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就一次機會,300件稀世珍寶薈萃!
重達140克拉的“攝政王”鑽石,
拿破崙一世登基的加冕之劍,
自1802年誕生起,從未離開過法蘭西的土地,
而現在,這柄劍正在我們的故宮博物院進行展覽!
與 “加冕之劍” 一同亮相的,
還有瑪麗-露易絲皇后的麥穗冠冕 ,
羅溫艾斯汀侯爵夫人的藏珍匣,
“波旁-帕爾瑪”冠冕等等法蘭西珍寶。
若是換做平常,
想在一次展覽中閱遍這些珍寶根本不可能,
而現在,不僅珍寶齊聚,
更是距離我們只有咫尺之遙。
“尚之以瓊華——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展”,
由尚美巴黎 CHAUMET與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
參展方包括法國盧浮宮博物館,楓丹白露宮,
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等全球16家頂級博物館,
展覽時間由4月11日—7月2日。
策劃這場展覽始於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
歷經三年時間共籌展300餘件藝術傑作,
大量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尚美巴黎CHAUMET珍寶,
很多都是首次踏出法國國門,
我在第一時間去故宮看了這場展覽,
今天好好和你分享!
拿破崙與加冕之劍
尚美巴黎CHAUMET創建於1780年,
創始人馬里·艾蒂安·尼鐸(Marie Etienne Nitot)先生是一名金匠,
曾在凡爾賽宮與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后的珠寶匠合作。
這枚首飾盒是一位父親定制的,
上面裝飾有其愛女Lawoestine侯爵夫人的肖像,
因而被命名為“回憶”,
該首飾盒源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那一年,
這是本次展覽年代最久遠的展品
1802年,尼鐸應拿破崙之令製作加冕之劍,
這柄寶劍最閃耀就是護手上那枚
重達140克拉的攝政王鑽石。
這枚鑽石曾點綴在法國國王路易十五,
和路易十六的加冕王冠之上,
被譽為世界上最瑰麗的鑽石之一。
環繞在這枚攝政王鑽石周圍,
尼鐸還以當時最完美的鑽石鑲嵌工藝,
在劍柄上鑲嵌了42顆鑽石。
拿破崙正是佩戴著這柄劍于巴黎聖母院舉辦加冕大禮,
而尼鐸也自此奠定了拿破崙御用珠寶匠的地位。
繼加冕之劍之後,
尼鐸更受命製作象徵拿破崙權力的徽章,
人們稱之為Regalia【王權象徵】
這枚徽章同樣是拿破崙在加冕禮上的配飾。
二戰時巴黎淪陷,
法國政府把“攝政王”鑽石隱藏在,
盧瓦河畔香波爾城堡中,
一塊不引人注意的護牆板內。
德軍元帥戈林曾以武力相威脅,
要求交出這顆鑽石,但並未如願,
直至戰爭結束之後,
“攝政王”鑽石才重新出現在世人眼前。
拿破崙的加冕之劍在此前從未離開法國領土,
此次從楓丹白露城堡特別借展,
加冕之劍面對的正式拿破崙一世肖像,
左側是瑪麗-路易士肖像,右側則是約瑟芬肖像。
1805年,尼鐸設計了贈與教皇庇護七世的頭飾,
對他主持拿破崙的加冕禮表示感謝,
這枚頭飾鑲嵌有4000顆寶石和3000顆珍珠,
被認為是19世紀最華貴的珠寶創作,
現在這枚頭飾被收藏在梵蒂岡的寶庫。
而作為皇室和宮廷的御用珠寶匠,
尼鐸也為拿破崙製作鑲嵌有寶石的裝飾品,
下圖中是製作完成於1812年的皇家佩劍。
