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揭秘一加:一年只做兩款手機如何活得很好

從2015年底開始,一加手機進入了一個漫長的冬眠:先是關閉了線下的45家門店,緊接著業務線全面收縮,砍掉一加X的產品線,2016年除了發佈OnePlus 3和OnePlus 3T這款新品之外,過去一年一加也極少在國內發聲。即便如此,這家擁有600多人的小眾手機品牌卻開始賺錢了。

極光大資料顯示,一加2016年發佈的OnePlus 3和OnePlus 3T兩款產品,在中國區的銷量達到了70多萬台左右,雖然銷售量不高,但線上上2500-3000元手機價位段上,一加領先於絕大部分的互聯網手機公司。

按照劉作虎的說法,一加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不到30%,歐美和印度都佔據了很高的銷售比例。雖然在全球手機市場中,華為和OV等中國品牌一騎絕塵,但是一加手機僅僅通過互聯網一種銷售管道,把業務蔓延至了全球。

根據芬蘭第一大電信運營商ELISA的公開資料,一加手機在過去八個月中連續保持了ELISA線上和線下零售管道單款旗艦銷量第一,超過蘋果、三星等海外大牌。

印度也是個大糧倉,根據去年CMR第三季度的資料顯示,僅僅進入印度市場一年多,一加就佔據了印度高端手機市場(400美金以上)高達18.7%的市場份額,僅排在三星之後。

在過去一年時間裡,中國手機市場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諸多手機品牌都遭遇了危機。比如樂視手機因為資金周轉問題而欠下了巨額供應鏈債務,魅族也在高速擴張之後開始裁員,老牌公司酷派在經歷了高層更迭之後,也面臨了裁員危機。

因此賺錢和盈利成為了2017年的關鍵字。華為手機提出了以利潤為導向,360手機也對外稱今年要實現扭虧,就在不久前,錘子手機的羅永浩也立下了今年要盈利的目標。

一加能夠在激烈的手機競爭中健康地活下來,其邏輯也並不複雜:推出一款絕對優質的產品,通過口碑和互聯網傳播降低運營成本,及時扭轉過度消耗成本錯誤的方向,最終找到市場的定位和空白點。

最大的成本:600人做一款產品

在手機的運營方式上,一加算是一種另類的存在:一年只發1-2款旗艦機型;銷量不高,但價格一直在2500元以上;純互聯網運營模式,不高調,但公司健康。

過去幾年時間,許多互聯網公司都開始利用資本的手段進入手機行業,試圖通過低價的方式複製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但這種方式很快出現了問題,在需要龐大資金鏈的手機產業中,通過資本擴張的運營模式資金的利用效率不高,在手機銷量不佳的情況下,極其容易帶來危機。

劉作虎2013年從OPPO公司離職創業,他也繼承了當年OPPO品牌的精明商業理念:優質的產品導向,專注做一件事情,不做虧本生意,敏銳的危機嗅覺。

在供應鏈方面,由於脫胎於OPPO,一加可以獲得從OPPO訂購的螢幕、晶片等核心元件器,這直接讓一加從OPPO那裡獲取行業最好的元器件,最優的資源,省去了後顧之憂,要知道同是小眾手機品牌,錘子就曾經因為供應鏈問題而帶來了公司的巨大危機。

劉作虎對比起諸多手機公司操盤手,特點在於對深諳消費電子全產業鏈流程,也具有很強的產品經理思維。在創辦一加之前,劉作虎曾經在OPPO負責藍光DVD,這款產品頗受美國高端影音發燒友的追捧,成為當時許多好萊塢明星家庭影院的標配。

劉作虎喜歡北歐風格,追求完美,這種審美被劉作虎融入產品中。一加3投模的前一晚,劉作虎不滿意手機弧度,為了調整後背腰線的0.1mm把產品上市時間延遲了半個月。

今年3月,一加和時尚潮店Colette推出的特別版手機。

口碑傳播下的低成本運營

除了產品,一加手機的定位也避免了其身邊帶來過多的競爭對手。特別是在海外市場,一加的價格檔位在蘋果、三星之下,2500-3500元這個價位剛好是歐美市場的一個空白區,一加機型填補了這一空白,成為的安卓高端手機的選擇。

在投入了巨大資源在產品上之後,一加手機接下來的市場和品牌運營則是順水推舟。在口碑傳播的效應下,一加幾乎不需要過多的市場行銷和管道費用。

根據一加官方資料調研顯示,一加3T在海外的淨推薦值達到70%以上,而歐洲達到了82%。

2016年,WPP與谷歌聯合發佈了一份出海報告——“BrandZ™2016中國出海品牌30強”。 BrandZ是一家權威的全球性調研機構,在這份報告裡一加的品牌力排名第12,30強裡面最年輕的中國手機廠商。

在被手機圈認為公信力較高的安兔兔手機好評率排行中,2016年10月,一加3和一加3T的好評率超過了三星S7,華為P9,華為Mate 8等一眾安卓手機,在所有安卓手機中排名最高的。

在產品積累了一定的市場口碑之後,一加在面對一些慕名而來的管道商時,也變得底氣十足。換句話說,一加手機在面對管道利潤的談判時,有更多商議的空間。

 不做過度消耗成本的事情

一加也曾犯過錯。

一加手機曾經是中國手機公司的黑馬,2014年,一加手機突然密集受到《華爾街日報》、《時代週刊》等海外知名媒體高度評價,而第一款產品OnePlus1出貨量就達到了150萬台,其中海外銷量占到了60%以上。

2015年,一加管理層有了快速擴張的企圖。在這一年,一加在國內開設了45家線下體驗店,並推出了價格相對低的一加X系列手機。但不到一年的時間,一加卻關閉了所有的線下體驗店,重新回歸純互聯網品牌。

一加認可在現階段的部分地區開少數體驗店。比如在印度,一加就設立了自己的體驗店,印度的一加用戶相對集中,印度前三大城市銷量占了他們印度總銷量的50%,線下體驗店的開設增加了他們在印度的品牌認知度,同時印度體驗店的收入也能夠覆蓋成本。但現階段的中國,一加的用戶還是太分散,因此劉作虎坦言一加短期內不會在中國拓展線下。

一加的春天在2018年?

雖然有了一定的銷量和利潤,但這並不是劉作虎所謂的完美的一加。

劉作虎的邏輯是,一加雖然沒有高速擴張的趨勢,但許多競爭對手陸續倒下,只要一加還活著,就有著大量的機會。

2016年算得上是互聯網手機品牌集體衰落的一年。鼻祖小米掉出第一集團,被OV取而代之;華為旗下的互聯網品牌榮耀手機也在國內面臨停滯增長的困境。許多人都在預測,互聯網管道的手機達到了天花板。

在手機行業快速更迭變化中,有些公司因為激流勇進而大傷元氣,也有公司不擁抱變化而被對手迅速超越。一加算不上是一個野心極其強烈的手機公司,曾經一加也一度將自己歸類為“小而美”行業。

劉作虎說,以前線上很火的時候,大家就一窩蜂跟風線上,去年發現線下為王的時候,大家又一窩蜂的去做線下,總是在追潮流,但是一加還是比較堅定的看長遠,比如說看20年、30年我們的模式如果是對使用者是有價值的,那一加就堅定地守在這裡,走我們自己的路。

而從這兩年手機廠商更迭的過程來看,商業模式對於公司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小,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管道,都算不上是核心因素。比如去年的銷量冠軍華為和OV,產品和供應鏈取勝的公司已經開始嶄露頭角。而一加也是僅僅依靠線上單一管道,讓公司健康運轉。

(文/ 林騰 )

(發佈/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