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每天叨叨“注意安全”就能避免事故?

暑假又要到了,

孩子們想著“放飛自我”,

家長卻將一起又一起暑期安全事故

作為反面教材,

提心吊膽地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

把所有的角都磨圓,

讓一切鋒利的物體都消失,

告誡孩子遠離一切危險事物,

但是,這就夠了麼?

暑期兒童安全事故高發

告誡孩子遠離危險遠遠不夠

每年一進入暑假,家長們便少不了聽到各種兒童溺水、走失等新聞,曾有調查統計出兒童暑期的十大安全隱患:溺水、道路交通傷害、火傷……

而來自“全球兒童安全性群組織”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兒童意外傷害死亡率是美國的2.5倍。有專家指出,造成這差距的關鍵是兒童發生意外後,能否得到及時有效的生命支援,尤其是應急救護措施。

家長們總是為孩子的安全問題而緊張,但是絕大多數孩子卻連傷口都不知道如何處理。正是因為絕大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急救,才使我們常常錯過0—8分鐘的“黃金”搶救時機。

如何保證孩子的暑期安全?告誡孩子遠離危險就夠了?

不,這反而會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征服欲”。

要知道,隨著我們對什麼是安全區域的界定變得越來越嚴苛,我們也切斷了讓孩子與周遭的世界相處的寶貴機會。儘管這樣的意圖是好的,但孩子們終究該學會如何去應付各種各樣環境下的危險,如何保護好自己。

必要的急救知識才是孩子在緊急情況中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校園急救周教學課堂

——把必要的急救知識教給孩子

如何將這樣必要的急救知識帶給孩子?

本周,雛鷹特訓團之校園應急急救周便走進了成都七中初中附屬小學、祝國寺小學、高新區實驗小學、成都石室外語學校、東華育才學校、四川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將急救知識以實操的方式教給了孩子。

正確包紮傷口,著火如何自救,在緊急時間如何抓取物資,如何躲避爆炸……這些知識都將讓孩子受益匪淺。

遇到外傷,你的孩子真的會包紮嗎?

人體的血液占到體重的7%-8%,一旦失去1/3的血液就會有生命危險,因此學會止血包紮是很必要的。

在緊急情況,如果出現大出血現象,可以隨地找尋乾淨衣物、布料來止血。血液的血小板在傷口會凝結,最後達到止血的效果。傷口包紮要義:快、牢、輕、准:

1.簡單消毒後,用衛生的紗布或透氣性的條狀布料纏繞傷口。

2.不可過緊也不可太松,讓傷口既透氣又能被止血。

3.打活結,且結點選擇肢體外側防止摩擦。

學完包紮知識,小朋友們在“我是包紮”小能手環節大顯身手。

同學們分為兩列,在規定時間內奔向40米以外的急救對象——塑膠嬰兒,並且按照事先抽取的包紮部位精准快速完成包紮。兩隊用時最短且完成任務最完整的獲勝。

衣物著火,讓孩子記住這些自救方式

在“翻滾滅火”的環節中,孩子們被分為兩列,都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翻滾滅火任務。

每個孩子以“接力”的形式,把“著火點”貼在左肩,奔跑至5米開外的墊子翻滾三圈(滅火自救),然後跑到30米開外觸碰終點標誌並返回交接著火點,最後用時最短的團隊獲勝。

孩子們都十分“著急”地替隊友打氣,其間還不乏“耿直”監督隊友作弊的孩子:你少滾了兩圈!在這樣其樂融融的環境中,同學們寓學于樂,學到了很多急救知識。

面對地震火災,孩子應有這些物資常識

在被發放災情卡以後,小朋友同樣被分為兩組比賽,接力式地去對岸50米的地方用背包撿取物資。

災情卡分為:火災卡和地震卡。一共上百個種類的物資,讓孩子們第一眼驚慌失措。有些孩子好似無頭蒼蠅一樣亂抓一把,有些孩子則十分冷靜地分門別類選取物資。

急救老師表示,並不是團隊獲得的物資越多越好,而是越精准越好。在有限時間內,避開干擾物資,有效地為團隊選取材料才是獲勝關鍵。因為在災情面前,不必要的物資反倒是負累。

教練表示,最適合的火災急救物資是水瓶、滅火毯、逃生面具;最適合的地震急救物資是橡膠手套、繩索、手機、水瓶。

“只要他們能說出來是幹什麼的,都是可以加分的”教練對評審員說。例如一個災情小手冊也是有效的,可以在骨折的時候用來固定肢體,也可以在地震被困無助的時候翻看用來自我安慰。

告訴孩子:“臥倒”是那麼地關鍵

除了躲藏,臥倒在關鍵時刻也會大有作用。例如恐襲爆炸的時候,要緊急臥倒,不可直挺挺地站立在原地。有效的臥倒有兩種:蜷縮式和抱頭下趴式。

△ 蜷縮式要求孩子們像“刺蝟”一樣側臥用雙膝蜷縮護住腹部最柔軟的部位,並雙手抱頭,手臂夾緊護住耳朵。抱頭下趴式要求孩子趴下,雙腿分為八字形,雙腳向外,面部離地十公分,空出來呼吸的距離。

在空無一人的廣場,如果突然發生爆炸現象,臥倒是最有效的避免受傷的方式。

敲黑板,急救知識一覽圖

接下來是每個家長和孩子都該掌握的急救知識一覽圖!心臟復蘇法如何使用,割傷、燒傷如何處理……你和孩子真的知道麼?

↓↓↓

本周一系列比賽和遊戲環節讓孩子們加大了參與度,也學會了很多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急救細節。對於沒有去到的學校,請孩子們不要灰心,接下來還會有恆大雛鷹特訓團(第二季)社區國防教育活動,一直會持續到7月中旬,敬請期待。

文 | 王萌菲

成都兒童團稿件,版權歸成都商報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