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作畫引來老外下單 白洋澱匠人火了
誰小時候沒個愛好呢,只是有的人兒時的愛好被掐死在搖籃裡,有的人卻一直堅持到老。住在白洋澱的劉愛民就是後者的典例,自15歲發明蘆葦畫起,他已隱于安新縣白洋澱的郭裡口村足足32年,如今他已被阿裡巴巴列入“淘寶匠倉”的保護系列。
“我是蘆葦畫的創始人,現在市面上很多蘆葦畫都出自我的徒弟,甚至是徒孫,”劉愛民笑著說,“有人說我是蘆葦畫的‘一代宗師’,我接受。”
宗師自然得有宗師的樣子。單以選材為例,劉愛民說:“我每年要花一個月時間選蘆葦,1000萬根蘆葦裡才能選出一根有用。最關鍵,采蘆葦的時間只有一周左右,提前或者延後都不行,看得是節氣和曆法。很多人的蘆葦畫到了第二年的夏天都得發黴長毛,我的畫幾十年都不會。”
這裡面有什麼獨門秘訣嗎?劉愛民三緘其口,最後透露說:土制的儲藏室要恒溫恒濕;蘆葦要經過炭化處理,“物理、化學、天文、地理、曆法,你都要懂。”
平心而論,如果不是發明了蘆葦畫,劉愛民會和他的大部分初中同學一樣,成為當地一個普通的農民。但是當劉愛民鞭辟入裡地說出“匠人精神就是事必躬親”,相信任何人都會把他做一個藝術家。
“我這輩子就是和自己過不去”,劉愛明拿一把大剪刀和一片指甲蓋大小的蘆葦,一邊閒聊,一邊隨意發揮。2分鐘後,足足剪了1000剪子,把一小片蘆葦全剪成比頭髮絲還細的蘆葦絲。他一邊看著目瞪口呆的看客,一邊傲嬌地說,“我以前都是用小剪刀,後來發現大剪子更有難度,就換成大剪子了。”
雖然小眾,但是依靠超凡的技藝,劉愛民的蘆葦畫在市面非常搶手,一幅“馬上封侯”賣到1萬8,“全世界就一副就不說了,單單下剪刀就下了25萬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有人專門來村裡下單。”
這三十年,劉愛明每天都是三點起床,創作到晚上9點,每年最多創作10副蘆葦畫,“做藝術就要做到極致,用生命追求蘆葦畫的極致。別人以批量生產吃飯,我以原創和限量吃飯。”如此高超手藝和不凡心態卻大隱於白洋澱,對此劉愛民說:“阿裡巴巴已經把我列入匠倉系列,很快就有蘆葦畫在淘寶和閑魚上銷售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