在這個展區還有一枚“觸摸表”,
這枚手錶屬於拿破崙最小的弟弟,
威斯特伐利亞國王傑羅姆。
這枚觸摸表無需打開來查看時間,
只需查看或觸摸鑽石箭頭,
箭頭連接錶芯運動,並隨著時間轉動。
每個小時刻度鑲嵌有鑽石,
各小時之間的半刻度鑲嵌珍珠。
約瑟芬皇后與CHAUMET
在拿破崙的愛情故事中,
約瑟芬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拿破崙稱是“她裝點了我的人生”。
1796年拿破崙與約瑟芬完婚,
並賦予她獨特的命運——法國的皇后。
約瑟芬皇后對珠寶情有獨鍾,
作為引領優雅與時尚的先鋒,
約瑟芬憑藉其與眾不同的嫻雅和魅力,
堪稱最具品位的女人,
而皇后也正是CHAUMET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
尼鐸為約瑟芬設計過許多的珍寶,
包括王冠、 梳具、耳環、項鍊和手鐲等等,
其中就有這件CHAUMET 19世紀早期的藏品,
鑲有7顆可拆下梨形珍珠的,
雙排珍珠項鍊與成對的耳環。
約瑟芬皇后將項鍊作為新婚禮物,
送給了兒媳巴伐利亞的奧古斯特·艾梅麗,
皇后的孫女約瑟芬繼承了這條項鍊,
之後她成為瑞典國王奧斯卡一世的王后。
此次在故宮,
是這條項鍊與成對耳環,
自19世紀以來的首次合體。
憑藉鑽石和寶石方面的專業知識,
尼鐸擅長精選最奪目的寶石,
並把它們打造成最純粹的珠寶飾物。
1806年,
約瑟芬皇后的侄女巴登大公妃出嫁,
尼鐸為皇后設計了這款祖母綠鑲嵌的飾品,
作為新婚賀禮送給新人,
這件展品目前館藏于倫敦阿爾伯特博物館。
瑪麗-路易士皇后與CHAUMET
因王朝繼承者的原因,拿破崙與約瑟芬在1809年離婚,
一年之後拿破崙迎娶了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士,
尼鐸也成為瑪麗·路易士皇后的御用珠寶匠。
下圖的三隻藏頭詩手鐲製作於1810年,
是拿破崙送給瑪麗-路易士皇后的新婚紀念。
手鐲的靈感來源於詩詞創作的技巧,
因為每個寶石的首字母都傳達佩戴者的親密資訊,
分別藏著拿破崙和瑪麗-路易士的名字和生日,
以及他們第一次在貢比涅見面的日期,
和他們在巴黎結婚的日期。
1811年,瑪麗-路易士皇后為拿破崙誕下愛子,
同年,尼鐸父子為皇后製作了這頂麥穗皇冠,
靈感來源於約瑟芬皇后摯愛的麥穗,
作為豐收女神克瑞斯的標誌,
麥穗象徵著肥沃的土地和豐足的物產。
1811年對尚美巴黎CHAUMET同樣很重要,
這一年創始人之子弗朗索瓦-勒尼奧-尼鐸接管品牌。
在此前一年為慶祝奧斯特利茨戰役的勝利,
芳登廣場上矗立起了芳登圓柱,
柱子頂部裝飾著拿破崙的雕像。
而在1812年,尼鐸將尚美巴黎CHAUMET的總部,
選址在芳登廣場15號。
直至1907年,繼承者約瑟夫-尚美,
最終將CHAUMET總部落戶到芳登廣場12號,
這座建於1777年的建築,
是芳登廣場最古老的建築。
時鐘繼續向前行走來到1813年,
弗朗索瓦-尼鐸是瑪麗皇后最信賴的御用珠寶工匠,
他共為瑪麗皇后設計過150件珠寶飾品,
其中就包括這條哥特式的腰帶。
這條腰帶是寶琳娜•鮑格才公主(Pauline Borghèse)
送給其嫂瑪麗-露易斯皇后的禮物。
作為拿破崙帝國象徵的蜂蜜和星星圖騰,
在質地柔軟的腰帶上交替出現。
這條腰帶之所以被稱為“哥特式”,
是因為它沿襲了中世紀女士長腰帶的風格,
從腰部一直垂到裙擺。
這件配飾以古希臘浮雕石為中心設計而成,
展現了文藝之神阿波羅在帕納塞斯山(Parnasse)
戰勝巨蟒皮同(Python)的場景。
瑪麗-路易士皇后的珠寶藏品非常炫目,
