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潮汕牛肉火鍋的一個大坑
潮汕牛肉火鍋絕對算得上是一種極為精緻的美食,將牛的各個最適合下火鍋的位置單獨分離出來,為的是能品嘗到各個特別部位的鮮味和口感,所以潮汕人才用簡約但極為苛刻的清湯底火鍋形式去燙熟牛肉。
清湯底的演繹
在潮汕,清湯底多數是用牛骨或者一些邊邊角角的肉一起放進鍋裡熬煮而成,但是實際上有條件的店還遠遠不滿足于牛骨或者邊角料作為原料。這些有條件的店就是一些自己有批量製作牛肉丸的商家。
一鍋不沸的水,一顆一顆的牛丸被“刮”進水裡進行初步定型,到最終這鍋牛肉丸水就變成了一鍋聚數百斤肉精華的清湯,並且最重要的是,這整個過程實際上都在低溫慢煮,把所有的營養都很好地保留在了鍋底。
大部分人都會踩的大坑
一場正確的潮汕牛肉火鍋的開始,應該是煮沸了清湯底後,把湯澆到裝了芹菜粒的碗裡,先來兩碗短短肚子。而後,就是很多人都會踩的一個大坑,即便是潮汕本地人。
每家牛肉火鍋店,一眼望去蒸汽騰騰。細心觀察,每個鍋都是熱切翻騰的湯底,食客們都在火最大湯最沸時一下子把肉放下去,讀著店家標注的秒數撈起便開懷大吃。坑正是在這裡了~即便切得夠薄,肉片一下湯裡,外層在高溫情況下會瞬間熟透,但裡層的血水和肉則未如外層,是裡外不一致,肉質味道和口感受到影響。
三進三出的最好涮肉方式
最好的涮肉方式應該是低溫慢煮,就正如剛剛說的牛肉丸湯底一樣,並且還要講究三進三出。喝完兩碗“頭啖湯”後,把爐火調低,直到看到湯底將沸不沸,大概是80°到90°左右,這時候夾起一個篩子能裝下的肉(千萬別貪多)準備入鍋。
一進一出,將肉放進鍋中,用筷子迅速將肉片分散,看到肉片基本變色後馬上撈起。這個時間不能完全按照某一店家的提示,因為每家店的厚薄度是不同的,具體要看顏色,稍微轉色即可。
二進二出,稍稍瀝幹水分後再次進入洗禮,這回主要還是讓肉變色,是完全變色,並且要讓肉片充分舒展,時間也不能多。
三進三出,最後那一進,其實是根據個人愛好的補刀,也是最後一下的點睛。完成了這一進,肉片便可以進碗讓我們細細品嘗了。
過多的醬料都是瞎扯,真正經得起考驗的,應該是起鍋後不沾任何東西直接食用,品嘗的是肉的本味,那種鮮和那種純正的口感。而後便可以嘗試更多的醬料味道,但再多也別胡亂混雜,因為潮汕牛肉火鍋,最純正也不過三種而已。簡單的沙茶醬、普寧豆醬、辣椒醬便能完美發揮一片牛肉的極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