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勒猛拽的父母 青春的叛逆期
有一種甜蜜的負擔:家有小女初長成。
咿呀學語的小棉襖,轉眼就亭亭玉立,長成青春期的大姑娘。
當媽的又驕傲又焦慮:每天都有少女早戀私奔未婚生子丟廁所的新聞,撥弄媽媽敏感的神經。
不管,出了事,就是“滅頂大事”,一輩子追悔不及;
管,她和你鬧得水火不容;管太嚴,長大後不會談戀愛,情商低,不會處對像,弄不好就剩女恨嫁。管太松,挑人不淑,單親媽媽……
媽媽們恨不能打起十二分精神,鬥智鬥勇,慎進謹退!
有的媽媽,就能舉重若輕,輕描淡寫化解這青春期的洪荒之力,簡直和女兒處成閨蜜,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什麼早戀、上學,都能和媽媽擺在檯面上,有商有量,哪有什麼叛逆期!
海麗姐就有這本事。
第一次見她娘倆,我就很詫異。
我們正聊天,女兒蹦蹦跳跳進來。
一看有客人,立刻斂聲靜氣,大大方方地問了好。她請示媽媽,能否和某個同學出去玩,媽媽很溫柔地回:
“當然可以呀。”
我立刻捕捉到那溫柔的語氣,瞬間很內疚:自從有兒子後,說話聲音都是高八度,日常說話基本用吼的。之前還調侃,一個小熊孩子就能幹掉一打淑女。可海麗姐人家對孩子說話就這麼柔聲細氣的。
女兒走後,我憋不住,問:
“姐姐你不盤查一下去哪?都有誰,何時回?”
“沒事,她有分寸。”
她見我愛聽,就和分享前幾天的一件事。
事關早戀、換位,和老師溝通,母女溝通。
開學女兒升初二,放學回家長籲短歎:“老師要換位,沒法和小海坐一起了。”
海麗姐以前就常聽女兒說小海,一說起來,眉飛色舞,帶著那種又害羞又歡喜,憋不住的神情。早戀苗頭,當媽媽的怎麼破?掐死在萌芽中?正好趁老師換位,調虎離山,給倆人中間隔道銀河?嚴防死守?和老師統一戰線,嚴密監視?
麗姐,是這麼處理的:
首先,瞭解事實,及女兒真實想法:
麗姐和女兒亦友亦親。開明的媽媽,能得到女兒的更多分享。
匯總小海的片斷,可以判斷,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小男孩。女兒尤其欣賞他,經常稱讚小海不像有些學霸,愛藏著掖著,不管誰請教,小海都耐心輔導,也不會瞧不起學渣,講解完後再耐心地問:
“我說清楚了嗎?要是我沒講清楚,再講一遍。”
沖這句話,這孩子可交。
女兒談到小海,雖有嬌羞,但磊落大方,這喜歡是同類相吸,是對美的欣賞和愛慕。誰不喜歡和優秀的男生作朋友?又能補習自己短板的數學?
事實基礎上,麗姐表明態度——
支持女兒繼續和小海同桌。
支持的態度,是對女兒的信任。
孩子也更願意信任母親,進一步傾訴,求助。
態度擺明,接下來授人以漁:
教女兒獨立解決問題。
循循誘導:“你可以自己和老師說,申請破例。”
老師那可是權威呀,去直接對話,女兒有些膽怯。
繼續分析做的後果:
1、老師可能會同意。
2、即使老師不同意,也會對她留下好印象。一個有勇有識,善於主動溝通和表達的獨特女生。如果媽媽是老師,一定會非常喜歡這樣的孩子。
打消女兒顧慮後,進一步傳授具體執行方法:
1、挑好時機:瞅准講課老師狀態好的時候。
2、設計話術:開頭寒暄,察言觀色——我有一個小問題請老師幫助。
陳述小海的輔導風格,表明自己很希望提高數學成績,申請是否可以不調位,並申明:出於學習考慮,並無非分之想。
非分之想這四個字可直接說。
換位事情搞定,女兒很雀躍。
不只是“留下小海”,更在於和“權威”對話,並達成正向效果——遇到問題,想方法獨立解決。
這解決的過程,和大人同氣連枝,共商進退。
首戰告捷,換位搞定。隔了幾天,母女閒話,閑閑地逗女兒:
“最近和你的小男朋友怎麼樣?”
“媽媽,他不是我男朋友。”
他還不錯呢!可以考慮一下。
女兒正色:
“媽媽,現在談朋友,我還太小了,你之前也說過嘛!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互有好感是很正常的,但是大家都不成熟,不能像成人那樣,有親密的舉動和關係……我們都還小,把這份感情放在心裡就行了。”
青春期從來不是一夜叛逆的,橫衝直撞更多是死勒猛拽的反噬。
壓制有多大,反抗就有多強。
明朝那場知名的謀逆案,聯手無縛雞之力的宮女,最後置身家性命不顧,把汗巾勒向皇權——人在被極端壓制下,反抗有多強!
海麗姐的方法看著簡單,但從第一步:孩子和父母交流。這一點恐怕很多父母就作不到,她們明明心裡全是孩子,願意為她生為她死,可是不知道怎麼,就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對孩子,他們是色厲內荏的紙老虎,從來不是拉下身段的小夥伴;
他們是執行雙標的暴君,從來不是言行合一的楷模。
曾看過一個叛逆的女生的日記,力透紙背寫下自己的人生目標:
賺足50萬,還給父母,或者畢業就遠嫁——從此和他們一刀兩斷。
這女孩後來翹課私奔、丈夫家暴、生下孩子送人,這種種難道就歸結一句:
這孩子天生反骨!
反得是誰?為什麼反?
大禹治水,疏勝於堵……聽過太多道理,依然教不好孩子,大約是太當自己是家長,自己說得就是天條,不容忤逆。也許你是贏了理,但丟了情。
都是第一次當媽,誰就那麼有經驗?
你就保證自己都對?
紙上談兵,金科玉律也未必適用所有人。
倒不如別擺譜,別被害妄想症,和女兒當個閨蜜,聽聽她心裡怎麼想。也讓自己,和女兒一起成長。
多年的父子成兄弟,大約說的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