並且全部是出自尚美巴黎CHAUMET的設計,
但流傳至今的卻極少極罕見,
因為大部分要麼被拆卸掉用來製造新的珠寶,
要麼是被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以“王冠珠寶”買出後就銷聲匿跡了。
比如下圖中的這款首飾盒,
微鑲嵌圖展現了希臘神廟和古羅馬的景觀,
精雕細琢的黃金葡萄藤枝葉和藤蔓連結在一起,
這種造型在第一帝國期間十分罕見,
預兆著浪漫主義的悄然興起。
而盒子上刻有“王冠鑽石”字樣,
更令這件珍寶成為了盧浮宮的無價之寶。
後帝國時代的CHAUMET
1815年拿破崙帝國滅亡,
尼鐸將珠寶坊託付給了弗森父子,
但CHAUMET依然是法國皇室的御用珠寶商,
一直到1848年君主政體結束,
CHAUMET服務過的國王有查理十世和路易-菲力浦。
浪漫主義在這期間開始興起,
珠寶開始變得越來越千姿百態,
路易十四的初戀瑪麗·曼奇尼公主所偏愛的花型珠寶,
開始成為19世紀40年代的潮流。
這對曼奇尼風格發飾既可用作胸針,
也可用作發飾佩戴,
式樣為日本楓樹枝並鑲嵌著Golconde鑽石,
此次在故宮是這件發飾第一次展出。
隨著法蘭西共和國的建立,
尚美巴黎CHAUMET也愈發的開始國際化,
不僅是君主與皇室的御用珠寶商,
同時也展現了向全世界上流社會開放的姿態。
CHAUMET的巴黎精神和品位的美學,
在這一時期煥然一新,
設計並製作了一系列源于自然靈感的珠寶飾品,
比如這枚誕生於1870年,
以孔雀羽為靈感的孔雀羽藍寶石可轉換胸針。
“蜂鳥”白鷺羽飾冠冕,1880年
“六燕齊飛”鑽飾,1890年
貝殼紋飾三角胸衣胸針,1913年
“旭日初升”白鷺羽飾冠冕,1914年
1919年時,CHAUMET製作了這枚“金鐘花”冠冕,
又名“波旁-帕爾瑪”冠冕。
這枚冠冕採用了CHAUMET 世家獨門絕技,
在隱秘的梨形托架上巧妙鑲嵌多顆鑽石,
令其渾然一體,仿佛整顆梨形切割美鑽,
創造出“視覺陷阱”的獨特效果。
東西方美學交融的CHAUMET
尚之以瓊華——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展,
CHAUMET特別為此次展覽,
遴選了品牌在20世紀,
所製作的融合著東方美學的珠寶飾品,
比如這條創作於1920年,
詮釋著印度美學的舞姬長項鍊。
考慮到今年是雞年的因素,
CHAUMET還特別展示了,
這枚製作於1969年的雄雞胸針,
1969年也是雞年噢~
而為此次展現中法交流的展覽,
故宮博物院同樣精選了許多鎮館之寶,
包括道光皇帝的摺扇,
慈溪太后的珊瑚戒指,末代皇帝溥儀的戒指,
還有如清朝的點翠瓜蝶紋鈿子與頭面,
蜜瓜和蝴蝶造型寓意繁榮 興旺的家庭生活。
銀鍍金點翠嵌珠雙龍紋長簪,清朝
藍晶石碧璽典禮項鍊
尚美巴黎CHAUMET誕生於1780年,
1802年為拿破崙製作加冕之劍,
並成為法國君主及皇室的御用珠寶品牌,
至今已經打造過超3000頂冠冕。
而今,CHAUMET攜品牌創建以來的300余件精華 作品,
薈萃全球16大博物館的珍寶,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
尚之以瓊華——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展,
無論你是珠寶迷,古董迷,或者對皇室情有獨鍾,
這次展覽都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真的不容錯過。
本次展覽時間由4月11日—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