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又是生青熟紅時,寶寶能吃楊梅不?

5秒快讀大長文

楊梅營養上沒啥挑剔的;

就是愛生蟲;

還是推薦鹽水處理一下再吃;

於是寶寶就算啦。

你們都知道龍眼,我想問問大家:有人知道龍睛是誰麼?

這個問題放在文章裡面便宜大家了,確實,不用猜也知道是今天想聊的楊梅,拉丁學名Myrica rubra Siebold & Zucc.,英文名則有好幾個:Chinese bayberry,Japanese Bayberry,red bayberry,yumberry,waxberry,Chinese strawberry都是有的。

楊梅在中國的南方種了2000多年,好吃又嬌貴。境外的垂涎者很想把它移栽出去,努力再努力,也還是對結果不太滿意。澳洲昆士蘭的科學家們在2014年就宣佈已經孜孜不倦培育了15年的楊梅有望在幾年內上市,現在還不知有沒有傳來喜報了。由於境外的楊梅不太多,所以研究也不是那麼活躍。

楊梅從營養成分上說

楊梅(每100g)從營養成分上說跟一般水果的特性十分吻合:低能量(28kcal),低蛋白(0.8g),低脂肪(0.2g),膳食纖維還好(1g),高鉀低鈉,維生素C一般(9mg),鐵算是給力的了(1mg)。倘若對蔬菜和水果的評價僅僅停留在這些營養成分的品評上,實在有失公允,植物們對健康帶來的更多貢獻隱藏在那些具有多種活性作用的“植物化合物”裡。

活性成分

植物活性成份包括各種多酚類( polyphenols)、原花青素( proanthocyanidins);特別是鞣花酸(ellagic acid)、甯原翠雀啶樣丹寧(prodelphinidin-type tannins),如翠雀定B-2 33'-二-O-沒食子酸( prodelphinidin B-2 3,3'-di-O-gallate),花青苷(anthocyanins),它們要麼有抗氧化活性、抗腫瘤活性,要麼有抗糖尿病活性及抗病毒作用。熟透的泛著濃郁紫紅的楊梅含有76mg/100g的花青苷(anthocyanins)。

給老鼠灌了楊梅汁幾個星期後的研究發現,楊梅汁有促進紅細胞生成的作用,能降低血漿的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對四氯化碳誘導出的肝炎有保護作用。這些保護作用統統被歸在活性成分的積極配合裡。

楊梅自帶召喚蟲蟲光環

楊梅美則美矣,防禦偏弱,不像別人水果都有包衣外套。於是成熟的紅果開始坦蕩蕩地散發著芬芳,加上整個成長期也不太需要使用農藥,果肉表面又凹凸起伏地創造了很舒服的環境,果蠅媽媽就被這種誠懇的召喚打動了,帶著一根尾針飛將過來一頓產卵。不多時,蟲卵孵化,小小的果蠅幼蟲安然躺在果肉裡面吃吃喝喝,幾經蛻變,大到你可以發現它們了。白糯糯,軟嘟嘟,很小很小,剛剛好肉眼能看出是個蛆的樣子,噗!我見過有人把楊梅喚作果蠅寶寶的托兒所就是這麼個意思了。

浙江省農科院數過楊梅裡藏的蟲子,從幾個地方找楊梅,用袋子封裝起1斤,溫暖潮濕放上兩天(蟲卵將全部孵化),然後數爬出來的蟲子!

生活垃圾附近購買的楊梅——300餘條;

果園裡採摘的楊梅——30~90條;

採摘後放過冰箱再拿出來的楊梅——5-20條(很多被凍死啦)。

請答題:

1斤楊梅20顆,每顆能爬幾條蟲?

同樣被果蠅追捧的水果還是有一些的,各種表面嬌嫩的漿果,都難免俗,什麼桑椹啊、樹莓啊、草莓啊,以後還能好好吃麼?

你能接受有蟲的事實麼?

這個絕對看閱歷啊!有蟲說明沒下藥,某種程度上是好事。實際上,楊梅挺不招蟲的,除了果蠅這樣的小淘氣包,耶多是成熟採摘後上身的。

果農很多時候都懶得理它了,有些在意的會在果樹間掛上果蠅誘捕的小籠子,然而也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果蠅的蟲卵、幼蟲、甚至是蛹能吃麼?

