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下跌,竟和共用單車有關?自行車也來欺負石油……
2017年,是自行車誕生的第200年,現代石油工業誕生的第158年。在這一年,石油深陷其歷史上最糟糕的時代油價大跌;而自行車卻迎來了其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共用單車。
今年5月初以來,中石油、中石化在多地加油站掀起了降價潮,優惠幅度每升1~1.5元,有的加油站降價甚至超過2元,不少車主直呼難以置信,都不敢加油了。
對此,業內人士進行了諸多分析:成品油需求疲軟、出口下降特別的是,有人提到部分地區成品油需求疲軟,和共用單車的興起有關。
如今在你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小黃車、小紅車、小藍車。突然間崛起的共用單車,對石油的衝擊,可能連石油的勁敵電動車也為之震驚。
石油、電動車、共用單車
石油有近40%的用途是作為汽車燃料,所以電動汽車一直被視為石油產業最強勁敵之一。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無不在時刻關注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那共用單車同電動車相比如何呢?
首先來看看電動汽車有多少數量。在今年的6月份,國際能源署(IEA)發佈2017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稱,2016年全球上路行駛電動汽車的總量是200萬輛。儘管當前的電動車只有200萬輛,卻引發了石油工業不小的恐慌。
而相比電動車,共用單車的發展速度似乎更快。
2014年,北京大學的戴威與4名合夥人創立了ofo共用單車,提出了以共用經濟+智慧硬體,解決最後一公里出行問題的理念。2015年6月,ofo共用計畫實施,在北京大學成功推出2000輛共用單車。
而在2016年底,各類共用單車一夜爆發,小黃車、小紅車、小藍車、小鳴單車顏色不夠用,目前甚至出現了擁有土豪色的小金車。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已有至少20家共用單車企業,競爭達到了白熱化程度。
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共用單車的累計投放量已超過1000萬輛,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用戶數量超過1億人次。
截止2017年6月,上海的共用單車數量已突破100萬,註冊人數超過1300萬人。
小黃小紅小藍,不僅僅在中國大肆擴張,而且已涉足美國、英國、新加坡等海外地區市場。
以摩拜單車為例,其6月13日登陸英國曼徹斯特,在未來幾個月還計畫覆蓋歐洲100個城市。
官方資料顯示,摩拜單車的用戶數量超過1億,已進入全球100個城市,每天提供超過2000萬次的出行服務,共用單車投放數量超過500萬輛。而摩拜單車從2016年4月上線到現在,僅一年零兩個月時間。
共用單車雖小、成長時間也短,但其影響到的交通出行人數,卻超過了全球電動車過去5年來的總成績。
若按照摩拜單車60%的市場佔有率算,據此推算,共用單車每天的使用次數約為3300萬次。假設每次騎行平均距離為2公里,則所有共用單車每日的累計行駛里程為6600萬公里。
對於全球200萬輛電動汽車來說,每輛車日均需要行駛33公里,所有電動汽車的累計行程才能達到6600萬公里。
可以看出來,共用單車對於交通出行革命的影響,並不亞於電動汽車。所以也難怪有人提出,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降價,汽油消費疲軟和共用單車有關。
共用單車減少多少石油需求?
那共用單車究竟對石油需求的影響有多大呢?下麵來算筆賬:
按照上文的假設,共用單車每日行駛總里程為6600萬公里。再假設每輛汽車每100公里耗油量為7升,平均每輛汽車乘坐2個人。那麼共用單車就相當於讓燃油車每日少行駛了3300萬公里,從而減少汽油消費量231萬升。
假設煉製1升汽油需要2.1升原油,那煉製231萬升汽油需要約3萬桶原油。
3萬桶原油是多少呢?
當前世界原油的日產量是9600萬桶左右,3萬桶約占全球石油日產量的0.03%。
3萬桶石油,相當於中國最大石油生產地大慶油田日產量的4%。
從這一比例上看,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降價促銷和共用單車是否有關,難下定論。不過共用單車對石油消費量有一定影響不可否認。
交通革命重塑石油業
而更值得關注的是,共用單車目前發展的勢頭十分強勁。
摩拜單車、ofo都已獲得數億美元的融資,資本方包括DST、經緯中國、滴滴出行、騰訊、紅杉等。摩拜單車已完成7輪融資,總金額達到3.55億美元。有消息稱,摩拜和ofo兩家公司都在準備新一輪共計11億美元的融資。
共用單車行業最初提出的解決交通出行的最後1公里的理念,已經升級成為解決交通出行的最後1~5公里。如果共用單車模式得以升級,共用電車、共用汽車,其解決的恐怕不止1~5公里,甚至可能是10公里以上。
共用單車在中國井噴,這一火熱勢態還並未在全球範圍內廣泛蔓延。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自行車革命都還有非常大的空間。
交通燃料主要為石油製品
(圖片來自埃克森美孚2017能源展望)
石油的命運,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人們交通出行的方式之上。共用單車、電動車只是交通革命一個小片段。
共用汽車、電動騎行車、自動駕駛汽車、甚至是燃油汽車自身節能技術的改進,都將影響石油消費量的變化。
當然,很難說這些新型的交通出行方式會將石油擠出市場,至少電動車、共用單車車胎是石油製品但它們也的確在重塑石油在交通行業的地位。(石油Link 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