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如何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危險

孩子的成長伴隨著各種危險,跌落、觸電、溺水、燒傷、車禍、窒息、中毒、自殺等,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些危險都不容忽視。男孩好奇心強,天不怕地不怕,不能理性思考,對大人的勸告通常充耳不聞,讓大人頗為擔心。

有些好動的孩子不知“天高地厚”,亂爬亂闖,假如大人不讓他們懂得危險意識,很可能會出現悲劇。常有報導說學齡前的孩子在家無人監管,爬來爬去,結果從視窗掉到樓下,摔成重傷甚至死亡。有些孩子出去玩水溺水身亡。有些孩子玩火,造成一場火災。由於無知和能力缺乏,孩子面臨的危險實在太多。


有的孩子很淘氣,大人想約束他,又怕扼殺他的天性;如果任由他發展,又擔心他的安全,就怕他玩一些危險遊戲,或者發生觸電、溺水等現象,但健全的恐懼感為孩子健康成長護航。孩子知道危險,才不會“天不怕地不怕”“無法無天”,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去做無畏的冒險。

在可能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體驗危險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安全教育方式。吃一塹長一智,在嘗試中才能明白危險究竟是什麼,並培養起規避危險的意識。家長的保護和逃避,只能保證孩子一時沒有危險,可是當他們獨自面對危險時就會缺乏應對的能力。

電對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但也非常危險。儘管家長都會在孩子面前強調電的危險性,小孩子卻始終對電充滿好奇,不把大人的警告放在心上。


有家長說,我都已經告訴孩子不能碰這個東西,可他就是不聽,還要玩。所以,與其跟孩子說一百遍,不如讓他體驗一次。比如我們可以從小給孩子灌輸危險意識,通過耐心的遊戲或者讓孩子親自體驗來告知孩子這些物品的殺傷力。或者在熱水不足以燙傷孩子的基礎上讓孩子去觸摸,讓孩子自己能自覺地遠離這些危險。

一位年輕的父親曾跟我聊起他的孩子,說小孩子剛剛學會走路,可膽子特別大,什麼都不怕,拿起東西就往嘴裡送,爬過家裡的椅子、電視機、茶几,連視窗都敢去爬。他也摔倒過很多次,身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可孩子卻不當一回事,依然我行我素。

讓父親擔心的事情還在後頭——孩子不知什麼時候對插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次趁大人不注意便把小手伸過去按開關。家長多次嚴厲地告訴孩子,開關裡面有電,會把人給電死,孩子反而更感興趣,還懷疑地問:“電真的很厲害嗎?”

父親覺得這個問題不能隨意敷衍,因為任何敷衍都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如果孩子的問題從大人這裡得不到答案,他一定會自己去發現的。

父親鄭重地回答道:“是的,電的用處很大,我們開燈、做飯、空調、電視都要用電。你看停電的時候多不方便。但是電又非常危險,一不小心就會奪去人的性命,所以又有人把電叫做‘電老虎 ’。”

這位父親把孩子帶進書房,打開電腦,在網上找了一些有關電的圖片和視頻,告訴孩子電的產生、電的威力和電的應用等方面的知識。為了讓孩子能夠更深刻地認識電的危險,父親拿來一個電蚊拍,孩子驚叫起來:“爸爸,這是我的玩具。”可是孩子從來不知道這玩意裡面有電。


父親告訴孩子:“這裡面只有一點點電,但是就能夠把一隻蒼蠅電死掉,更不用說蚊子了。”為了證明給孩子看,父親特地帶孩子出去找蒼蠅,在一個臭氣熏人的垃圾堆旁,父親發現了很多蒼蠅,然後讓孩子按住開關,把電蚊拍朝著蒼蠅揮去。電蚊拍發出“啪、啪、啪”的聲音,一隻只蒼蠅就相繼往地上掉去,孩子對此無比驚歎。

父親帶著孩子離開垃圾堆,孩子還興致勃勃地去找其他昆蟲做試驗,直到陽臺上的螞蟻都被電蚊拍電得不能動彈,孩子才戀戀不捨地住手。但是他還是想試試電對自己會不會造成危害,就把手指放在電蚊拍上,但又不敢按下開關。父親看到後,笑著說:“孩子,你會有一種麻麻的感覺。”孩子見父親沒有阻止,就放心地按下開關,果然手指上傳來一陣麻痛感。孩子馬上縮回了小手,電蚊拍也掉在地上。