還記得夏天的垃圾桶麼,那些眼睛通紅哄吵得不亦樂乎的小飛蟲就是果蠅。果蠅這種追著瓜皮果屑飛的小昆蟲不是寄生蟲,本身也沒有特別的毒性,偶爾被你帶去肚子裡旅行也鬧不出啥么蛾子。

話說,你以為自己這輩子吃的蟲還少麼,捂臉。美國有個研究統計國民人均一年吃蟲1磅……想像一下蟲子在大牙裡磨碎的瞬間汁液飛灑吧~~噢,這個畫風很阿滋。(我摸著良心忍住了放圖的衝動。)

嚴肅地討論一下,一條蟲子被吃進嘴後的全旅程吧,不容易啊:

首先它要躲過你森森白牙的碾壓,每一次虎口脫險驚魂未定時,你的舌頭又把它推回到了牙關下,如果你是個精緻的咀嚼者,那麼這條軟乎乎的小白蟲(其實是條蛆哦!)能以完璧滑下食管的機會是不足30%滴。注意,這個資料一點兒也不詢證,只不過我隨口編了一下下。

這30%的倖存者會順著食管溜進胃裡,接下去更艱難!一個合格的胃,能妥妥分泌出高濃度的鹽酸池子,把食物們泡得全身發軟。在PH值不到3的環境裡,正常的有機生物基本都會嗝屁吧。除非胃的主人年紀太小,又或者正在服用一些藥物影響了胃酸濃度,否則,這些小白蟲以及那些蟲卵是斷然沒有活路可以熬出生天了的。

美國CDC曾經報導過一個1歲的寶寶便便裡有小白蟲蠕動,媽媽說幾天前吃過熟過了頭的香蕉,最後判斷為蒼蠅幼蟲,未做特殊干預,觀察數周後便便恢復正常,成長也沒明顯受阻。在一些成年人的病例也可能有腹痛、嘔吐和腹瀉的症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小寶寶的咀嚼可能有很多漏洞,胃酸也沒強勢到搞死幼蟲和蟲卵,萬一吃下去還可以原生態排出來,走過路過最後還是錯過,排乾淨了也就不擔心了。哈哈。不管怎麼說,刻意去吃生蟲子總是不推薦的吧。

用鹽水泡楊梅,能泡出什麼?

基本只能泡出還活著的幼蟲,蟲卵是紮好了馬步出不來的。死掉的幼蟲(比如在冰箱凍僵了凍死了的)根本動彈不得了,也不會出來。清水基本沒用,鹽水還要夠濃形成得了一定的滲透壓去逼迫蟲子逃跑,也有用酒泡的,味道不美,勸你放棄。

果蠅fruit fly自白1分鐘

其實你們都冤枉了我,我的主食並不是水果,而是酵母菌。我們會飛在爛水果的身邊,不是因為水果有多香,而是水果裡發酵出了酵母勤奮工作出來的濃濃酒香。

偏生那酸甜鮮豔的楊梅裡逐漸冒出了酵母菌的淡淡清香,媽媽才把我下在了果子上,當然,甜食我還是愛的。我媽媽是個英雄母親,一傢伙就能放下400多個蛋。

我們家族有1000多個品種分佈在除了南北極外的全球各處,基本素食,偶爾吃吃蘑菇(真菌)補充一下蛋白質。如果誰家新裝修,那味道咱可受不了,哪天在你家裡遇上了我,恭喜你,空氣品質看來還行:)

所以我們是愛乾淨的,連淡淡的甲醛味兒我們都嫌棄,茅坑那是咱願意去的地方麼?放心,跟我們那不長進的遠方親戚(蒼蠅)比起來,我們身上可沒那麼多細菌。

諾貝爾獎都被我們的奉獻精神感動了n次(果蠅是研究遺傳學的優質物件),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淺談果蠅的滋味以及營養

好吧,這不應該是我滋的本行,捂臉。為了大家,豁出去了。還記得小時候讀《科學畫報》裡有故事描述了怪博士野外考察的體會——蜘蛛沒有任何味道,蒼蠅是甜的,蚊子很苦……愛蹲坑的蒼蠅居然是甜的!!!那屎殼郎豈不也該甜翻天了?!

