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發期又來了!原來預防這麼簡單
入夏之後,媽媽圈裡突然被手足口病刷屏了——
“某幼稚園因疑似出現手足口患兒休園2周”、“孩子在社區裡玩耍時接觸手足口患兒得病”……
孩子上個幼稚園、去個遊樂場、出去和小朋友玩一下都能感染手足口?頓時感覺哪裡都不安全了。
這可怎麼辦?總不能把孩子關在家不出門吧?有沒有預防方法呢?又怎麼判斷孩子有沒有感染手足口呢?
症狀:手足口病長啥樣?
▼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3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潛伏期為2-10天,病程一般為7-10天。
患病的寶寶會出現發燒的症狀,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和普通感冒很像。然後,寶寶的口腔、手心、腳心和臀部會出現皮疹或皰疹。但好在大部分患病寶寶的症狀都很輕微,一周左右就會自愈。
病因:病毒感染
▼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腸道病毒是一類病毒的統稱,有很多不同的品種,比如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腸道病毒71型等,在我國最常見的是CVA16和EV71(媽媽們不用理會這些奇怪又拗口的名字哈,反正都無藥可醫)。
治療:對症治療,等待自愈
▼
前面也說了,大部分寶寶症狀並不嚴重,不會危及到生命。“感冒是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不用吃抗生素,不用吃中成藥,只要對症治療、等待自愈即可”這一觀點已經被很多家長所接受了。
現在,你要接受的就是這個觀點的升級版——雖然手足口病看起來比感冒要嚴重很多,這依然是無特效藥的疾病,也不用吃抗生素、中成藥、所謂的抗病毒藥;若是體溫太高,你可以給孩子吃退熱藥物;大約需要7-10天的時間,孩子就會自愈。
嘴裡的皰疹會讓寶寶很疼,拒絕進食。媽媽可以讓寶寶用溫開水或鹽開水漱口,吃一些溫涼的流質或較軟不需咀嚼的食物來讓寶寶舒服一點。也可以給他喝冰牛奶或吃霜淇淋來緩解不適。
傳播:病從口入
▼
手足口病可經胃腸道(糞-口途徑)傳播,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播,另外,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膚或粘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也會造成傳播。簡單總結成一句話就是,病從口入。
防病:洗手是最好的預防
▼
既然是病從口入,那就好辦啦。所有寶寶可能會放進嘴裡的東西都要清洗乾淨。不僅要給寶寶勤洗手,媽媽在給寶寶換過尿布後也要勤洗手哦。
腸道病毒最怕紫外線和高溫煮沸式消毒,可以用這兩種方式來消毒。
另外家裡要多通風,儘量避免帶寶寶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有些感染者並沒有發病症狀,但在發病前幾天,就已經攜帶了傳染病毒。疾病高發期間,不要往人多的地方湊。
幾個常見問題
▼
Q:得過手足口病就不會再得了嗎?
回答:
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剛才也說了,腸道病毒是一類病毒,有很多品種的病毒。
▼
Q:要不要去看醫生?
回答:
要的。如果寶寶出現了發熱、出疹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寶寶在短時間內病情加重。
▼
Q:有什麼特別值得注意的?
回答:
有,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
雖然大部分情況下手足口病的症狀都很輕,跟普通感冒差不多。但是有很小的比例會發展為重症,比如腦膜炎、心肌炎等。重症是無法預防的,一些很危重的病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可能這就是手足口病讓人害怕的地方。
▼
早期發現重症並及時送醫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孩子在3歲以下,家長要特別注意,在剛發病的幾天裡,如果有以下症狀:持續不退的高熱、精神萎靡或者煩躁、睡眠過程中一驚一跳、嘔吐,請不要猶豫,立即帶孩子去急診。如果醫生懷疑有腦膜炎,可能要做腰椎穿刺,請不要抗拒,聽從醫生的安排。
▼
Q:能打疫苗預防麼?
回答:
我們國家自主研發的EV71手足口病疫苗已經投入使用,屬於二類疫苗(自費)。6個月至5歲兒童都可以接種,12月齡前的寶寶效果最好,接種時間越早越好。
這種疫苗針對的是71型腸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對其他類型病毒起不到作用。
但由於71型腸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最主要病毒,還是能起到很大的防護作用,所以還是建議儘量給寶寶接種。
▼
Q: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如何區別、應對?
回答:
這兩種疾病的表徵非常相似,應對比區別更加重要。
由於這兩種疾病會在7~10天自愈,所以基本上不需要用藥。如果孩子因為發熱、水皰破裂產生嚴重感染或脫水嚴重的時候,及時看醫生更加安全保險。
(Crow 作品)
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這種“來勢洶洶”的傳播性疾病,往往一現身就撂倒一大片孩子。尤其幼稚園,更因為集體生活成為交叉感染高發的“重災區”。
寶寶發燒、哭鬧、不吃飯……都讓爸爸媽媽心疼又頭疼。
但是大部分時候,這種麻煩的病並不可怕。只要科學護理、學會判斷需要警惕的信號,孩子都能很快好起來。
說到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最關鍵的,防止病從口入就要勤洗手!
這才是最簡單、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一定要記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