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人物 | “高原坦克”王曉林:從三戰巨人之旅 到西部100中國第一

他連跑三年巨人之旅,接著帶傷完成三屆蘭卡威大鐵。他也是跑步橫越臺灣第一人,今秋將跑遍美國百英里四大滿貫。

6月最後一個週末在美國加州內華達山脈舉行的西部100越野賽,無疑是八年來最難跑的一屆:

男子冠軍的成績自2010年以來,首次跌出16小時,比排名倒數第二的去年足足慢了40分鐘;

女子冠軍的成績更是自2001年以來,首次跌出19個半小時;

無論是67.2%的完賽率,還是76個的進24小時人數,均創下2010年以來新低;

奪標呼聲最高的越野奇才沃姆斯利(Jim Walmsley)和實力強悍的華裔女將王意鷗(YiOu Wang),雙雙以黯然退賽告終。

儘管如此,首次參賽的雲南越野高手王曉林,卻跑出中國選手在西部100的最好成績:完賽時間22:15:53,總名次34,性別名次25。

他是怎麼做到的?6月30日下午,在返回昆明兩天之後,王曉林接受了愛燃燒的獨家專訪。

一波三折

西部100正式名稱叫“西部州耐力跑”(Western States Endurance Run,縮寫WSER),全長161公里,累計爬升5500米。迄今完成比賽的中國大陸選手僅有5人,而且是清一色的男性。

2011年,33歲的陳盆濱用時28:33:35完賽(總名次241),據稱他是完成西部100的中國第一人。

筆者對此後6年的完賽選手進行地毯式搜索,發現其中只有兩名中國籍選手:

2012年,來自武漢的Qinhua He(35歲),23:45:03,總名次132;

2013年,來自吉林的Di Wu(吳迪,29歲),23:44:03,總名次88。

2014至2016三年間,無任何中國大陸選手完賽,直到今年的王曉林和來自西安的張偉峰(26:01:00,第96;兩人均為41歲)。

對於自己的成績,王曉林的評價是:發揮還算正常;“我對比賽都不追求成績,是抱著享受的態度去的。能夠跑進24小時內、拿到銀腰帶扣,我還是很滿意的。這是我第一次來美國跑,感覺蠻不一樣的。”

他參加西部100的經過,既可以說運氣不錯,但也相當的好事多磨。

說他運氣不錯,是因為名額極為搶手。連沃姆斯利和王意鷗這樣的越野明星,也只能通過在其他賽事奪冠的方式,到手一張直通金券(golden ticket)。

而王曉林是第二年報名就中簽。“我還記得中簽那天是去年12月3號,那天晚上我剛跑完深圳100,還拿了冠軍。夜裡他們發消息給我,當時我還沒睡,還在喝酒。得知西部100中簽了,我真的特別高興。”他告訴筆者。

不過,他的參賽旅途卻是波折不斷。搭乘中國南方航空公司航班經廣州前往三藩市時,不巧在廣州遭遇大雨,造成航班延誤。

抵達三藩市的翌日,他坐火車南下聖約瑟,去和華人跑友愛德華會合,兩人再驅車數百公里直奔起點。

不料火車半路拋錨,害他坐著乾等半個多小時,直到後來看見有人下車,且火車拋錨處離路口也不太遠,於是也拎包下來,走到公路並聯繫上愛德華,後者從聖約瑟開車過來接他。

由於路上耽誤了不少時間,當他們抵達起點時,已經錯過寄存中途包的截止時間。這導致王曉林在比賽中途無法換裝備,只能一套行頭跑到底。

對此他倒是無所謂,因為他本來就不打算換鞋,吃的東西也沒什麼要特別準備的。

他發現美國越野賽很簡單,沒有強制裝備的要求,不像國內比賽;選手要空手跑都可以。和很多高手一樣,他也只是帶個水壺。

談到賽前計畫和目標,王曉林說:“賽前我根本不制定計劃。我比賽從來都是憑自己的感覺跑,不會太注重時間什麼的。反正感覺好就跑快一點,感覺累就慢一點,或者休息一下。我看了一下時間,估計只要不出狀況,肯定在24小時以內,所以就不著急。”

