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塑膠行業仍是全球行業發展的驅動力
中國製造業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全球性增長放緩影響其出口,國內生產成本增加等;但對於塑膠行業而言,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也是全球塑膠行業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例如,據諮詢公司IHS Markit今年1月發佈的研究報告,到2021年全球聚乙烯需求增量的一半以上將來自中國,聚乙烯是高分子材料市場的主力之一。
經濟增長放緩當然有其影響。德國是中國最大的塑膠和橡膠機械進口來源,2016年德國對中國的出口下降了4%,2015年的降幅更是達到19%。
但對德國來說,中國仍然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塑膠機械出口市場。中國國內的製造商和塑膠行業正在進行升級換代,這給跨國供應商們提供了機會。
如德國機械製造商克勞斯瑪菲集團稱,幾年來公司在中國的年增長都"穩定"在兩位數。克勞斯瑪菲中國區CEO崔曉軍告訴記者,去年公司被中化集團收購。在中國橡塑展上,公司高管稱成為國有中化集團的一部分,使公司得以進入以前無法企及的一些領域。
崔還表示,中國國內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為德國供應商們帶來了機遇。他表示:"中國的中產階層數量不斷增加,他們追求更高品質的產品,這就需要更好的製造用機床。各家公司在生產力上進行競爭,因而,引入恰當的自動化方案可説明我們的客戶取得更好的業績。"
德國VDMA塑膠機械行業協會參加了5月16日到19日在廣州召開的工業4.0會議,這是該協會第二次參加這一針對中國市場的年度會議。
德國擠壓設備製造商巴騰菲爾德辛辛那提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Toni Bernards表示,中國公司對利用工業4.0技術提高生產力很感興趣,但他們對這些技術的具體優勢並不如歐美公司清晰。他說:"中國公司希望擁有這些技術,但我相信他們並不清楚工業4.0後面包含的全部意義。"
中國政府正領導企業進行工業升級,推出名為"中國製造2025"的計畫,要求到2020年每萬名工人的機器人配比需從目前的49台增加三倍至150台。
我們來看一些對比資料,據德國國際機器人聯盟公佈的資料,目前全球製造業萬名工人的機器人配比是69台,美國達到176台。
克勞斯瑪菲首席執行官Frank Stieler表示,中國塑膠加工商對升級自動化非常感興趣,但需要幫助理解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技術。
他說:"我們能夠與之交流這一問題的中國客戶數量不多,但中國的需求和壓力不小,因為目前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特別是合格勞動力尤其短缺。需求很高,但理解程度以及獲得技術的實際能力有限。"
中國醫療注模生產商美好創億可以作為中國工業升級願景的代表。
美好創億位於深圳,是民營企業,公司表示提高自動化程度幫助公司在過去五年間實現了銷售額增長三倍,但員工總數僅從600人增加到1000人。
三年前,公司開設了研發部,有100名研發人員。公司目前正在馬來西亞投資建設新廠,採購了22台全新德國製造的注塑機,因為其全球客戶希望將生產佈局多樣化,配置到中國以外,以對沖風險。
美好創億業務拓展部主管袁峰在中國橡塑展現場接受採訪時說:"提高生產力有許多途徑,但首要的是自動化和技術。"
他說公司正越來越多地使用多孔模,這樣可使單台機器的產能提高數倍。他表示:"客戶一周的需求原先我們需要投入一周的生產時間,而現在只要兩天。這樣我們就可以騰出時間來為其他客戶生產。"
市場挑戰
但是,中國部分製造領域的增長放緩,還是帶來了相當的挑戰。
香港大型注塑機生產商和塑膠加工企業大同(Cosmos)機械有限公司2016年的銷售額下降了8.5%為2.814億美元,利潤則下滑了14%。公司將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歸為中國經濟增長"出現顯著放慢。"
公司關閉了一家塑膠加工廠,減少了各廠的產能,員工人數也從4400名減為3600名。客戶面臨著高啟的生產成本、人民幣匯率波動以及融資困難等。
不僅中國本土企業面臨挑戰,中國美國商會2017年4月報告稱,由於經濟放緩、中國對外商的投資環境嚴苛、中美政治關係轉換等因素的影響,"美國公司在中國可能面臨十年來最大的挑戰。"
塑膠供應鏈的其它公司則注意到需求在持續增長。
巴騰菲爾德辛辛那提稱位於廣東佛山的中國工廠收到的訂單去年增長了35%,2015年的訂單增幅是20%。
Bernards指出訂單增長的原因有幾個,包括最新的五年計劃中,大型基礎設施預算增加;推動採用清潔的燃氣來替代污染嚴重的煤炭(需要更多的管道);推動品質上臺階等,這些都對優質高價的設備有正面推動作用。
