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父母最容易這樣溺愛孩子,你中槍了嗎?

生活中,一些家長不知道如何科學育兒,只會一味地對孩子寵愛、甚至溺愛。然而,溺愛會阻礙孩子成長。要想讓孩子獨立、自信,我們應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盤點溺愛雷區

中國家庭教育中,溺愛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嚴重和突出的現象。家長們很多時候對孩子的寵愛都已經過了頭。看看下面這些溺愛雷區你中招了沒?

1.過分注意

現在的孩子在家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都是家裡的小公舉、小王子。逢年過節,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都愛圍在一起逗孩子開心,一會兒讓表演個節目,一會讓唱首歌。孩子經常這樣被圍繞著,慢慢會覺得自己就是中心,像“小太陽”一樣。如此這般,“人來瘋”特別嚴重,而且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一旦受到忽視就受不了,甚至來了客人也鬧得大人沒法談話。

2.輕易滿足

尤其是很多老人,孫子孫女在自己這就是心頭寶。只要孩子喜歡,要什麼買什麼。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想要什麼都能輕易得到,必然不會珍惜擁有的東西,還容易養成浪費金錢的習慣,以及不體貼他人和難以吃苦耐勞的性格。

3.包辦代替

生活中,給三四歲大的孩子餵飯的家庭並不少見。很多家長會說:“讓孩子自己吃飯,掉得到處都是飯,還不如我喂他方便”。可是所有技能都是需要我們慢慢學習才能掌握。如果家長怕麻煩,自己包攬了孩子的所有小事,那結果只能是孩子永遠沒學習的機會。

4.當面袒護

我們常常看到有家長教育孩子,老人卻不捨得,站出來阻攔,大多說的是“孩子還這麼小,他懂什麼,慢慢長大就好了,不要對他這麼凶”。

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會變得不分是非。有時家長糾正孩子錯誤快大功告成時被老人打斷,之前所做的種種努力就白廢了。這種因孩子教育問題產生的分歧還可能會上升到家庭矛盾,造成家庭不和睦。

家長首先要弄清楚自己身份和角色,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既是監護人又是引導者。我們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將來才可以放心讓孩子去獨立生活。

5.生活懶散

對孩子無限放縱,只會讓他變得越來越懶散。比如孩子想玩遊戲,即便九點了也由著他不睡覺;作業沒完成也不管,隨便他玩電腦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難以成為一個有毅力、充滿好奇心、肯努力上進的人,結果做人得過且過,做什麼都有始無終。

▼ 溺愛孩子的危害

一味遷就、滿足孩子,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他,會讓孩子的成長之路變得難走。

1.自私自利

總是大人圍繞孩子考慮,孩子就只會考慮自己高不高興、想不想做,學不會為他人著想。也許有人會說人本來就是自私的,肯定要先想自己。但是等孩子長大了,帶著這樣的心理去社交,也許能得一時的小利,長遠來看,對事業和感情只有弊沒有利。

2.性格驕橫乖張

古話說恃寵而驕,孩子被寵溺直接的後果就是驕橫。所有的事情都依著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滿足,孩子就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寬容”、“體諒”、的存在。甚至有一天孩子反倒會騎在父母的頭上,目空一切。這樣的性格在人際關係中也會處於劣勢,不受人待見,甚至遭人憎恨。

3.做事懶散無紀律

父母包攬慣了,孩子總覺得沒有什麼事需要自己操心、親自動手。但父母能保護孩子一時,做不到讓孩子在溫室裡待一輩子。等到有一天需要他們自己做事時,既不想做也會做不好。這樣的孩子以後走入社會,與人共事,更不懂得互助協作,結果事業和生活上都會備受打擊。

4.懦弱不能經受困難

長期在父母呵護下成長的孩子未經受過挫折,一旦遇到困難就會不知應對。也許很小的困難到他們那裡都會變成解決不了的大事,甚至因此性格突變,變得懦弱逃避,不願意面對問題。

▼ 不溺愛:理性說“NO”

不溺愛不代表不愛,而是要用更合理、對孩子更有益的方式去愛。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比如想要買某樣東西,我們應想辦法拒絕。

1.詢問用途

在孩子提出要求時,我們應態度溫和地問問孩子為什麼要買這樣東西,聽聽他的想法。就算要拒絕要求也要友好,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

2.注意引導

注意引導孩子的關注點從物品外觀往物品本質用途轉移。物品最重要的是用途,而不是外觀。比如我們可以和孩子交流:“雖然這只筆的筆套很好看,但是筆最主要的作用是書寫,筆套再好看也不能寫字。所以筆式好不好看不是最重要的,能練出好看的字才更厲害。”

3.幫助思考

如果孩子所求物品有一定價值,可以嘗試引導孩子去想別的獲得方式。比如是不是可以借用或交換,同樣可以達到體驗、感受的目的,讓孩子懂得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需要買回來。

4.明確表態

對於孩子纏著你非要要時,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態度,告訴孩子你拒絕的理由。比如已經有了類似的送東西,或者說等你把家裡的類似東西用完可以考慮換這種,如果你表現好再買一個獎勵你等。這樣可以讓孩子體會到物品的來之不易,學會愛惜。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