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體式中的膝蓋保護
好的膝蓋能夠給瑜伽練習帶來輕盈。當膝蓋運轉正常,沒有任何疼痛時,那個感覺是很自在的。我們可以從一個體式流利地轉換到另一個體式,這種轉換帶著有根基的輕盈。
假如你在瑜伽練習中曾經感覺到任何一種形式的膝蓋疼痛,你就會懂我說的是什麼。膝蓋的疼痛可能有多種:可能在膝蓋的外部,也可能在膝蓋的內部,也可能在膝蓋骨下面,也可能是膝蓋骨側面,還有可能是膝蓋後面...
如果膝蓋有某種疼痛的話,我們就會感覺像被繩子栓起來一樣:身體其他部位感覺很好,但是膝蓋的疼痛讓我們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和享受練習。然後忽然某一天你的胯的某個肌肉終於松了,也可能是你的膝關節更加穩定了,也可能是你腳上的筋膜松了,或者你的走路的體態調整了...你發現膝蓋的問題忽然就沒有了或被克服了。
這時,因為有件事不一樣了所以你膝蓋痛的問題也解決了。你感覺拴著你的繩子沒有了,你的練習打開了,輕盈又回來了。於是你比以前更智慧了一點,你經歷了疼痛但是戰勝了疼痛。不論你是雙腳站立還是單腳站立,不論你的腿是分開還是合併,你的站立體式感覺不一樣了。你也在坐立體式中也找到了更多的自由:蓮花式, 頭到膝蓋, 束腳式做起來都是那麼的自如。
要讓我來描述膝蓋,膝蓋實際不是一個人體零件,而是人體零件(骨頭)的連接點。它連接著大腿股骨(femur)和小腿脛骨(tibia),中間有塊膝蓋骨。理解這個為什麼很重要?因為股骨還連接到胯關節,脛骨連接到腳踝關節;所以無論上面(胯)和下面(腳)發生什麼動作,中間的膝關節都會受影響。比如我們經常聽到有人問:我膝蓋不靈活所以還盤不了蓮花,可是事實是蓮花和膝蓋沒有太多關係,這個體式主要是胯的問題。
膝蓋作為一個關節就像門的折頁,只能有開-關的運動:關就是屈膝,後腳跟靠近屁股;開就是膝蓋伸直。膝蓋往左右兩側動的空間只有一點點;而且也不能反向折疊(超伸)。 你看到的很多“非人類”的膝蓋不可思議的位置,不是因為膝蓋朝著側面的方向彎曲,而是因為胯的靈活性使大腿轉動到位完成的。
在蓮花半蓮花之類的膝蓋向側方彎曲的體式中保護膝蓋,我們要注意:
1、放鬆:努力和強求可能是人的本性,也可能是一種“非瑜伽”心態。練習者如果大腦在練習過程中不足夠安靜就容易忽略身體發出的信號。膝蓋是最有可能發出信號告訴我們潛在的受傷風險的一個部位,如果我們足夠放鬆,大腦足夠安靜,我們就有可能提前聽到這個信號;否則,這個信號會越來越強,等我們聽到時已經晚了:膝蓋的撕裂和擠壓已經發生了。
2、讓身體的動作從髖關節開始,並且不要去拉腳腕。
髖關節先轉動,找到這個感覺你可以做一下這樣的一個練習:
首先坐在地上,試一下彎曲膝蓋但是胯不要動。是不是很難?你坐在地上如果胯不動的話就根本沒有辦法彎曲膝蓋。
然後你可以試試彎曲右膝蓋到胸口,這樣你的腳後跟靠近屁股,大腿貼近前胸。找一個瑜伽帶或者繩子把大腿和小腿困在一起,膝蓋還是保持彎曲。這時候你可以向左右移動你捆在一起的大腿和小腿,這時候你胯的感覺就是你要找的感覺。各種蓮花半蓮花,從這個轉動胯的感覺開始,就會很好地保護膝蓋。
在站立體式中保護膝蓋,我們要注意:
1、首先是在對稱的站立體式(就是雙腿雙腳的位置一樣)時,不管是雙腳分開與肩寬(如站立前屈)還是更寬 (如雙腳式),不管是膝蓋是伸直還是彎曲,要注意膝蓋骨總是指向正前方,和腳趾方向一致。
2、在很多站立體式中,我們經常是一隻腳指向正前方,另外一隻腳轉進45度,或者和墊子後邊緣平行,比如戰士,三角....。這時候原則也是一樣:膝蓋骨的方向一定要和腳趾方向相同。但是這時問題就來了,要做到這樣,腿部的肌肉就必須有足夠的力量來創造出關節活動的空間,大多數的膝蓋不順位是因為腿部肌肉沒有力量或沒有啟動腿部的肌肉來保持關節的穩定。
下面就來講講怎樣才能“啟動”腿部的肌肉:這個過程關鍵的地方實際是腳,腳的四個“角'平穩著地,膝蓋略為彎曲,膝蓋骨指向正前方,腳趾抬起然後再分開。
你在剛開始試著做這些時,你會發現當你在抬小腳趾時你的腳的內側足弓就會有塌下去的趨勢。需要一段有意識地練習才能做到讓腳的四個點都踩實在地上,特別是大腳趾下的球,同時抬起小腳趾,同時提起足弓,同時保持膝蓋骨指向正前方。太TM的難了!不過耐心的練吧,終歸能做到的!
腳踩好你就能感覺到你腿上的肌肉從四面收緊,小腿肌肉,四頭肌,膕繩肌都收緊,就像肌肉把骨頭包的緊緊的感覺。這樣不僅感覺體式有力穩定,還能夠對膝蓋產生最大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