他說:"關於管道生產,兩年來,中國公司一直在推進更高更優質的管道。"
他說管道製造商在西部投資巨大,如新疆和四川。"這是個不小的推動因素,許多公司在採購注塑機,這是首要的,另外他們也在擴建工廠設施。"
例如,據諮詢公司IHS Markit今年1月發佈的研究報告,到2021年全球聚乙烯需求增量的一半以上將來自中國,聚乙烯是高分子材料市場的主力之一。
經濟增長放緩當然有其影響。德國是中國最大的塑膠和橡膠機械進口來源,2016年德國對中國的出口下降了4%,2015年的降幅更是達到19%。
但對德國來說,中國仍然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塑膠機械出口市場。中國國內的製造商和塑膠行業正在進行升級換代,這給跨國供應商們提供了機會。
如德國機械製造商克勞斯瑪菲集團稱,幾年來公司在中國的年增長都"穩定"在兩位數。克勞斯瑪菲中國區CEO崔曉軍告訴記者,去年公司被中化集團收購。在中國橡塑展上,公司高管稱成為國有中化集團的一部分,使公司得以進入以前無法企及的一些領域。
崔還表示,中國國內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為德國供應商們帶來了機遇。他表示:"中國的中產階層數量不斷增加,他們追求更高品質的產品,這就需要更好的製造用機床。各家公司在生產力上進行競爭,因而,引入恰當的自動化方案可説明我們的客戶取得更好的業績。"
德國VDMA塑膠機械行業協會參加了5月16日到19日在廣州召開的工業4.0會議,這是該協會第二次參加這一針對中國市場的年度會議。
德國擠壓設備製造商巴騰菲爾德辛辛那提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Toni Bernards表示,中國公司對利用工業4.0技術提高生產力很感興趣,但他們對這些技術的具體優勢並不如歐美公司清晰。他說:"中國公司希望擁有這些技術,但我相信他們並不清楚工業4.0後面包含的全部意義。"
中國政府正領導企業進行工業升級,推出名為"中國製造2025"的計畫,要求到2020年每萬名工人的機器人配比需從目前的49台增加三倍至150台。
我們來看一些對比資料,據德國國際機器人聯盟公佈的資料,目前全球製造業萬名工人的機器人配比是69台,美國達到176台。
克勞斯瑪菲首席執行官Frank Stieler表示,中國塑膠加工商對升級自動化非常感興趣,但需要幫助理解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技術。
他說:"我們能夠與之交流這一問題的中國客戶數量不多,但中國的需求和壓力不小,因為目前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特別是合格勞動力尤其短缺。需求很高,但理解程度以及獲得技術的實際能力有限。"
中國醫療注模生產商美好創億可以作為中國工業升級願景的代表。
美好創億位於深圳,是民營企業,公司表示提高自動化程度幫助公司在過去五年間實現了銷售額增長三倍,但員工總數僅從600人增加到1000人。
三年前,公司開設了研發部,有100名研發人員。公司目前正在馬來西亞投資建設新廠,採購了22台全新德國製造的注塑機,因為其全球客戶希望將生產佈局多樣化,配置到中國以外,以對沖風險。
美好創億業務拓展部主管袁峰在中國橡塑展現場接受採訪時說:"提高生產力有許多途徑,但首要的是自動化和技術。"
他說公司正越來越多地使用多孔模,這樣可使單台機器的產能提高數倍。他表示:"客戶一周的需求原先我們需要投入一周的生產時間,而現在只要兩天。這樣我們就可以騰出時間來為其他客戶生產。"
市場挑戰
但是,中國部分製造領域的增長放緩,還是帶來了相當的挑戰。
香港大型注塑機生產商和塑膠加工企業大同(Cosmos)機械有限公司2016年的銷售額下降了8.5%為2.814億美元,利潤則下滑了14%。公司將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歸為中國經濟增長"出現顯著放慢。"
公司關閉了一家塑膠加工廠,減少了各廠的產能,員工人數也從4400名減為3600名。客戶面臨著高啟的生產成本、人民幣匯率波動以及融資困難等。
不僅中國本土企業面臨挑戰,中國美國商會2017年4月報告稱,由於經濟放緩、中國對外商的投資環境嚴苛、中美政治關係轉換等因素的影響,"美國公司在中國可能面臨十年來最大的挑戰。"
塑膠供應鏈的其它公司則注意到需求在持續增長。
巴騰菲爾德辛辛那提稱位於廣東佛山的中國工廠收到的訂單去年增長了35%,2015年的訂單增幅是20%。
Bernards指出訂單增長的原因有幾個,包括最新的五年計劃中,大型基礎設施預算增加;推動採用清潔的燃氣來替代污染嚴重的煤炭(需要更多的管道);推動品質上臺階等,這些都對優質高價的設備有正面推動作用。
他說:"關於管道生產,兩年來,中國公司一直在推進更高更優質的管道。"
他說管道製造商在西部投資巨大,如新疆和四川。"這是個不小的推動因素,許多公司在採購注塑機,這是首要的,另外他們也在擴建工廠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