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我的濟南--訪城尋路

這是一座城,稱不上古城的老城,之所以說它稱不上古城,是覺得稱古城它略有幾分稚嫩,說是老城,不僅是眾多文人墨客為它揮毫潑墨,而是這座城還留著些許滄桑的記憶。

很多人是被老舍先生的文章吸引而來到濟南府,遊覽過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三大名勝,便會匆匆踏上返鄉的路或者輾轉去其他城市。我想說的是既然您來了,就不要匆忙離去,更不要吝嗇您的腳步,不妨嘗試探尋這座老城滄桑的印記。

就像熟知七十二名泉一樣,老濟南人對城裡的老街老巷有深厚的感情。縣東巷、縣西巷、鞭指巷、剪子巷、衛巷,將軍廟街、貢院牆根街、雙忠祠街、西更道街、按察司街,每條老街巷都有自己一段故事,耳熟能詳的芙蓉街、曲水亭街,《老殘遊記》中“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風貌就是這裡的真實寫照。像愛這裡的泉子一樣,老濟南人早已把那一段段生動的故事藏在心底,多年之後講給後輩聽。

南新街58號,老舍紀念館。位於濼源大街與文化西路之間南北方向的這條街巷就是南新街,這條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小街,除了老舍先生居住于此,舒同、譚啟龍、余修、晁哲甫、李予昂、方榮翔、黑伯龍、宋玉慶等文化名人和政界要人的故居都坐落在此,這條街上有眾多的中式、西式以及中西合璧的老建築群,在這古樸幽靜的老街巷裡,能感受到一種獨到的老濟南韻味兒。目前來看,像這樣保留還算完整的片區在濟南城是唯一的。雖然歷史不很久遠,有些地方已經被拆除,但剩下的只要注意保護、修繕並有機利用的話,完全可以成為濟南一處極具特色的老建築文化片區。

說到老濟南的建築,談起保護修繕,不得不提起濟南老火車站,也就是津浦鐵路濟南站,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德國著名建築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的一座典型的德式車站建築。它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建築群落。遺憾的是,如此經典的建築並沒有保留下來,早在1992年濟南老火車站在一片爭議聲中進行了拆除,很多學者和專家流下痛心的淚水,如果濟南老火車站現在很好地保留下來,會為這座老城增添濃重的一筆。當後來有人提出複建老火車站,被眾多學者和專家否定了,即便當時的圖紙可以找尋到,但這個建築群是不可能完全恢復原貌的。事實證明,拆除老火車站造成的損失和留下的遺憾是不可估量的。

津浦鐵路濟南火車站被拆除後,膠濟鐵路濟南站就成為濟南現存歷史最早的德式火車站;洪家樓天主教堂,是中國三大哥特式教堂之一;建造于19世紀初的齊魯大學十二座西式別墅樓,是濟南最集中的西式別墅建築群;位於濟南經二路158號的原山東郵政管理局舊址,曾是濟南最高的風格被完全西化的建築;位於經二緯二路東北角,原德國德華銀行舊址;坐落於經三緯二西南角,原德國診所舊址;將軍廟街的天主教堂;這些是保留較為完整,後期修繕及時的老建築。座落於站前街以東,大緯二路19號的建築群有著110年的歷史,這裡曾經是膠濟鐵路德國高級職員公館,目前還在等待修繕。

其實,每當您在糾結選擇探訪名勝古跡或者5A級景區時,您不妨考慮帶上孩子來場訪城尋路之旅,相信這場旅行會在孩子內心深處印上深深的烙印,相信他會迷上這座城,迷上城中的老街巷、老建築。當大多數社會群體關注這些老街巷、老建築,它們的保護和修繕工作才會及時有效的開展,才會讓滄桑的印記代代相傳。

我不是學者,不是建築研究者,更不是文人墨客,但我有著和他們一樣的感觸,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的根深深地紮在這座老城裡,我對這座老城,對城中的一磚一瓦有深厚的感情。時代變遷,社會發展,思想進步,新生事物如同雨後春筍般,映入眼簾,當看到許多老街巷逐漸消失、老建築被拆毀,真的觸動了我的心。在接受新生事物的同時,我們不應該忘記老城曾經的記號——老街巷、老建築,保留好這些滄桑的印記,會為這座城添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