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學而思不再參與競賽,培訓市場要變天?

繼被喊停,股票暴跌,

“學而思”事件又有了新進展。

昨日,學而思作出承諾:

“從即刻起絕不主辦、承辦、協辦參加

華杯賽、國奧賽、學而思杯等

非政府部門舉辦或未經政府部門認可的

各類競賽、考試或活動”。

1

學而思承諾:

今後將不再參與華杯賽、學而思杯等競賽活動

事件依然要回溯到5月12日,成都市教育局責成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對所在區域“學而思”培訓機構違規辦學行為進行整治。

昨天,團長從成都市教育局瞭解到,學而思培訓學校已向金牛區教育局遞交了整改報告。

(學而思)詳細梳理了招生、教學內容、教師管理、考試與競賽、收費與退費、安保管理、黨組織建設等八方面的問題,開展教學大綱、課程內容等自查,及時修改違背教學規律的內容等。

與此同時,學而思承諾“從即刻起絕不主辦、承辦、協辦參加華杯賽、國奧賽、學而思杯等非政府部門舉辦或未經政府部門認可的各類競賽、考試或活動”。

其它各教學點的整改也正在進行中。

讓團長再為大家梳理一遍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廳和成都市教育局做出的明確規定:

• 義務段學生招生錄取不得與學科競賽成績、特長評級掛鉤。

• 學校不得委託或變相委託社會機構或個人招錄學生,嚴禁主辦、協辦以及組織中小學生參加非政府部門舉辦或未經政府部門認可的各類競賽、考級或活動,嚴禁利用公共資源為各類競賽培訓班、考試提供場地。

• 未經省教育廳同意不得組織中小學生參加任何學科競賽、考級活動,不得“以賽促銷”、“以賽代銷”附帶銷售任何資料和商品。

• 禁止以考試、測試成績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進行排名。

與此同時,市教育局及各區(市)縣教育局公開舉報電話,受理市民對公、民辦學校將“華杯賽”等同招生入學掛鉤等違規招生行為的舉報。在此也溫馨提醒各家長謹慎對待當下民間學科賽事。

這則消息一出,又引發了諸多家長的熱議:這是否意味著以後各類競賽將被禁止?各種培訓機構到底還報不報?培訓機構又會有些什麼變化?

2

叫停培訓機構與奧賽,

成都並非首例

其實,對民間培訓機構及各類競賽大力整治的,成都顯然不是唯一的城市。

• 去年11月14日,上海市教委也明確提出:嚴禁上海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學生奧數成績、英語星級考等各類競賽獲獎證書、各類等級考試證書作為招生錄取的依據。民辦學校在招生簡章中應明確承諾招生不收取各種特製的學生個人簡歷及各類獲獎證書。

通知一出,就被家長們稱為“最嚴禁令”。

• 今年2月份,上海“四大杯賽”三個取消或改名的消息也曾引起軒然大波。

鄰近春季開學,上海奧數“四大杯賽”中的三個杯賽官方先後發聲明:“小機靈杯”停辦2017年賽事;“亞太杯”不再由四季教育培訓有限公司協辦,並更名為“52數學能力測評”;2017年第18屆“中環杯”思維能力訓練活動停辦,後續活動將更名為“思維100評測”。

△ “小機靈杯”停辦2017年賽事

△ “亞太杯”比賽更名為“52數學能力測評”

之所以取消這一類競賽,上海給出的理由是: “小機靈杯”的舉辦單位是由社會培訓機構等非官方協會、公司聯合舉辦的,這本就不符合教委的相關規定,上海市所有社會培訓機構都禁止舉辦競賽。

而與此同時,上海也強調,不管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都不得將競賽獲獎的證書作為招生依據。因為更重要的需求方,如果沒了需求,這些社會培訓機構舉辦的競賽就沒了市場。

3

學而思整改是否意味著

培訓機構將面臨一個轉捩點?

一旦提及學而思之類的培訓機構,家長的態度多半是雖然無奈,又隨著大流默默地為孩子報上了班,一邊卻要吐槽培訓機構的亂象叢生。

在這裡,團長不得不先給大家再理一理培訓機構曾經的生存背景及即將面臨的新變化:

對教育培訓機構的監管一度處於空白狀態:工商部門對其管理比較寬泛,而教育部門認為教育培訓不屬於義務教育、學歷教育範疇,所以造成了“兩不管”的尷尬局面。

修改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66條規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註冊的經營性的民辦培訓機構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目前,不少教育培訓機構只在工商部門登記,沒有拿辦學許可證。

但是,國家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將於2017年9月1日開始實施,上海將按照這一法律管理民辦教育。

團長來為大家劃重點!!!

