發現的情況大吃一驚。
而比起二維影像,3D器官模型更能夠提供所需的前端資訊。現在,醫生們有時不得不一遍遍地去工作站,查看螢幕上的圖像,然後思索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有了3D器官模型,他們在這方面就可以大大節省時間。這樣一來,就能降低因為手術速度的變慢而引發感染的可能性, 給患者帶來切切實實的好處。
當然,在面對患者的時候,如果有這樣的3D模型,就能更直觀明瞭地讓患者清楚身體出問題的部分,説明他們快速理解其中的問題,大大節省了溝通成本。
其實說起來,這種情況與汽車修理廠還挺類似的。比方說,如果你既不是機械發燒友,又不太瞭解汽車,那麼如果修理工在檢查完你的車之後,告訴你需要換一台新的變速器,可能你根本就不確定這到底有沒有必要,因為你的第一反應或許就是:我能相信這傢伙嗎? 而最後的結果也往往是似懂非懂,一頭霧水,只好按照對方的意見走。
而在醫學領域,有了3D列印器官模型,這樣的窘境就可以減少了。
隨著人們健康知識的增加,大家會希望更多地參與到解決方案的制定當中。只有清楚地認識了問題,才能和醫生之間建立更多的信任,有助於更快更好地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