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廣場舞的今生前世(上)

不知道從何時起,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隱約可見到矯健身姿隨著音樂旋律各種扭動,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放,街頭巷尾稍微空曠的地塊人流開始聚集,噓嚷歡呼雀躍。


伴隨著音樂響起,踮起腳,扭起腰,輕晃著手臂;舞之所到,心亦隨之,情系天宇,物我兩忘...….。


這就是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南方嶄露頭角,繼而輻射席捲到全國各大城市,風靡一時的廣場舞。



每當晚飯後,去到廣場,男女老少自發地排著整齊的隊伍,跳著歡快的舞步眼中流露出無比的幸福。


有那一項體育運動有如此眾多的人群,自發地、有序地、一天不落地(除雨雪等惡劣天氣)參與其中?


唯有廣場舞也………..



廣場舞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興起,各階層眾多人參與,兼收並蓄各種舞蹈元素,另闢蹊徑,逐步正名,使這個以健身為目的的體育舞蹈,向大眾化、平民化邁出可喜的第一步。
時至21世紀初,廣場舞成星火燎原之勢,輻射到全國中小城市。
近幾年,隨著新農村建設的蓬勃開展,與農民公寓相匹配的廣場設施更是後來居上,廣場舞又添一支農民新軍。廣場舞的遍地開花,其普及速度是人們始料未及的。


也許你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只是看到一群跳舞的大媽們“攻佔”了廣場,不過,若是說起廣場舞的歷史,可它並不像你看上去的那麼簡單。


如果說規模最大的“廣場舞”,恐怕要數文革時期的“忠字舞”了。這種動作簡單的舞蹈,不需要專門的訓練,易學易會,動輒上萬人參與,將“廣場舞”的動員意義和群體性放大到了極限。



改革開放之初,諸如“交際舞”、“迪斯可”這種舞蹈,在社會主義國家被當成“資產階級頹廢文化”而備受打壓。當時能在公開場合跳的集體舞蹈,大多是在官方看來“積極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