新修訂的促進法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所有的培訓機構和民辦學校,都應該有辦學許可證。頒發機構分別為教育和人力資源資管理部門。

這意味著教培機構不能再簡單註冊成教育諮詢公司或教育科技公司。民辦機構應先向教育局申請辦學許可證,取得辦學許可證後,營利性機構向工商局申請登記為公司,非營利性機構向民政局申請登記為民辦非企業法人。

在這樣的新變化下,學而思的整改,或許只是一個開端。

曾經在某知名教育培訓機構做行政管理工作的陳校長說,“在上海,各類非學歷教育培訓學校總共有1206所,這是已經在教育主管部門登記在冊的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可上海的補課班遠遠不止這麼多。雖然沒有官方的統計數字,但按業內估算,整個上海有4000多個辦學機構和教學點。”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和《上海市民辦非學歷教育院校(機構)審批和管理辦法(試行)》,在教育主管部門註冊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對辦學資金、擔保金、教學區域面積、師資力量等等,都有嚴格要求。

一些機構其實並未達到要求,沒辦法在教育主管機關登記備案。他們可以擅自設置教學點,沒出事就可以一直辦下去。“即使是辦教學點,也有資金、場地和師資要求。說實話,雖然民非教育門檻不算太高,但是很多辦學機構還是達不到。”陳校長說,這就是當前很多教育培訓機構雖然門店遍地開花,但沒一家合法合規的原因。

而新修訂的促進法也意味著:無證培訓機構在新政正式實施之後,將可能面臨倒閉。

4

深思:應試教育如此多年,

早年為何沒有“學而思”

當然,除了教育主管部門的整頓,另一個問題也值得我們反思,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究竟是用來幹啥的?他們的存在是否就完全不合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他們的培訓內容是否應該有約束、有邊界?培訓機構此前的各種混亂現象根源又到底在哪裡?

對此,上海一位學者的觀點很有思考價值,團長在此跟各位分享——

為什麼同是一套應試教育體制,早年沒有“學而思”?

有人說,因為早年的學校老師還算負責,並且考試不超綱,而今天的學校很多東西都不教了,但考試都要考,所以只好去機構學。當然,什麼樣的老師和學校都有,但大概很少會有人去仔細想想,今天的老師和學校如果真是啥也不教但啥都要考,他們圖個啥?有人說,圖輕鬆,但學校的課堂並沒有放空啊,基礎知識不教,總得拿其他內容來填補吧,所以就只有超前教了。可是超前教就一定比教基礎知識輕鬆嗎?這個理由顯然站不住腳。

我接觸過一些中小學老師,他們說並不是他們不想講授基礎知識,而是今天大面積的“培訓風”使得父母們紛紛讓孩子超前學習,這種局面逼迫他們在學校無法從零開始,而學校裡的各類考試最終也受制於同樣的壓力與邏輯。我當然知道這種解釋父母們未必買帳,那我們不妨來分情況討論:如果老師、學校不負責在先,該教的不教,不該考的全考,那麼正確的思路難道不應該是依據義務教育法的要求該投訴的投訴、該處理的處理嗎?

再說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他們常常號稱“因為小學老師不教拼音,所以我們來教”,這是什麼邏輯?!他不教處理他,你跑出來做什麼?如果學校老師真不教,那麼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加入只能維持並加劇這個不合理的局面,因為它能夠利用這種不合理來獲利。所以,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出場並沒什麼道理。

眼下的教育不完美,有諸多問題也有諸多漏洞,但並不等於需要依靠市場化的教育培訓機構來填補和改善。今天的教育需要改革是一項共識,但是朝哪個方向改以及怎麼個改法是有講究的。籠統地批評所謂應試教育體制是沒有建設性的,對它的批評在實踐中已經為一系列市場行為的貪婪及不計後果提供了太多合法性(甚至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的超強應試性也直接一股腦地算到了它的頭上),卻始終沒有在公益性的框架中生長出具有創新性的設想及方案。

過往這麼多年、這麼多人前仆後繼投入的豐富的教育實踐怎麼能夠輕易被打包成“應試教育”四個字就完了,如果不真正走入複雜的教育過程內部,不細緻地分辨歷史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我們今天的教育改革就無從談起。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能將“學而思”被成都教育局責成整治的事件僅僅放置於規範市場環境的框架中來看待,而應當作為一個契機,讓我們都好好想一想在教育這個問題上我們究竟想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