父親又告訴孩子,電蚊拍裡面的電只有一點點,但是家裡的開關、插座,外面的高壓線所帶的電,如果人碰到的話,會被電成黑炭。父親還找了一些不是太恐怖的觸電圖片給孩子看,看著孩子臉上懼怕的表情,父親覺得這一番苦心引導總算沒有白費,孩子終於知道電的危險,再也不敢玩電器插座了。

安全教育是一種真實的生活教育,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危險,也可以適當地讓魯莽的孩子通過體驗瞭解,比如家長可以用燒水壺燒一點水,等到壺有點溫度即可,不要燙手,讓孩子觸摸一下,明白“燙”是什麼概念。家長用刀具切菜的時候,不妨讓孩子旁觀,瞭解刀具的作用,並用刀頭輕輕觸及一下孩子的皮膚,讓他明白疼痛的概念……也許有的家長不能接受我的做法,但是只有讓孩子真正體會到了危險可能給他們帶來的傷害,他們才不會再親自去嘗試。

對於不可親身嘗試的危險,家長可以找真人真事,最好是跟孩子的生活貼近,能給他帶來心靈震撼的事例來教育孩子。比如小孩子喜歡玩水,我們總不能讓孩子體驗溺水,這樣的試驗太危險了,搞不好真的會發生事故。家長可以做的是,陪孩子一起看看這方面的新聞,這是一種間接的體驗。有機會,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去看生活中的溺水事故,讓孩子知道玩水可能造成什麼可怕的後果。

有些家長往往採取“堵”的方式,禁止孩子去碰危險的東西。他們總是說要把孩子保護好,可是保護並不意味著讓孩子不懂得什麼是危險。孩子總要長大,家長怎麼能保護孩子一輩子呢?不給孩子灌輸正確的安全知識,讓他們理解什麼是危險,這樣的做法反而會害了孩子。

一位家長就是這樣對待他的孩子,時刻保護著孩子,生怕出了什麼事情。孩子要爬樓梯,家長怕孩子會摔下來,乾脆抱著他上樓。禁止孩子玩水、玩電、爬樹、開煤氣……孩子上學後,有一次去鄉下春遊,別的孩子在水坑裡捉小魚小蝦,他卻不敢下水,因為家長說過玩水危險,他只好安靜地坐在一邊看著。

正是因為出去也不能像別的孩子一樣獲得樂趣,這個孩子越來越喜歡窩在家裡。眼看著孩子漸漸長大,可他對很多事物依然感到恐懼,不知道如何面對生活,家長才驚覺自己對孩子的保護過了頭。可是此時才鼓勵孩子大膽一點已經晚了。

要讓孩子生活在一個絕對安全的世界裡非但不可能,對孩子的過度保護還會讓孩子失去抵抗和防禦危險的能力,變得非常脆弱和膽怯。所以,鼓勵孩子去嘗試一些新事物,勇敢瞭解各種危險是成長一個必要的環節。家長培養孩子的危險意識,是對孩子生活常識和生存本領的培養。孩子腦子裡沒有對某個事物建立起“怕”的概念時,他就很有可能莽撞地去嘗試。


培養孩子“怕”的意識需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首先是不隨意干擾孩子玩耍。家長對孩子玩耍的危險係數有一定預測的能力,如果孩子的玩耍比較安全,那就沒必要打擾,讓孩子盡情地玩。

其次是要避免叮嚀說教。孩子對許多事物都感興趣,玩耍的時候比較單純而認真,全然不知危險為何物。這時候家長不能批評孩子,也不能有任何的說教,避免嘮叨。叮嚀多了,孩子反而會覺得煩惱,有逆反心理。

再次是不能哄騙和嚇唬孩子,否則容易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對有些危險形成不正確的印象,變得過分小心翼翼。有些家長在用實物教育孩子時,喜歡誇大危險,嚇唬孩子,以為這樣的方式能夠保證孩子遠離危險。其實,這樣的方式也可能會使孩子產生永久的恐懼心理。最好的做法是,以事實說話,客觀地說明危險程度。例如關於“電”的教育,要讓孩子懂得多少電對人體不會構成危險,超過多少電壓就會有生命危險。

最後,家長要讓孩子學會辯證地看待危險事物,既要讓孩子明白事物的危險性,不要輕易以身試險,也不能因為危險而否認一些事物的用途、好處,阻撓孩子的探索和學習。

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從小教他們辨別危險,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非常重要。涉及安全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實事求是,過分誇大危險以阻止孩子的探索行為,或者過度提倡冒險都不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