在他看來,百英里比賽變數很多,不用去想太多;自己掌控好節奏,不要去搶時間,穩定是最重要的。

比賽策略他同樣沒考慮過:“我比賽玩過太多,最大的優點就是穩定。一開始我不管別人跑多快,都是按自己的節奏慢慢來,很穩定地往前推進,所以他們都叫我‘坦克’。”

賽前訓練王曉林也並未刻意為之,只是繼續保持自己每個月跑兩場百公里的習慣。其他比賽只要時間合適,他也會去跑著玩,哪怕距離只有10公里;這類小比賽每月也有兩三場。

在3、4、5月高峰期,他差不多每個週末都有比賽,基本都是以賽代練。

烈日荒野

今年西部100之所以特別難跑,主要是因為當地天氣的一冷一熱。

那裡四月份下過罕見大雪,山上冰雪路段非常多。積雪太厚還導致比賽補給過不去,山上的補給站撤了兩個。

而近期美國西部則出現高溫酷熱。連對自己的耐熱能力很有信心的王曉林都說:“在天氣這麼炎熱的情況下跑越野賽,時間這麼長,這是以前沒經歷過的。你想我跑到樹蔭下,看他們掛的溫度計,氣溫都是三四十度;在大太陽下肯定有四十幾度。”

高溫使得山上很多地方積雪融化,形同沼澤,據說有些地方爛泥深及膝蓋。對此他已經習以為常:“沒辦法,因為越野都是這樣子,對我來說也沒什麼。”

哪怕鞋子沾滿泥漿,他還是若無其事地接著跑,懶得脫下來處理;遇到溪水就踩進去涮一下,再跑一會鞋就幹了。

勞師遠征的王曉林,還面臨另一大考驗:疲倦。

週六一早開始比賽,他週四晚才抵達三藩市,隨便睡了一覺,時差還沒倒過來,第二天一大早又要趕火車去聖約瑟。

和愛德華來到起點後,週五晚上他們為了節省費用,住的是青年旅舍的八人間。

房間一直有人進進出出,而且很熱(沒有空調),加上時差的影響,那一晚他沒怎麼睡著,“就是隨便倒一下,睡眠嚴重不足”。

好在有過多次“巨人之旅”連跑四五天的歷練,他對疲倦並不過多擔憂,心想反正先跑著看,實在困了就去睡覺。連最壞的可能性——自己因發揮失常而退賽,他都已經作好了心理準備。

比賽開始後,王曉林照例不慌不忙地穩紮穩打,節節推進。

對於自己所處的排名,“我一直都沒看,根本不關心名次。跑了這麼多比賽,我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在哪裡。後半程基本沒掉速。到後面我基本沒有被人超過,都在超人。”

最難的賽段出現在43.3英里的Last Chance(最後機會)到47.8英里的Devil's Thumb(魔鬼拇指)之間:

先是一個陡峭的下坡,到坡底馬上又是一個陡峭的爬升,而且當時正值太陽最毒辣、地面氣溫最高的下午一兩點。

“那一段特別累,很考驗人。很多美國選手都已經坐在路邊,後來好像還有人暈倒了。我上山特別強,那一個賽段我頂著烈日,好像超了十多個人。”

在比賽中途,王曉林幾度遇見華裔女子高手王意鷗。“她太強了,屬於速度型,跑50英里比賽都是拿冠軍。前面是我超她——上山的時候,因為我上山比較厲害。快到50英里時,她反超我。再到後面,她已經暈倒在路邊,可能開始速度拼得太快太狠,加上天太熱……”

當然,王曉林難免也有被其他人超過的時候。比賽中途他因為實在抗不住倦意,在兩個補給站小睡了一下,“就10分鐘,躺下打個盹”。

不過據筆者查閱他的分段,發現他似乎只在55.7英里的Michigan Bluff(密西根懸崖)站停留超過10分鐘——04:35pm進,04:49pm出。

他對那次休整記憶猶新:“有個老頭特別逗,告訴我不能休息,趕快接著跑啊!我說10分鐘。他還看表,到10分鐘叫醒我。”

