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保衛戰,孩子不願分享還是不懂分享?
分享是什麼意思?
很多孩子還不明白
為什麼我的玩具要給你玩、給你用?
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會將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占為己有,甚至別人來要也不還回去。
面對孩子們搶玩具,爸媽們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應對辦法。
但最糟糕的莫過於下面的情形,這也是很多家庭的無知做法,我們先給大家列舉一個中國家庭的普遍現象:
表弟看到躍躍有一個遙控汽車,非常喜歡,於是就愛不釋手地玩了起來。躍躍看到了趕忙把遙控汽車搶了回來,不管媽媽怎麼說,甚至是強行要躍躍分享,但躍躍就是不肯把玩具借給表弟玩!在表弟臨走回家之前,媽媽又悄悄的把遙控汽車送給了表弟。
等到躍躍發現後,一場玩具保衛戰就開始了......
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孩子作為一個沒有固定勞動收入的群體,他們能夠擁有的財產不多,玩具、書本、衣服等等這些東西都被孩子打上自己的所有權標籤。
尤其是自己愛惜的玩具,是自己央求父母多次才得到的,現在卻被別的孩子輕易享受玩了權利和樂趣,當“得來不易”遇上“不勞而獲”,孩子自然就不樂意分享。
而家長強迫孩子“慷慨大方”,卻不知道強行讓孩子分享的行為看似是在為孩子改正錯誤,但這種被強迫出來的大方慷慨並不是真正的慷慨大方,其中可能包括孩子的委屈,不滿,甚至是怨恨。
這些情緒都是負面的,無法從根本上讓孩子變得富有愛心。
— 1 —不強迫孩子分享
想要讓孩子真正願意去分享,家長首先要灌輸給孩子的就是“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然後在平常生活中,表現出一種樂於分享的心態,讓孩子看到分享東西並不會讓自己損失什麼的客觀事實,幫助孩子建立正確處理“我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行為意識。比如,你給孩子買了好玩的玩具,孩子玩了一段時間之後,可能會拿去向其他孩子炫耀,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主動去和別的小朋友交換玩具玩。剛開始,孩子的行為可能僅僅限於交換,時間久了,就會逐步擴大到借出玩具、借出其他物品,慢慢地孩子就會在與人分享過程中表現得更加慷慨。
— 2 —學會理解孩子
當孩子發生爭搶行為時,父母一定要多理解、多接納孩子此時此刻的心理狀態,多聆聽、多詢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分享的原因。向孩子表明:“我同意這是你的東西,但是我希望你能把快樂分享給其他人,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快樂。”要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後,才可以分配物品。
— 3 —合理幫助孩子
孩子有的時候並不是不願意分享,而是不懂得分享的方法,他或許願意讓別人玩自己的玩具,只是知道可以讓別人玩多久才不算是侵犯了自己的所有權,在共用玩具是雙方都缺乏合理的計畫和安排,產生了攻守搶奪的行為。這時候家長就需要介入孩子們的爭執中了,先把玩具收起來,誰也不給,讓他們知道只有每個人都有機會玩才意味著自己有機會玩,必須先商議好你玩多久、我玩多久,才會得到玩具。
小編給媽媽的話:
在發現孩子不願意分享的過程中,千萬不要私自為孩子做決定哦!只有學會好好引導孩子,孩子才會真正會有富有愛心哦!
下面4本書,讓孩子真正懂得分享,樂於分享。
推薦理由:這是一個關於分享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在分享中學習愛的故事。它用第一人稱的敘事,充分地表達了對孩子內心世界的感同身受和幽微理解,展現了孩子心理成長的“蝶變”過程。同時,我們也好像在其中發現了自己的影子,那個總是在一邊嘮叨的不完美的媽媽,讓我們會心一笑。下一次,作為大人,也許我們能做得更好一點。
推薦理由: 來自法國的幼兒繪本,符合兒童語言、認知與社交能力的獨特發展階段,簡約而不簡單!一個關於分享和友愛的溫馨故事,讓孩子從中體味友誼的溫暖、互相幫助的快樂。
推薦理由: 彩虹池塘中央的小島上,住著三隻自私的青蛙,他們一天到晚不停地爭吵,生怕對方占了便宜。有一天,暴雨來襲,小島即將被吞沒,他們擠在一起,共同面對困難。洪水退去之後,青蛙們不再吵鬧,而是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快樂……
推薦理由: 《凱琪的包裹》是根據一個真實事件寫成的。1945年5月,作者母親往歐洲寄了一個小包裹,裡面裝了一支牙膏、一雙襪子、一塊肥皂和一封短信。 這本書能讓讀者體會到善良的力量,能讓所有的小朋友們都懂得、學會和珍惜友情,而且能夠與其他的小朋友們彼此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