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你的寶寶會不會是“O型腿”呢?

今日話題

- 你家寶寶用學步車嗎? -

快來交流一下吧!

無論生的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

媽媽們都希望他們長大後變身大長腿!

那長度~那線條~

妥妥地吸睛無數啊!

可是,這生下來的寶寶怎麼像是O型腿啊?!

莫慌!莫慌!

Ms.懂這就幫媽媽們尋找良方~

- 什麼是“O”型腿 -

“O”型腿,民間俗稱“羅圈腿”,是指在膝關節下的小腿骨向內彎曲,站立時兩膝間不能併攏,使得兩腿空隙連線像英文字母“O”而得名,在醫學上將其稱為膝內翻。

對於大多數新生寶寶而言,出生前在母體子宮內的胎位是全身盤曲,脊柱略前彎,四肢屈曲緊縮交叉於胸腹前。因此寶寶只用把自己的身體蜷縮成橢圓形,才能適應子宮內狹小的空間。由於胎兒的這種特殊姿勢,造就了寶寶的肢體在母體子宮內長時間承受擠壓,所以新生兒出生後大多都是兩條小腿呈輕微彎曲的“O”型腿。

在整個嬰兒階段,醫學上將這種下肢的彎曲稱為生理性彎曲,看似“O”型,其實屬於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生理現象。隨著寶寶年齡增長,四肢長骨增長速度遠較軀幹增長迅速,大約在出生後6-12個月時,寶寶開始學著伸展,學爬,學走,在充分享受到腿的自由活動後,寶寶的腿便開始逐漸變直,並接近于正常。

如果在1歲後,寶寶兩腿始終沒有變直的跡象,站立時兩腿膝部不能並在一起,而且膝部向外的彎度比原來大,行走時左右搖擺,像小鴨子一樣,爸爸媽媽們就要重視了,應該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看看是不是存在病理性的可能。

- 引起病理性“O”型腿的原因 -

病理性“O”型腿的發生,除了先天性遺傳疾病(如軟骨發育不全的侏儒症),或先天代謝性疾病(如鈣、磷和維生素D代謝異常)等引起骨骼的發育障礙外,最常見的原因是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佝僂病。尤其在佝僂病活動期,因為缺鈣、骨組織不堅硬,當小兒行走和站立時,小腿無法承受全身的重量,使之逐漸改變了腿骨曲線。

- 預防要注意! -

在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預防“O”型腿,尤其要注意營養,正確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多接觸陽光,積極預防和治療佝僂病;其次,按寶寶行為發育規律進行相應的訓練。此外,Ms.懂要提醒爸爸媽媽們避免讓寶寶過早站立或者行走,在寶寶沒有學會爬之前不要讓他使用學步車。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

而兩腿要負擔身體的重量,

更加地重要!

所以爸爸媽媽還是要多多留意,

多多觀察寶寶的腿骨發育噢!

(部分內容摘自《健康准媽媽》)

雖然學步車是寶寶練習走路的關鍵,

但是也不要讓寶寶太早的練習呀!

留言區已開通

- 本期話題 -

# 你家寶寶在用學步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