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童年的味道 喚醒回憶的6種美食

“人生唯愛和美食不能辜負”,作為天生的吃貨,本編從小就明白這個道理。那時,為了烤紅薯冒著被農民伯伯追打的風險到人家田裡翻刨,為了槐花蜜爬過高高的樹枝,為了奶油冰棒洗過一個禮拜的碗。。。各位能看得出來,在追求美食的路上,小編一直很拼很努力。

雖然和現在相比,小時候的吃食沒有這麼精緻這麼豐富,但就是停留在記憶中久久不能忘卻,反因回憶更加美好——這就是兒時的味道。

小編這裡羅列出記憶中的8款美食,總有一道能喚醒你兒時的記憶!

1、 柴火小餛飩

李碧華在《牡丹蜘蛛面》中曾寫過:“人間煙火,哪有極品?只因當時饑渴,所以銷魂。”我想說的是,人間煙火也有極品,譬如我心中的“柴火小餛飩”。

小時候,賣柴火餛飩的沒有固定攤位,小販挑著擔子在各處遊走,一頭擔著碎骨熬制的高湯,一頭是下餛飩的清湯,柴火在灶中“劈裡啪啦”的燃燒,透著濃濃的人間煙氣。

小販包餛飩手法嫺熟,一個薄面皮,一根竹篦挑一點肉餡,隨手這麼一握就成型了,等火旺湯滾,將包好的餛飩往鍋裡一倒,再拿個白瓷碗撒上一把小青蔥、澆上一勺高湯,挖一點豬油和辣油,做完這些餛飩正好煮熟,拿漏勺兜出,盛在放好作料的白瓷碗裡,一碗冒騰著熱氣、晶瑩剔透的柴火餛飩就擺在油膩膩的小方桌上了。碗中餛飩個個皮薄如蟬翼、肉餡柔弱無骨,悠悠地漂浮在湯麵上,味道清淡卻鮮美。

那時一碗餛飩1毛錢,我和小夥伴們一聽見小販吆喝“買餛飩、買餛飩”,就會像打了雞血一樣直奔過去。有時食客太多,小凳上坐滿了人,我們就會蹲在路邊吃,吹吹熱氣,然後一口一個,皮薄餡軟入口即化,甚至不用咀嚼,無論冬夏,吃完額頭都是一層細細密密的汗,嘴巴辣得直喝氣,卻又讓人欲罷不能。

柴火小餛飩是屬於我,屬於各位老南京的美食記憶,“阿要辣油啊”這句遠近聞名的叫賣,便是源自南京的柴火餛飩攤。

而隨著城市建設,曾經隨處可見的柴火小餛飩逐漸消失,就像其他很多很多消逝遠去的事物,煙霧繚繞中的那一口久遠的味道,只能停留在記憶裡。被勾起饞蟲的各位親,雖然吃不到柴火餛飩,可以嘗嘗這兩款蝦仁餛飩,手工製作,皮薄餡彈,一樣美味。

2、 梅花糕

梅花糕不是我的最愛,是哥哥的最愛。

那時奶奶牽著我們去買菜,菜場有一家賣梅花糕的,哥哥常常纏著要買了吃,心疼孫子的奶奶大多會滿足他的要求,而我也會跟著吃一口,又甜又軟,不是我的菜,但是我卻記住了哥哥拿著梅花糕那心滿意足的樣子,以及一小口一小口帶著萬分不舍地吃完後,殘留在他嘴上的紅豆沙。

做梅花糕要特殊的模具,用上等麵粉、酵粉和水調成漿狀,注入烤熱的梅花模具,放入豆沙的餡心,然後再注上面漿,在表面撒上白糖、紅綠瓜絲、南瓜子、紅棗、葡萄乾、小元宵等,用灼熱的鐵板蓋在糕模上烤熟即成。此糕呈金黃色,形如梅花,外脆內軟,咬破糕皮後滾燙的豆沙會流出來,這時要注意,由於高溫加熱後的豆沙餡一直由裹在糕中沒有散熱,所以小心別被燙到嘴。

幾十年過去,奶奶早已離我們而去,我和哥哥也步入中年。雖然現在南京巷弄裡還有賣梅花糕的攤點,品種也經過改良,由單一的豆沙餡發展成紫薯、香蕉、鮮肉等各種口味,但是哥哥說,他再也找不回小時候的味道了。

3、 爆米花

說起小時候的爆米花,我的腦海中便會浮現這樣一幅圖面:一位老大爺獨自推著破舊的工具車走過一個又一個院子,然後在某處坐下來,一手搖風箱,一手轉黑漆漆的鍋罐,不時往火裡添點木柴,15分鐘後,老人對著長長的網兜,用力擰開罐子,“嘭”一聲巨響,白白胖胖的爆米花便噴湧而出。。。而一邊的孩子們,都會捂上耳朵,激動地等著那砰然響起的一刻。

那時的爆米花,不是現在電影院裡幾分鐘就能成形的膨化爆米花,而是用圓肚形的黑炮筒在爐火上不停翻轉,要經過十幾分鐘加熱加壓後才能砰然而成,可以爆大米也可以爆玉米、蠶豆,我和哥哥最愛的是大米爆出的米花。

