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一起認清裝修貓膩,省去裝修煩惱
有些不靠譜的裝修啊,就是喜歡藏著掖著一些貓膩。不但讓房子的裝修品質得不到保證,還讓業主無形中花了更多的錢!今天,小編手把手帶著大家,去看看裝修有哪些貓膩!
【一】 牆面刷漆少於兩遍
對內牆裝修而言,乳膠漆需要塗兩遍以上才算合格。在施工時不認真會出現色差問題。所以乳膠漆在使用之前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清水,調配好的乳膠漆要一次用完,同一顏色的塗料最好一次塗刷完畢。
【二】 偷懶致下水管道不暢
為了省事,施工隊可能將含有水泥、沙子的混凝土碎塊直接倒入下水道,造成下水管道不暢。 在水路施工完畢後,應將所有的水盆、面盆和浴缸注滿水,看看下水是否通暢,管路是否有滲漏的問題,在完成這所有的步驟後,才算通過驗收。
【三】 不按要求接線
裝修完成後的一段時間裡,消費者使用電器尤其是一些耗電量較大的熱水器、空調時,電器開關、插座會出現發熱甚至燒毀的現象,一些沒有經驗的消費者會認為是大功率電器惹的禍。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這很有可能是因為電工在安裝插座、開關和燈具時,不按施工要求接線造成的。在所有開關、插座安裝完畢後,一定要試用,看看這些電器的開關是否有發熱現象,以防止以後使用電器過程中,因線路問題造成電器損失。
【四】 偷工減料致牆、地磚鋪貼不平整
如果裝修工偷工減料,很容易出現瓷磚空鼓、對縫不齊等問題,而且時間一長,瓷磚很容易出現開裂、破碎等現象。另外,對於鋪貼瓷磚用的水泥和黏合劑也有講究,如果配比不合理也會出現脫落等情況。 牆地磚鋪貼應平整牢固、無污垢和漿痕,表面色澤基本一致,接縫均勻、瓷磚無裂紋、掉角和缺棱。
【五】 暗埋管線無計畫
現在的家庭裝修一般都選擇暗埋管線,以保持居室環境的簡潔和安全,而要暗埋管線,就必須在牆壁和地面上開槽後才能埋入。少數工人在開槽時野蠻施工,不僅會破壞建築承重結構,還有可能損壞附近的其他管線。所以在施工之前,要和施工隊長再次確認一下管線的走向和位置。針對不同的牆體結構,開槽的要求也不一樣。
【六】 接縫修飾敷衍了事
在一些牆面與門窗的對接處,以及兩種不同顏色塗料對接的地方,因為不太容易被人注意,所以這些地方也是裝修工敷衍了事的所在,很容易出現乳膠漆與其他塗料互相混雜,接縫處出現各種問題。如果牆面上有兩種顏色的塗料相對接時,施工時一定要在第一種顏色的邊沿處貼上膠帶,再塗刷另一種顏色的塗料。
【七】 房間走線不留底圖
在家庭裝修施工中,幾乎所有電線都是穿在PVC管中後暗埋在牆壁內的。如果工人在操作中不認真,會導致電線在管內纏繞,造成隱患。 電線安裝完畢後要通電檢驗。消費者一定要讓裝修人員留下一張管線圖。當電工把電線埋進牆壁時,就可以把這些牆壁編上號碼並畫出平面圖,接著用筆劃出電線的走向及具體位置,注明上距樓板、下離地面及鄰近牆面的方位,特別應標明管線的接頭位置,這樣一旦出現故障,可以馬上查找線路位置。
【八】 地面找平不准,木地板鋪設不平
在一些有偷工減料嫌疑的工程中,常常會發現家裡木地板邊縫處有翹起的現象,尤其是靠近牆邊角處就更為明顯了,這是因為地面找平出現問題而產生的。 在地面找平之前,要先做好地面的基底處理,然後用水泥砂漿進行地面找平。在水泥幹透之後,用專用的水準尺確定整個地面的平整度,然後再做下一步裝修。
【九】 基底處理粗枝大葉
在塗刷乳膠漆、鋪貼牆地磚之前,一定要做好牆面或地面的基底處理。對於新房來說,基底處理一般只需要用粗砂紙打磨即可,不需要把原漆層剷除,而舊房子的牆面則要把原漆面剷除後才可以開展下一道工序。 在牆地磚的鋪裝施工中,要注意瓷磚不能直接鋪在石灰砂漿、石灰膏、紙筋石灰膏、麻刀石灰漿和乳膠漆表面上,而是要將基底面處理乾淨後方能鋪設。瓷磚和基底之間使用的黏結漿料,應嚴格按照施工標準和比例調配,使用規定標號水泥、黏結膠材料,不能隨意調配。 在塗刷乳膠漆時,一定要注意牆面膩子刮得是否均勻、平滑,打磨和塗刷是否到位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