從美國人的吞蟲量來映射一下我自己,估摸著果蠅幼蟲是一定吃過的。前幾年去寶桑園摘桑椹的時候,當天吃不完的果子,裝在密封盒裡一夜,就是一飯盒的小白蟲了。那是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活生生吃了不少蟲,心裡堵得慌啊。回憶一下口感,並無察覺,只是馥鬱的桑果酸甜。料想那小蠅蛆也是個素淨的口感。

上網一頓搜羅營養成分分析,研究並不全面,主要描述:能量不高蛋白質不少。有種叫做Gnat fruit fly的品種每提供100kcal的能量就搭上了20g蛋白質耶!!這是什麼概念?如果跟雞蛋做個比較,能提供100kcal的雞蛋包含的蛋白質也才9g。所以吃點蟲子補蛋白不是瞎說的,問題是一次您能吃幾兩:)

果蠅甚至還有個引起了人類研究興趣的出色免疫活性物質,叫做抗菌肽,是昆蟲在十億年前就保留至今的先天免疫系統產物,太高大上了。

最後回答標題,寶寶能不能吃楊梅?

從營養上講當然可以!

從過敏風險講,我真的不知道耶,指名道姓的相關文獻沒查出一篇,只能零星地看到一些網站的新聞報導有人吃了楊梅,過敏反應嚴重的會臉腫到眼睛睜不開,就當提個醒吧。另外,美國農業部呢也是曾經建議過1歲以內的寶寶不要吃除了藍莓以外的berry,這麼思來,楊梅確實是個berry啊!

其實我還有想到果蠅也該是帶著過敏源性的生鮮蛋白質來源,一般來說蛋白質徹底加熱後引發過敏的風險會降低。不知道這生吃楊梅的過敏,究竟是哪一方的蛋白勾起的呢?

從防守果蠅角度講,有點尷尬。楊梅不允許直接噴灑農藥,但果蠅確實可能帶了了太多不確定因素。寶寶的胃酸濃度比較低,跟蟲卵打架很辛苦啊。如果採用泡鹽水的方法去除蟲卵,1歲以內嚴格限鹽的寶寶又只能拜拜了。

所以呀,楊梅咱1歲以內的寶寶還是先別沾吧,大把安全營養的食物還在排著隊等添加呢:)至於年齡再大些,就交給媽媽看著辦吧。

----------------------------------

參考文獻:

1 Changqing Zhu,Chao Feng, Xian Li. Analysis of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from Chinese Bayberry Fruit (Myrica rubra Sieb. and Zucc.) at Different Ripening Stage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Fruit Quality Development. Int. J. Mol. Sci. 2013, 14(2), 3110-3123; doi:10.3390/ijms14023110

2 Badraddin Mohammed Al-Hadiya1 , Mohamed Fahad AlAjmi2 * and Kamal Eldin Hussein El Tahir. Myrica rubra Fruit Drink Sub-Chronic Toxicity and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in Rats. Al-Hadiya et al., Adv Pharmacoepidem Drug Safety 2013, 2:1

3 Zhang B, Kang M, Xie Q, Xu B, Sun C, Chen K, Wu Y: Anthocyanins from Chinese bayberry extract protect β cells from oxidative stress-mediated injury via HO-1 up-regulation. J Agric Food Chem. 2010, 59 (2): 537-545.

4 Sun C, Zheng Y, Chen Q, Tang X, Jiang M, Zhang J, Li X, Chen K: Purification and anti-tumour activity of cyaniding-3-O-glucoside from Chinese bayberry fruit. Food Chem. 2012, 131: 1287-1294. 10.1016/j.foodchem.2011.09.121.

作者介紹:劉瑩 主治醫師·兒童營養科,醫信兒科,營養科醫生——劉瑩——曾就職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畢業自中山大學醫學營養系,後取得中山大學MPH碩士學位,在臨床營養的一線工作崗位已浸泡10年,擁有深深的人文關愛情懷及醫學營養專業背景知識。 擅長各階段人群營養,在孕產哺乳、圍手術期及危重症患者營養支持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媽咪知道】所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媽咪知道】平臺致力於為媽媽、寶寶提供最專業的移動健康管理服務。一鍵諮詢,三甲醫院兒科、產科醫生線上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