下一個補給站是62英里的Foresthill(林山),選手的私兔只能從這裡開始領跑。

下午6點王曉林抵達時,愛德華早已等在那兒,準備好陪他一同跑完餘下的賽段。此時天還很亮——當地要到晚上9點左右才會天黑。

上圖左為陪王曉林從62英里跑到90英里的

Edward

(後因擔心影響速度沒再陪跑);右為在終點Auburn陪跑最後半英里並幫忙拍衝刺照的

Tian

穩紮穩打

在62英里補給站會合時,愛德華告訴王曉林,你現在的位置已經是四五十名。

這讓王曉林大感驚奇,他還以為第一次參賽的自己,在三百多名選手中大概處在100名左右,沒想到居然如此靠前。

分段記錄顯示,第一個打卡點他處在第89名,此後位置節節上升,僅有兩次例外:在55.7英里處小憩,後退三位(第44到47);70.7英里補給站前因為胃難受,慢慢走了一段時間調整,又掉了兩位(第47到49)。

78英里的美國河渡口,王曉林過得不費吹灰之力。“難得可以坐下來休息一下。”他笑著回憶說。

原來今年因為積雪大量融化,水流湍急,過河改為坐船——由志願者用皮划艇將選手擺渡到對岸,後者不用再拉著繩子跋涉過去。

第一次到美國參賽的王曉林,得到愛德華的很多幫助,向對方學到不少在美國跑越野的知識。愛德華在這方面經驗非常豐富,雖然從未正式參加過西部100——沒中簽過。

半程過後,王曉林因為感覺燥熱,吃不下東西。兩人會合時,愛德華教他喝薑汁汽水,說美國人都喜歡喝這個,喝下去對胃有好處。

他馬上嘗試剛學的這一招,發現胃果然好了很多,速度也開始慢慢恢復,跑得越來越快。

儘管如此,後半程他仍然沒吃下多少東西,只是吃了點土豆和醃黃瓜。

其實王曉林對補給並不挑食。“你要全世界跑越野賽的話,就要保證自己的胃什麼都能吃得下去,不能老掛念著中國的,一定要習慣。我到國外從來不會帶國內的食品過去,都吃當地的東西,儘量適應。”

他對西部100的補給大加讚賞,因為補給站吃的東西很多,能量膠都是隨便拿,冰塊也敞開供應。

他將冰塊固定在脖子後面,作為一種降溫神器;“這樣才跑得下來;如果沒有冰塊真的很難。”

唯一的遺憾是,西部100的補給站有一點不如巨人之旅等歐洲越野賽,沒有啤酒——他最鍾愛的賽道補給,“只有可樂,所以我特別難受”。

王曉林說自己酒量很好,不過在比賽中不會貪杯喝醉:“比賽你要控制住量。我每次就喝一罐,500毫升,當汽水喝下去,然後接著跑。”

最虐之旅

每年9月在義大利庫馬約舉行的“巨人之旅”(Tor Des Geants),是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越野賽之一:距離330公里,爬升24000米,150小時關門。

這樣一個讓人身心備受淩虐的比賽,王曉林竟然連跑三年。“喜歡受虐的感覺。”他解釋說。

對比西部100和巨人之旅,他指出兩者分別代表美國風格和歐洲風格,完全不一樣。

“西部100我覺得完全是競速型的,我全程基本都在跑;它就是比國內的百公里多累10個小時,熬一下就完了。而巨人之旅是不可能跑的,很多時候都在走。”

原因是巨人之旅爬升巨大,官方數字說24000米,他認為實際爬升達到3萬米;“大部分時間你都在徒步,要依靠手杖。”

因此兩者的完賽時間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西部100冠軍的成績是十五六小時,巨人之旅雖然距離只多一倍,但冠軍都要跑七十多個小時。

王曉林坦言,自己更偏愛巨人之旅,“因為它更遭罪(笑):從來沒參加過那麼嚴酷的比賽,跑那麼長時間。只有巨人之旅,才會在那麼長的時間裡獨自面對自己,思考人生”。

2014年他第一次參加,在220公里不慎拉傷大腿內側肌肉,最後110公里一瘸一拐,柱著手杖一直堅持到終點;“到後面已經麻木了,這是我最慘痛的經歷。”

