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世界的第一口食物,是媽媽的味道
從女兒到母親,需要很長很長的練習,廚房變成了戰場,多一口鹽,少一些火候,我們還很空白的味覺,只記憶了一種味道,就是媽媽的味道。
那時候油還能從廚房榨出來,爐子裡放的是煤球,不知道用了誰的法子,媽媽把屋子烤的熱烘烘的,終於榨出一碗油,這樣的油很香,也很少。
後來吃飯的人多了,媽媽不榨油了,要挑油,電視廣告裡播的,雜貨鋪裡一擺出,就都帶回家,為了把吃肉的一家子拉回不偏食的正道上,她一直在找那瓶能給蔬菜香氣的好油。
我們家換過很多油,直到今天還會出現眼生的包裝,比如不油膩的亞麻籽油,亞麻籽的營養全面,比尋常的油略香些,很長一段時間,就駐紮在廚房的檯子上,在涼拌功能表裡,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後來流行橄欖油,可惜這油很西餐,大火一炒就沒了香味,有人推薦茶籽油,說是“東方橄欖油”,兩種油的功用和特質差不多,而茶籽油更適合大開大合的中式料理方式,於是它又成了新寵。
然而,油只是第一步,在味道的練習中,媽媽下足了功夫,從一個隻會用鹽的小白,熟練到能叫出一排的調味料,什麼菜陪什麼料,什麼醬能提升什麼味,說出來頭頭是道,做出來也有了層次,不再是鹹和油膩的競賽。
其中最討喜的是醬料,即便水煮的食材,只要蘸上一點就美味無比,我最喜歡泰式甜辣醬,什麼菜都能搭。泰式甜辣醬的牌子很多,唯有這款是全家都能接受的口味,酸酸甜甜的,荔枝肉必配。
長輩的口味會偏鹹些,喜歡幹黃醬這類北方口味,拌面、蘸醬很有人氣,平時的話對於南方人略重口。
在廚房磨煉多年後,媽媽已經如魚得水,開始搗騰小手藝,今天醃點榨菜,明天泡些豆芽,偶爾還會跟著老人釀米酒,成功的不少,失敗的更多,永遠忘不了釀的那壇青梅酒,不信邪買了瓶回來,一比較果然失敗了,少了梅酒應有的清爽和香氣。
食物有很多種味道,我想,心裡最依戀的還是媽媽略顯生澀的手藝,經由那雙手的食物,總帶著家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