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飾變色說明體內有毒素沉積,科學還是謠言?
我們經常見到,在古裝劇中,
銀的作用可謂神通廣大,
既能做飾品和錢幣,還能製成銀針試毒
尤其在氣候潮濕的少數民族地區,
人們喜歡佩戴厚重的銀飾,
除裝飾作用外,
還被認為有祛濕的功效,
現在就算是走在萬州的大街小巷
也隨處可見佩戴銀飾的人群,
隨著佩戴人群越來越多,
謠言也隨之散開,
說如果佩戴的銀飾變黑,
則說明體內有毒素沉積,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只有含量為99.9%以上的的銀才稱之為純銀,也叫足銀。銀飾變黑,是因為發生了氧化反應,而銀飾的氧化是無法避免的,和身體是否健康並無關係。
銀在空氣中遇到一丁點硫化氫氣體或硫離子,就會發生化學反應,時間一久,就會形成一層黑色的硫化銀膜,開始表現為細小的斑點,然後逐漸擴散成片,也就是通俗講的“銀垢”或者“銀黴”。逐步由白變黃、變灰,最後變黑。
而人體汗液中含硫、氨等,空氣中也會含硫化氫、一氧化氮等物質,這些都會導致銀飾表面被氧化,進而變色,失去光澤。給人以“吸”出人體濕毒的假像,其實這是正常的自然現象。
現象一:銀針試毒千古流傳
用銀針插入食物或酒中檢驗是否有毒,這一“銀針驗毒”的情節穿插在了無數的古裝片中。宋代法醫學家宋慈所著的《洗冤集錄》中,就有用銀針驗屍的記載。而在現在,用銀針、銀筷驗毒仍令很多人深信不疑。
真相:只是與硫發生化學反應
純屬巧合。古代冶煉技術差,工藝粗糙,致使砒霜裡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正是這些硫雜質與銀髮生了氧化還原反應,使銀針就這樣變黑,就驗出了毒。而現代技術水準下,砒霜中不再含有硫雜質,用銀針想要驗出“毒”並不現實。
現象二:用銀消炎
很多影視劇中的戰場上,士兵受傷後找不到藥,便用銀子打成銀片,覆蓋在傷口上,傷口不僅沒有感染,還加快癒合了,這是什麼情況?
真相:銀能殺菌
這是因為銀在常溫下不會析出,也很少與人體分泌物等發生化學反應,因此可以起到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臨床上沒有發現因佩戴純銀首飾而出現皮膚不適的病例。
在古代沒有發明不銹鋼針時,古人用銀針當作針灸使用的刺針。有研究表明,銀能通過不同的機制產生殺菌、抗炎的作用。而女生穿耳洞後戴銀耳環避免發炎,也是這個原理。
銀飾變黑了,怎麼擦亮?
1、擦銀布。但使用過程中會劃傷銀飾,劃傷較小,如果長時間的使用也會有一些細小傷痕哦。
2、牙膏。比擦銀布更容易劃傷哦,尤其是新飾品非常明顯。
3、洗銀水。不到萬不得已千萬別用,因有腐蝕作用雖然可以去除污垢但也會讓你心愛的寶貝減少光澤的。
銀飾用以上這幾種方法清洗之後,晾乾或用吹風機吹幹都可以,然後用家裡的保鮮膜把它包嚴實,再放到密封的口袋裡,這樣在你想帶的時候還是和清洗過的一樣亮閃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