受傷後他判斷自己的傷情,確定拉傷的是肌肉,不是骨頭、韌帶這些關鍵部位,否則他就會選擇退賽;而“肌肉恢復最快,因為血液迴圈很豐富”。

那次他的完賽時間是132小時15分,歷時5天半。

比賽中他每天只睡三四小時,最疲倦的時候會邊走邊睡。“所有參加過巨人之旅的選手,都有這樣的經歷:極度的疲倦,邊走邊睡;都會出現幻覺、方向感錯亂等等狀況。”

2013年參賽的中國選手楊源,就是在走夜路時失足遇難的。

“參加巨人之旅一定要注意,特別是下山的時候,一定要看清腳下。歐洲那些山真的太險了。你一腳踩空的話,滾下去是很危險的。所以安全最重要。”王曉林告誡說。

除了地勢,賽道上的天氣也變幻莫測。選手要翻過25座山,最高埡口3300米,儘管不是非常高,但山上天氣惡劣多變,都會遇到下雪。

2015年比賽期間的天氣尤其惡劣。他爬到山頂時風雪交加,非常考驗人。比賽才進行到八十多小時,就被主辦方叫停,此時只有6名選手跑完全程。

那一年只要跑滿200公里的都算完賽,王曉林跑了240公里。

2016年的比賽順利結束,他的成績提高到101小時55分——將近4天零6小時,名次上升到第22。

出發前他把自己的月餅留在起/終點庫馬約爾,開玩笑說:我要回來吃月餅、過中秋節;結果真的做到了。

“傷不起”的大鐵

2014年9月7日至13日首次完成巨人之旅之後,王曉林拖著腿傷回國。僅僅調養了兩周,他再度踏上征程:赴馬來西亞參加9月27日蘭卡威大鐵。

“我是那年國內唯一完成巨人之旅和全程Ironman的人。”他不無自豪地說。

蘭卡威大鐵他同樣連跑三年,儘管稱之為“這是我最命運多舛的比賽”。

2014年,王曉林帶著還沒完全好的傷腿參賽,心想能跑多少算多少,大不了退賽。最後完賽時間還不到12小時(11:57:50),讓他非常開心。

第二年他打算好好去挑戰一下,準備得相當充分,不料賽前兩周(2015年起蘭卡威大鐵推遲到11月)因為摔車撞斷兩根肋骨。

他也是抱著跑多少算多少的心態再赴蘭卡威,結果成績反而提高四十多分鐘到11:13:38。

2016年,他在游泳賽段左肘就被旁邊的人踹到脫臼,他居然在水裡把骨頭接好,繼續遊完泳,“最後又把它搞完了”,總成績只比去年慢10分鐘。

如此多災多難的蘭卡威大鐵,今年王曉林又報了名。

他年年跑蘭卡威的原因之一,是現在國內沒有大鐵,雖然Ironman在被萬達收購後重返中國,但只有半程比賽。

“70.3用我的話說就是沒感覺。我還是習慣玩長距離的,70.3還沒什麼感覺,五六個小時就結束了。”

大鐵三項中的馬拉松,顯然是王曉林的強項,他大多跑3個多小時、4小時不到。

其實騎車也是他的強項;“自行車賽段我基本沒被人超過,因為我腿部力量很強——跑山練出來的,蘭卡威自行車賽段上坡特別多,在這種比賽中我就有優勢。”

他的弱項是游泳,而且他的泳姿居然是蛙泳!

“用他們的話說,年齡也在這兒了,柔韌性太差。教練還說我跑步跑太多,腿太重了。後來我也懶得練,我發現自己自由泳也沒比蛙泳快多少,所以還是用蛙泳吧。”他解釋說。

儘管如此,他游泳速度不算太慢,用時一個半小時不到,出水時一般能排在上千名選手中的三百多名。

他在大鐵比賽中的名次也是穩步前進:騎完自行車,上升到百名左右;跑完步又變成幾十名。

前兩年蘭卡威的馬拉松階段,王曉林都是越戰越勇,去年因為胃出了問題,最後被迫走跑交替,掉出四個小時。

他說自己的車子很一般,兩萬塊左右買的;“和那些十幾萬的鐵三車相比,我的車是夏利,他們的是法拉利。”

他沒有大鐵進10小時的目標,也不指望能拿Kona大鐵世錦賽的直通券。

“我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我這個年齡段競爭是最激烈的,都是要10小時左右甚至以內才拿得到。太難了,所以Kona我是不考慮的,玩玩就行了。每年玩個大鐵挑戰下。”

