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全職帶孩子好嗎?當心問題多多!

為了更好地撫養和教育孩子,很多媽媽都選擇放棄職業,當一個“全職媽媽”。在日本全職媽媽是相當普遍的,在中國傳統家庭結構也一直是“男主外女主內”,現代全職媽媽越來越多可以說是一種傳統家庭教育的“回歸”。但有研究顯示:大多數“全職媽媽”對孩子的關愛過度,不少孩子表現出了很多問題。專家建議,孩子3歲後別當“全職媽媽”。

1、全職帶孩子問題多多

全職媽媽普遍對孩子過分呵護,除了作為母親,還扮演著保姆和教師的角色,儼然成為孩子的生活、教育的“全職保姆”,媽媽的包辦、寵溺使得孩子難以獨立、自信地成長。

寶寶自理能力差

一些社會調查顯示,在全職媽媽照顧下的孩子普遍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自理能力差。有的孩子都七八歲了還不會自己穿衣服、穿鞋。原因大多是媽媽溺愛,包辦太多。

自信心不足

由媽媽帶大的孩子自信心普遍較差,很多人明明有能力幹好一件事,但往往在做事前先否定自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主動性。

男孩“女性化”

由於整天圍著媽媽轉,不少男孩在言談舉止上女性化傾向非常明顯,缺少男孩應該有的陽剛氣概,這些對孩子今後的性格、心理都有影響。

2、專家:孩子3歲後別當全職媽媽

有些全職媽媽擔心保姆或老人對孩子照顧、教育不周,還有些希望和孩子長期接觸培養親密的感情。但專家建議,孩子到了3歲後,媽媽該從“全職”轉變為“兼職”角色,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

孩子到了3歲開始進入幼稚園生活,孩子有了新的社交圈,需要跳出家長陪同式的呵護,再加上孩子獨立意識迅速發展,如果媽媽仍然以全職的心態參與孩子的生活,那麼孩子很難學會照顧自己,性格也會變得怪怪的,難以和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

全職媽媽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上,對孩子有著很高的期望。但往往正是這種心態讓孩子背負著很大的壓力。本應上幼稚園的年紀,卻因為媽媽的不放手而被當作“實驗品”接受著媽媽五花八門的早教法,很多媽媽都是半路出家,不瞭解幼兒的心理特點也不懂得教育技巧,因此這種媽媽式的“不正規”教育其實是很可怕的。

所以,3歲後最好還是把孩子送到幼稚園,媽媽逐漸淡出“全職”的角色,放手給孩子更多自主活動的空間,這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3、全職媽媽怎樣避免帶出問題孩子?

不強加夢想在孩子身上

大多全職媽媽為了孩子,將事業和夢想都放棄了,一心一意地放在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上。做出犧牲的媽媽或多或少地抱著孩子成才的期盼,因而一直熱衷在孩子的“瘋狂培養”。有些媽媽從孩子出生開始就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早教,結果年幼的孩子雖然學習了大量的知識,卻失去了動手的機會,失去了遊戲玩耍的機會。

其實,媽媽的這種高期盼只會讓孩子壓力山大,孩子不是家長夢想的複製品,他們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家長的角色應該是“引導”,引導孩子尋找自己的興趣,引導孩子培養良好性格,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康的人,這就足夠了。

不高估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

全職媽媽們潛心研究各種早教經和育兒知識,有的甚至認為自己教得比老師的還要好。但是,孩子的教育過程需要經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四個階段,而家庭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若媽媽過分強調自己的力量而忽視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最終只是害了孩子。

孩子3歲以後,家長應多放手讓孩子自己到社會學堂中去經歷、學習、鍛煉。這些社會經驗不是媽媽能夠“手把手”教給孩子的,孩子只有親身經歷了才會有這些方面的認知。溫室的花朵難以經受得住風雨,孩子也只有被正常放在社會環境中,才有機會經受挫折,茁壯健康地成長。

讓孩子學會快樂地離開媽媽

年幼的寶寶大多很依賴媽媽,媽媽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一個小跟屁蟲在後面。全職媽媽幾乎和孩子分享著每分每秒,所以即使一些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發展,但長期的習慣已讓他們離不開媽媽的照顧。

但孩子的路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如何讓孩子學會快樂地離開媽媽,自己去走自己的路,這是每個媽媽必須要教育的重點。媽媽除了有意識地讓孩子多參與勞動,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做,參加各種活動體驗生活,還應該擴大的朋友圈子,讓孩子能夠和小夥伴建立親密關係。

3歲後隨著寶寶的獨立性增強,夥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孩子更需要離開媽媽自己去參與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時候媽媽一定要學會放手,培養孩子快樂地離開自己的能力。

【有好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