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孩子教育成比你更好的人?別做夢了!
穀雨過後,站在廚房洗碗,習習涼風吹來,吹散了白天的熱氣,頓時有了夏的感覺。
這兩天社區的池塘裡很熱鬧,岸上青蛙呱呱地聒噪不停,水裡小蝌蚪則開始長出了兩條後腿。
放心,今天要講的並不是什麼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而是一則反省。
下午放學後,熊孩子在社區池塘裡撈蝌蚪。一個1歲多的小姑娘小企鵝一樣地搖過來,趴在熊孩子的小紅桶跟前看裡面的蝌蚪。
“不要!”女兒一把把桶拉到自己身邊,不給小姑娘看自己撈到的戰利品。
兩人這樣拉扯了幾個來回,小姑娘走到左邊,熊孩子就把桶藏到右邊,小姑娘走到右邊,熊孩子又把桶藏到左邊,如此反復。對方的家長顯然來氣了,對著小姑娘說:“寶寶,我們不要看她的了,看池塘裡的蝌蚪,比桶裡多多了。”
可是小姑娘依然執著於小紅桶。
我有些尷尬。於是把熊孩子拉到一旁談心,乘機把小紅桶給了那小姑娘。
“妹妹要看小蝌蚪,你為什麼不給她看呢?”我問。
“我心情不太好。不想給她看。”熊孩子答得理直氣壯。
我囧。
於是我試圖繼續開導:“一個人玩其實很無聊的啊。你剛才撈到蝌蚪不是趕快喊媽媽來看嗎,你看快樂是要分享給別人才更加快樂的啊!你撈了那麼多蝌蚪,如果其他人都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很沒勁啊?”
“沒有啊!”熊孩子果斷否定。
這個回答果然是典型的熊孩子式不給臺階下。我相當挫敗,看我一臉狼狽,對方的家長倒是笑了。
氣氛開始輕鬆起來,兩娃逐漸破冰。
過了一會兒,又一波孩子放學了。一個五歲左右的小男孩,背著書包箭一樣地沖過來,二話不說,“嘩啦”一下把桶裡的蝌蚪都倒回了池塘裡。
我們都呆住了!
這什麼情況啊!
小男孩也沒有多言,拿著桶自個兒在池塘邊撈蝌蚪。
我雖然有些生氣,但還是耐下性子,和顏悅色地問他是不是要跟我們一起玩,並表示希望他不要把蝌蚪再倒回去。
結果人家根本不搭理我。只要我們撈起蝌蚪,他就嘩啦再倒回去。
如此反復,他的家長——一個老爺子坐一旁看著,啥也沒說。
我心想,這是遇到boss級的熊孩子和boss級熊家長了。老爺子看起來不是講得通道理的主。哼,如果稍有教養,早就應該上前制止了。
要不要制止小孩呢?我想了想,還是作罷。我覺得我跟他講道理吧,有點多管閒事,又有點兒對牛彈琴。人家家長都不管這小孩,我幹嘛要費口水去教育他啊!
簡單地把桶拿過來不給他玩吧,我又覺得自己這樣有點兒太小家子氣,甚至是不是會有點兒以大欺小。
於是最終,我就眼見著這娃拿著我家的桶去撈蝌蚪,結果把桶掉進了池塘裡。
……
整個過程,我為了避免女兒與那娃正面起衝突,打岔把女兒拉到了池塘另一邊。
儘量兩邊最終相安太平,但回到家,我依然隱隱為下午的事情感到有些不大舒服。
一直到後來看了那個外國爸爸堅持要撞了女兒的顧客給女兒說sorry的視頻。我突然發現自己為什麼而糾結。
那天我犯了三個錯誤——
對的,分享是一個美德。然而,這並不表示我們應該強迫孩子去分享。
尤其是女兒一向不是一個吝嗇分享的孩子,那天卻一反常態。我想我在誘導她分享之前,更應該做的是關心一下她的情緒,瞭解那天她為什麼不願意分享。
哪怕那天不能分享,其實也不是什麼錯誤啊!
我們太害怕孩子會自私自利,反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其實這還是一個硬幣的另外一面。
我隱隱覺得不給小男孩玩小桶就是吝嗇。
可是回頭我再一想,完全錯了。
分享也是看人的,朋友之間,互相尊重的人之間……這樣沒有禮貌的孩子,他首先侵犯了我們,我們絕對應該跟他說不。
這個“不”不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居高臨下地警告他:“嗨,小子,你不要搞我們的桶。”而是平靜但堅定地告訴他:“如果你想玩桶,歡迎一起玩。但是我們不歡迎不問青紅皂白就把我們的戰利品倒掉的行為。”
兩件事情我都過度干預了。其實,應該看看孩子自己的應對。
反省完了這三點後,我突然意識到了一個更深層的東西——
為什麼我會做錯?
我們期待孩子成為怎樣的人,我們要把他們教育成怎樣的人,其實我們自己也並不清楚。我們看了這個教育理論,那個教育方法,跟著這個去做,那個去做,而自己內心並不堅定。
我們只是希望孩子成為更好的人,比自己更好的人。但因為我們自己並沒有達到那樣的目標,我們常常無法作出正確的示範。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們最終不過是成為另外的我們而已。
所以說,不要期待自己停留在原地把孩子教育成比我們更好的人,而是要從現在開始就往那個更好的人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