他的目標是儘量保持自己的狀態,如果能保持到五六十歲,就可以憑藉高齡入圍Kona。

從戶外到跑步

王曉林網名叫“跑者八零”,不知道的人以為他是80後,其實這個名稱源自他的愛車——一輛1993年產的豐田陸地巡洋艦八零款越野車。

“它太好、太耐用了!當年你在西藏只能見到這種車,因為只有它開得上去——那時西藏的路跟現在不一樣。”他對這款車讚不絕口。

他的“老八零”是2005年花10萬塊錢買的二手車,排量4.5升,雖然已有10年車齡,但什麼問題都沒出過。他開著它進過三趟西藏,還跑過新疆、老撾、泰國,總里程十多萬公里。

這輛車他早就賣了,因為後來沒時間玩——有了小孩,又迷上跑步,而且現在西藏的路也好走了,但“八零”這個符號卻沒有離開他。

他說自己的綽號最早叫“八零戰車”,大概是前年開始叫起來的,後來才變成“高原坦克”。

1975年9月出生于昆明的王曉林,是8年前才開始跑步的。他說自己小時候體育很差,體育課沒及格過。成年後又很胖:身高1米68,體重卻達到170斤!

當時他玩的是戶外,也過得很開心。在雲南爬哈巴雪山,他一天就登頂,但不是用現在流行的速攀方式。“當時就是走路,我可能天生耐力好。”

2008年6月,他和幾個朋友相約去爬新疆慕士塔格峰。帶隊的著名高山領隊楊春風(2013年遭塔利班殺害)告訴他:你要去應該沒問題,不過先要做到一口氣能跑至少10公里。

王曉林覺得10公里應該不在話下,沒想到才跑3公里,就再也跑不動了。

自尊心遭到沉重打擊的他,於是開始練跑步,從3公里到5公里,再到10公里、半馬、全馬;“全馬跑完沒感覺,就開始跑越野。”

那次他因為單位有事,慕士塔格雪山沒爬成,不過卻讓他從此沉迷於跑步。

生活在海拔1900米的昆明,王曉林的訓練環境十分理想,但他沒到雲南中長跑隊的大本營呈貢基地訓練過;“我是草根跑者,就是自己跑。”

他每天早晨6點起床,送兒子上學前先練一會;中午從不午休,12點下班後先練兩個小時再吃午飯。

他游泳、騎車、跑步大多在健身房,因為外面馬路環境比較差,而且還可以作力量練習。

和比賽一樣,他的訓練“從來沒計畫,都是根據自己的感覺,感覺好就多做幾次”。

訓練量他也懶得統計,估計自己月跑量在300公里左右,外加二百來公里的比賽距離。

王曉林的跑步訓練以有氧為主,間歇跑一般每週一次,但不是在操場(“我不習慣跑操場,覺得太悶”),而在公路上。

具體方法是:先跑半小時小時,然後在3公里左右距離內不停地拉間歇:全力衝刺,再慢跑恢復(相當於法特萊克fatlek訓練法)。

另一個辦法是在跑步機上練,到後面把速度和坡度儘量調高,跑一陣再降回來。

他認為跑山其實也算一種間歇:上山時強迫自己跑上去,心率拉得特別高;下山再慢慢跑下來。為什麼我喜歡跑越野。

相比配速,重視科學訓練的他更關注心率,會根據心率去控制節奏。

他的靜息心率僅為38bpm,“到平原更低,經常只有三十四五。比賽時一百三四十,衝刺超過150的時間也不會有多長”。

越跑越野

王曉林的首馬是2012年海南儋州馬拉松,成績相當不俗:3:19。“那裡也是夠熱。我耐熱能力應該從一開始就練出來的。”

第二年他在六盤水跑出“3:04還是3:05”的馬拉松PB,此後就沒再認真跑過馬拉松,改而專攻越野。

去年的昆明上合馬拉松,他以4小時24分完賽——帶兒子跑的。他用童車推著兒子,人不多兒子就下來跑一陣,累了又上車休息。王曉林以這種方式帶兒子參加過多場馬拉松。

他兒子已經能跑10公里。去年昆明半馬有12公里項目,父子倆一同跑完。

“用了100分鐘,8分多的配速。我不要求他成績,他跑一下,走一下,玩一下,全程自己完成的。”