每當聽到那嘭嘭嘭的聲音,我們迅速撈上一勺大米,向媽媽拿個幾毛錢,然後沖下去排著長隊,焦急地看著老大爺搖啊搖……往往要排隊等上1個小時,我們的大米才能爆成一袋袋白白胖胖的爆米花。那時候的爆米花,不甜不膩,大概是因為漫長的等待,在我們心中才是最純淨最可口的。

和柴火小餛飩一樣,現在街頭巷尾已經難以尋覓傳統制法的爆米花,但網上居然還有,堪稱神奇,想回味小時候的味道,就買兩袋嘗嘗看吧

4、叮叮糖

鋪著薄薄白霜的叮叮糖,總是方形或圓形的一大片,賣糖的小販走街串巷也不吆喝,只拿鐵板敲擊的“叮叮”作響,等有客人來賣糖,他會拿端鋒利的小鐵板切糖,一手用鐵板切糖另外一隻手拿小鐵錘敲打鐵板發出“叮叮鐺、叮叮鐺”的聲音,正因為這特殊的聲音,被命名為 “叮叮糖”。

常溫的“叮叮糖”硬邦邦的,但入口後漸漸綿軟,甜而且粘牙,咀嚼後往往會吸在牙床上,要用舌頭舔,甚至用手指摳下來,小時候卻十分喜歡這樣的感覺。

那時,我會搜集用完的牙膏管、玻璃酒瓶,拿去和小販換一片叮叮糖,然後拿回家一邊看《格林童話》一邊吃糖,由於吃的慢,糖化了黏在手上,而糖汁滴到書頁上。現在,偶爾翻開《格林童話》那一頁,看見幾十年前留下的糖漬,仿佛穿越時空,一轉眼看見那個趴在床上邊吃糖邊看書的小女孩,無憂無慮,沉浸在美好的童話世界裡。

叮叮糖作為主要原料的麥芽糖又兼有潤肺治喘之功效,對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患者能明顯緩解病情,有止咳化痰、潤肺之功效。既能當糖吃,也能做一些中藥的引子,老少皆宜。

5、 薺菜團

每年一場春雨過後,蘑菇、春筍,以及各種野菜相繼露出了地面。

那時的我們,課業輕鬆,放學後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小夥伴三兩便相約去田地山坡,漫山遍野的挖野菜,有灰菜、薺菜、、馬齒莧、車軲轆菜等,而我最喜歡的應屬薺菜了。

采滿一籃後帶回家,可以做薺菜湯,可以包餃子,還可以讓媽媽做薺菜團子。

把薺菜用水焯一下細細切碎,將切碎的薺菜放入大碗中,加點清油或者肉沫,薺菜沒有油腥會偏乾澀不好吃。再舀一小碗幹麵粉。慢慢往里加,邊加邊攪拌,只要讓每個葉子都均勻裹上麵粉就好,用手攥成鴨蛋大小的菜團,就可以上籠屜蒸了,蒸20分鐘就可以出鍋。

薺菜團子口味清香獨特,我一口氣能吃好幾個,常常撐得肚子溜圓。

6、烤紅薯

說起小時候的美食,不能不說烤紅薯。每年秋天,我們都會田地裡偷紅薯,一旦被農民伯伯發現,常常追得我們抱頭鼠竄,但紅薯的香味誘惑著我們,使得我們一次次鋌而走險。

去田裡刨紅薯時,我們會分工協作,有的負責在田裡摳紅薯,有的負責找柴火,有的負責挖坑壘灶,有的負責望風,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目的,懷著興奮的心情奔赴不同的目標。

刨紅薯的要膽大心細,講究技巧,能夠迅速地根據地面的蛛絲馬跡找到地下埋藏的紅薯,而烤紅薯的地方要講究隱蔽背風,有時選在坡底壘灶,有時在山溝裡挖坑,完全因地制宜。挖好坑砌好灶,再把紅薯塞進去,上面埋上柴火枯枝引燃,在劈裡啪啦中耐心等待。

大概幾十分鐘後,便會傳出一絲絲紅薯的香味,這時滅火,刨出一個個烤的黑乎乎的、綿軟又帶土腥味的紅薯,揭開烤糊的表皮,便露出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紅薯瓤。

我們一人捧一個,吹著紅薯上燙嘴的熱氣,灰頭土臉地吃起來,邊吃邊樂。

直到現在,烤紅薯那香甜的氣息依然彌漫在我的心田,回憶中更多的是兒時單純的、滿滿的快樂。

紅薯營養價值很高,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熱能食品,有利於減肥、健美、通便排毒。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紅薯現在也有很多吃法,紅薯粉絲、紅薯乾、紅薯粉、紅薯餅、紅薯片等等,可以買點天然的紅薯乾回去當零食,也可以買點紅薯粉絲回去下火鍋、做酸辣粉,怎麼吃都美味健康哦

上面這6款美食,有沒有哪一種勾起你兒時的記憶?

小編一直堅信美食的力量,不僅僅是能喚醒回憶,更是讓你心懷期待、熱愛生活。

愛生活愛美食的人是幸福的,讓我們這些吃貨的幸福人生,如同一列火車隆隆開往未知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