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真會開玩笑!馬自達CX-5也要推7座版

本文由鋮然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作者吳昊。

筆者有一朋友,買了一台長安馬自達的CX-5,我依稀地記得,當時是我親自陪他去SSSS店談的價格並訂的車。訂車那會大概是在CX-5這款車上市半年以後了,我們居然沒有討到任何優惠,其實說來也不奇怪,馬自達CX-5這款車剛上市的時候是真的好賣,魂動的外形設計,創馳藍天的技術以及不算太貴的價格,看起來的確很有性價比。

和當年情況不同的是,目前長安馬自達CX-5已經淪落到了優惠兩萬多都只能月銷兩千台的地步了。在剛剛過去的4月份,長安馬自達CX-5的全國銷量為2002台,這個成績甚至連出自和自己同平臺的拉皮車CX-4都不如,CX-4在4月份都達到了5502台的銷量。

在筆者看來,這樣的頹勢也並不是沒有道理,自2013年8月正式上市以來,長安馬自達CX-5目前已經累計銷售了將近4年的時間,雖然在2015年年中時,CX-5進行過一次小改款,但那也只是針對外觀和配置做了小幅的調整,長安馬自達的車生命力再強,也不可能達到一線合資品牌的境界,就目前這種賣不動的形式來看,CX-5真的到了必須要換代的時候了。根據官方消息來看,一向不緊不慢的長安馬自達要等到今年9月才會把全新一代的CX-5推向市場。

創馳藍天雖好,但這個時代更喜歡帶“T”

創馳藍天技術自推出以來,就讓馬自達這個日系技術控廠家重新火了一把,它並不是狹義的只有發動機技術,而是包含了變速箱和底盤在內的全套技術革新。創馳藍天技術加持下的SkyActiv發動機,不僅動力強勁,效率也是同級別數一數二,在配合上馬自達全速域鎖止的6AT以及創馳藍天技術的底盤,這些讓馬自達CX-5成為了同級別技術含量最高的SUV車型。

但是現實總是殘酷的,創馳藍天技術再好,也敵不過這個時代的改變。現在的消費者都非常追崇帶“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這讓馬自達這款發動機失色不少。我們並不是否認它的技術實力,而是覺得它可能不太對目前中國消費者的口味。連豐田和本田都在大力推廣渦輪增壓發動機了,馬自達對自然吸氣的堅守是不是顯得過於執著了?

事實上,馬自達也並非不在研究渦輪增壓動力,他們去年開發的SkyActiv 2.5T發動機就因為其非常高效的表現,一舉斬獲了“沃德十佳發動機”的稱號,並且這款發動機也已經搭載在了CX-9身上。只是馬自達的小排量渦輪增壓動力目前還沒有任何消息,筆者認為如果馬自達為CX-5保留2.5L發動機,再匹配一款全新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這樣的話,競爭力會更強。

換代馬自達CX-5將在今年9月份投入生產並上市銷售,從目前這款車型已經曝光的資訊來看,除了顏值的進化和配置的小幅調整外,動力系統基本沒有任何變化,這也是筆者認為CX-5並不會取得更好銷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CX-5換代一定會帶來銷量提升,但推7座版確定不是在開玩笑麼?

筆者通過諜照發現,全新一代CX-5在外觀設計方面,的確是有了不小的提升,整體看起來非常犀利,它採用了與全新CX-9相似的馬自達全新設計語言,整體造型更加圓潤動感。並且配置方面也有一定的提升,GVC技術(G-Vectoring Control扭矩向量分配技術)也會同步搭載,這讓CX-5的操控性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此次換代的過程中,筆者聽說長安馬自達還會為CX-5開發一個7座版本的車型,對於這個消息,筆者只想說,就換代CX-5 4545mm的車長和沒有加長的軸距,長安馬自達要硬塞一個第三排座椅進去,簡直就是逗逼。

在CX-5完成換代之後,長安馬自達也將迎來一個銷量的小幅上升期,只是筆者認為,這樣的銷量提升並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並且全新CX-5提現出來的產品競爭力也並不足以將自身的銷量提升到更高的量級。我大膽預測,改款之後CX-5的銷量可能會短暫突破1萬台,但是距離更高銷量的產品,還是有著一定的距離。

究其原因,有馬自達自身品牌力的問題,畢竟馬自達是一個在中國算不上一線的合資品牌。近年來本田的上升和豐田的成熟,讓我們看到了日系品牌逆襲的潛力,但馬自達的上升速度顯然還不夠快,車型不如“兩田”全面,行銷造勢也不如“兩田”會玩,註定了馬自達只能成為小眾市場的產品。再者,過分強調運動屬性的馬自達,並沒有搞清楚中國使用者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畢竟犀利的動態表現和舒適的車內空間比起來,國人顯然喜歡後者。並且在國人認為的操控層面,直線加速性能幾乎代表了全部,而這恰恰是馬自達全系自然吸氣動力的弱勢項目,即便創馳藍天發動機擁有更好的平順性和持續性,也拼不過其他渦輪增壓引擎。

寫在最後

長安馬自達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就筆者個人看來,還是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及全新產品的投入。其實本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不停的洗腦,來強化自己技術廠商的形象,再向市場妥協一下,推出一些小排量渦輪增壓並且帶大空間的車型,這樣不火才怪呢。別再盯著現有CX-5這款車做文章了,推個7座版CX-5也只是強行加了一個沒用的賣點而已,還不如早些敲定CX-3的國產計畫來得實在。(文/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