王曉林的第一個百公里越野,是2013年10月1日的香格里拉超級跑。那次因為主辦方工作沒做好——路標沒有反游標,晚上看不到,比賽提前中止,後面的人全都被收容回來。

他是第四個完賽的,成績是14個小時;第一名是楊家根。第一次跑百公里就拿了第四,讓他頗感意外。

一個月後,他又參加于雷辦的大理100,結果斬獲亞軍,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越野實力。

“當時我都沒什麼感覺,就是跑著玩,蹭蹭蹭爬到山上,他們告訴我你是第二名。”冠軍是運豔橋,比他快一個多小時。

今年港百,運豔橋以9小時35分奪冠,連跑第三屆的王曉林則繼續他的12小時多穩定成績,總排名第47。

除了各種百公里和百英里越野賽(包括2015年UTMF),王曉林還參加過2015年香港首屆24小時超馬,以181.927獲得第21名,在大陸選手中僅次於趙紫玉、單盈這對男女冠軍和李福越。

他發現場地超馬顯然不對自己的口味:“那個跑得太累了。沒辦法,他們叫我去跑。那個我不喜歡。”

2014年3月,他參加首屆橫越臺灣246公里超馬,並意外奪得桂冠。

比賽分中途不休息的全程賽和三日賽,高手都去參加前者。不巧第一天天氣惡劣,下冰雹,比賽被迫中止,高手們都沒有跑到底。

三日賽卻得以順利完成,以28:35:35奪冠的王曉林於是成為橫越臺灣第一人!

累人的平衡

王曉林連跑三年的巨人之旅,今年肯定是去不了了。

在愛德華的慫恿下,7月19號他馬上又要再赴美國,去跑美國百英里越野四大滿貫中的另一場佛蒙特百英里(Vermont 100)。

剩下兩場Leadville 100(科羅拉多州)和Wasatch Front 100他也報了,其中後者的時間和巨人之旅衝突。

據他所知,後兩者被認為難度相近,並列為美國最難越野比賽。對此他還是以不變應萬變:“跑了再說吧,我也不去考慮那麼多。”

至於西部100以後會不會再去,“反正中簽就去唄。(能不能進20小時)看狀態吧。對成績我從來不要求的,狀態好就儘量發揮好一點”。

以賽道酷熱著稱的惡水135英里超馬,他覺得自己要是去參加的話,還是有信心完成的。

拿到10年美國簽證的王曉林,現在過去參賽可以說走就走,只是費用要自己承擔。

這次跑西部100他沒有贊助商,花銷全部下來1萬元不到;“我在那兒儘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吃住都省。因為我考慮要跑四趟,能省儘量省吧。”

不過7月份的Vermont 100就貴了:正值中國暑假,往返機票大漲價。美國百英里越野的報名費都在300美元左右。

他參加巨人之旅,參賽費和衣食住行都由泰尼卡贊助。

“到我這個階段,跑步其實花錢不多。我在越野界算有點名氣,很多比賽都是邀請我去,裝備基本都有贊助,幾乎不花錢。”他跑西部100戴的Fenix 5光電心率GPS跑錶,也是Garmin贊助的。

但在參賽的時間上,王曉林只能自己想辦法。由於參賽頻繁,在中國銀行雲南分行資訊科技部負責軟體發展的他只能請假。

好在他做的銀行IT這塊經常有加班,週末還要值班;“不比賽的時候我就去值班,所以感覺特別愧對家裡人——週末不是去比賽,就是在值班”。

雖然太太非常理解和支持,“但是你要做好工作哦。在家我儘量做家務事。各方面要做到均衡,還是很累的”。

首次赴美參賽,他出發時乾癟的箱子,回來塞得嚴嚴實實,都是給家人和朋友帶的東西。他給自己買的只是一根皮帶——為了配西部100那個24小時內完賽者才有的銀皮帶扣(24小時以上是銅質)。

不過,他還沒時間把皮帶扣裝上去。平時也未必會一直系著,只打算“有機會可以拿出來顯擺一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