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兒童心理學科普:兒童的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是一種經常性有意傷害和挑釁他人的行為。兒童的攻擊性有一定的穩定性。一些研究表明,兒童在3-10歲期間表現出的攻擊行為能夠預測他們以後是否出現攻擊或其它反社會傾向。

兒童期出現的攻擊行為較多表現為打人、咬人、罵人、說髒話、叫別人的綽號,以及用表情、手勢和其他體態語言引起他人氣惱。另外,還有一些不明顯的攻擊行為,例如,暗中給別人下絆,告訴別人不要和某某人玩、自己生悶氣、有意傷害自己的身體等等。攻擊行為不僅可能傷害他人或自己的身體,而且會影響兒童正常的社會化過程,並對兒童的人格和品德發展有著消極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導致青少年期或成年期的犯罪行為。

兒童攻擊行為的表現:

1.主動性攻擊:是指兒童在未受激惹的情況下,主動發起的攻擊性☆禁☆行☆禁☆為,在兒童身上表現為物品的獲取、欺負同伴等;

2.被動性攻擊是指兒童在受到他人攻擊或激惹之後所做出的攻擊性反應,主要表現為憤怒、發脾氣或失去控制等。

3.直接攻擊是指攻擊直接指向阻礙達到目標的人和物,通常表現為踢人、打人;例如兒童想吃糖,但別人不給,他就打別人。

4.間接攻擊:又稱關係攻擊或心理攻擊,它是攻擊者借助協力廠商間接對受攻擊者實施的行為,主要表現為造謠離間和社會排斥。

兒童攻擊行為的影響因素:

1.親子關係:這是影響兒童社會性與情緒發展的最重要因素。許多學者的研究都認為嬰兒攻擊行為與不安全依戀相關,幼兒攻擊性與母親的抑鬱和拒絕有關。如果父母過多干擾孩子的活動,更多運用命令及強制性建議來控制孩子的活動,孩子的攻擊行為則更易形成。

2.夫妻關係也是影響兒童攻擊行為的重要因素。和諧的婚姻關係中,父母會有更多給予、支持、溝通、謙讓等親社會交往策略,父母的教養方式也較為一致,兒童的積極情感較多,攻擊行為較少。而關係不好的父母,他們經常爭吵、挑釁、衝突比較多。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有更多的消極情感,相應的攻擊行為也更多。

3.兒童受到挫折:心理學中的“挫折—攻擊假說”認為,人類的攻擊行為並不是來源於所謂的攻擊本能,而是由於挫折導致的。挫折就是指人們正在進行的活動受到了阻礙,無法順利進行。如果兒童在生活中受到挫折,可能也會以攻擊行為來進行反應。

4.消極意圖理解:高攻擊性的兒童普遍表現出對他人意圖的消極理解,也就說他們容易將別人的無心之失當做是他人故意的,認為是別人對自己有敵意。被動攻擊者大多具有這一特徵,在他們攻擊對方時,會覺得自己是受害者、是被欺負的物件,自己只是“報仇”。

也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攻擊行為的起因存在明顯差異,各類起因次數由高到低排列依次為:報復還擊,保護自己的物品,無故挑釁欺負他人,遊戲活動產生紛爭,違反紀律和行為規則,獲取他人的物品,空間爭奪和幫助朋友或受人指使。

 


控制兒童攻擊行為的策略:

1.家庭配合為兒童營造非攻擊的生活環境

給兒童營造抑制攻擊性☆禁☆行☆禁☆為發展的生活環境,教育兒童互相合作。家庭和幼稚園要採取一致的態度和方式對待兒童的攻擊行為,同時給兒童設立明確的規範。兒童的自我約束能力差,因此當他們違反了行為規範時,成人要有足夠的耐心。

當兒童產生攻擊性☆禁☆行☆禁☆為時,應該先查明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然後再進行教育。對犯錯誤的兒童要明確指出錯誤所在。若他們沒有遵守規範,首先要耐心並明確地向他指出這樣做是不對的,而不要含含糊糊地批評並懲罰他們。由於年齡小,兒童還不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讓他們站到一旁去想自己哪兒做錯了,不一定有利於兒童行為的改變,反而可能給他們造成情感傷害。

2.教導兒童正確表達需求及感受

一般來說,表達能力差的兒童較多地出現攻擊性☆禁☆行☆禁☆為,這類兒童往往不能準確地表達他們的需求和感受,讓大人猜來猜去都弄不明白他的實際意圖,還有的就不知道通過語言與其他孩子溝通,只知道直接上手打人。對他們可採取反復示範及教導的方法,讓他們瞭解應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掌握“動口不動手”的社交方式。

 


3. 弱化攻擊行為

抑制敵意性這個問題是很棘手的。在當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裡,有些父母為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別人欺負,往往會鼓勵孩子對欺負自己的孩子進行“反擊”。這實際上就強化了兒童採用攻擊手段來解決問題。即使在家裡,兒童的攻擊行為也常常得到強化。強化的方式雖然不是直接表揚,但卻是間接的承認。成人的默許,縱容和忍讓使兒童不時地體驗到“成功”,這就強化了兒童的攻擊行為。因此,幼稚園教師要和家長溝通,在教育兒童時,態度盡可能保持一致,否則會讓兒童誤認為是對不良行為的寬容。

另外,不論是幼稚園老師還是家長都要堅持對兒童提出的要求,不能沒有原則地隨意改變。當然,僅僅保持一致的教育方法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用恰當的方式對待兒童,教給他們正確的應對方式。

4.行為訓練方法

暫時隔離法是為了抑制某種特定行為的發生,而讓行為者在一段時間內得不到強化而遠離強化刺激的一種行為干預方法,這是控制兒童敵意和攻擊行為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尤其在成人對他們良好行為給予強化的時候。

榜樣示範法也是常用來減少兒童攻擊行為的有效方法。當兒童看到一個榜樣選擇了一種非攻擊性方法解決了衝突,並受到了獎勵時,兒童就會去模仿。這對經常出現攻擊行為的兒童特別有用。直接教給兒童一些非攻擊性方法,他們會逐漸學會用類似的辦法解決問題。

 總之,解決兒童的攻擊行為,需要家長和老師注意觀察兒童一般在什麼時間、什麼情況下出現攻擊行為,找出規律,分析原因。在瞭解兒童行為規律後,引導他們認識自己的行為動機和想達到的目的。引導兒童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教會他們通過正確的途徑調節自己的情緒。當兒童出現親社會行為的時候,對其進行獎勵。當他們出現攻擊性☆禁☆行☆禁☆為的時候,奪走他們想要的東西.以抑制他們的攻擊性☆禁☆行☆禁☆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