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老茶頭的辨識技巧
茶頭就是渥堆發酵時高溫高濕的環境下自然結塊的茶,相對條索狀茶,發酵度正常範圍的茶頭內含物更豐富,茶湯更濃,更耐泡,但泡到最後也有大部份茶頭不會散開,還是粘稠在一起。
我們都知道,普洱熟茶都是經過人工灑水渥堆發酵的,在這個發酵的過程中呢,一堆茶的中間就會升溫,然後茶葉通過自身含有的酶發酵,慢慢變成熟茶。而其中呢,過一段時間,就要人工把這堆茶翻幾翻,免得裡面溫度太高把茶給燜焦了。發酵啊發酵,翻啊翻,茶葉們會分泌出一些果膠來,因為果膠是比較粘稠的,所以有些茶葉就粘在一起變成一團一團的疙瘩了。
等茶葉發酵完畢後,人們就會把這些一團一團的茶葉疙瘩揀出來,用手把它解開,然後放回到茶葉堆裡,而有的實在粘的太牢了,硬要解開的話只會把茶葉給弄碎了,只好另外放成一堆,變成了“疙瘩茶”。茶頭比分出級來後的各等級的散茶發酵得更重一些,並且不容易被泡散,所以相對甜度和湯水的亮度會更高,容易造成一種“老”的假相,所以也叫“老茶頭”。
茶頭,也叫自然沱,是曬青毛茶中比較肥嫩的芽葉,由於嫩度高,果膠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發酵過程中,自然捲曲或糾結成塊,形成了茶頭。一般渥堆20噸的熟茶,茶頭不到300公斤。
普洱茶頭:其實是在制茶揉碾過程中,嫩葉與膠質粘連形成的,味道極好,可惜賣不了高價,廠家想方設法降低茶頭產量,以至於供不應求,七、八十年代,各大部委的處長爭相搶購,250克一包的茶頭比一條紅塔山更有面子,差點就形成茶頭熱。過去誰會捨得用茶頭做普洱茶,現在的工藝也極少有茶頭。
如果普洱茶裡有茶頭,無非是芝麻餅面上的幾粒而已。開個湯,一芽一葉,或者芽尖全敞開。因為認識的人不多,所以年份有保證。現在懂得喝的人,一定是行家。另外不瞭解普洱茶的茶友,請慎重選擇,茶頭茶韻雖好,但外觀不漂亮,與初喝普洱的茶友想像有一定差距。
普洱茶頭是熟茶渥堆過程中的一個副產品,可說是個渥堆失敗(外形)的東西,過往是要從茶堆裡檢岀來拋棄的,現時郤又成為一個特色茶品了。說說這個‘茶頭’的來源,在熟茶渥堆過程中,堆內的茶青會沾成一塊一塊或一團一團的樣子,所以在每次翻堆時工人都必需用工具把這些結成塊狀或團狀的茶打散,稱為解塊,有些加工廠是用人手去解塊,也有用解塊機來處理,在解塊過程中,一些較細小的茶塊因為漏綱(未被打散)而繼續渥堆,致後來要解也解不了,成為了茶頭,茶頭還有另一個名稱叫做‘茶疙瘩’。
茶頭中也有味道非常好的味道:湯色黃、棗香、滑度好、入口純、有厚度、微少有酸、耐泡。有很多的茶頭可以認為是渥堆失敗的產物,但有不少也有很好的口感,只是不能滿足製作成餅茶而被挑揀出來。好的茶頭應該沒有黴味,沒有陳倉味,茶湯味應該沒有“鎖喉”的感覺,好的茶頭有點甘甜,而味純,沒有雜味,一般很耐泡:15~25泡。但應該注意,前面的前2~3泡儘量不要喝,當做洗茶,不是所有的茶頭都能拿來喝的。
普洱茶頭是熟茶渥堆過程中的一個副產品。經過分類後是最差的茶!是本身茶青好製作與收藏環境衛生的,即便是茶頭放久了滋味應該也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