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節吃蟹,要挑“清純”的蟹!
在一眾嶺南老饕的眼中,它的美味度更遠勝大閘蟹,膏如溫香,肉似軟玉,嫩滑甜鮮,簡簡單單隔水清蒸就可以吃,一口過去,齒頰留香。它,就是奄仔蟹,也叫處☆禁☆女蟹。
奄仔蟹,指的是已經性成熟、但尚未交☆禁☆配的母肉蟹。這位蟹中小公主口味之“奄尖”(粵語挑剔的意思),和豌豆公主有得一拼:海水過鹹,肉質會立即變得粗糙;海水過淡,蟹肉又會變得鬆散。甚至連海水的鹽度和溫度,它也有講究,過低會發育遲緩;過高則一步升仙。
和大閘蟹不同,奄仔蟹的真身是青蟹。奄仔、重皮、軟殼蟹、水蟹、膏蟹,指的都是它一生中不同階段的名稱。和大閘蟹以公蟹最受老饕歡迎相反,奄仔蟹以母蟹最為好吃。分別方法很簡單,將它翻轉過來看蟹腹上的蟹掩(腹部的三角形位),蟹掩圓頭就是母蟹了。
★黑奄仔才是王道
在蟹界,奄仔蟹絕對屬於“叛逆少女”,因為別家蟹講究的是身家青白——背青肚白,偏偏這位小公主是以“腹黑”為上,即蟹掩呈暗色發黑。
需知道,奄仔蟹分為黑黃白青四級。最低等是水奄,發育未成熟,肉少膏稀掩色發青,體重在一兩到一兩半之間。高一級的是白奄和黃奄,屬中等貨色,即將成熟,個頭在三兩到四兩之間。最高級的是黑奄,完全性成熟,蟹肚膏脂飽滿,蟹肉甜美、蟹膏淡黃柔軟而滑。
而黑奄之中最大只的叫“奄頭”,可遇不可求。需要提防的是,有些無良攤販會用印尼黑鬼蟹來冒充黑奄仔蟹,矇騙初次吃奄仔蟹的新手。業內人士教路,它們和真正的奄仔蟹其實很好區別,黑鬼蟹蟹掩、蟹身、蟹眼皆黑,而黑奄仔蟹則是青背白肚、殼薄膏黃,唯有蟹掩才是暗沉帶黑的。
★住處必須泥足深陷
在廣東,奄仔蟹主要出自四大產地,一是臺山,二是番禺十八湧,三是珠海荷包島,四則是深圳紅樹林、沙井和流浮山一帶。其中以臺山所產的奄仔蟹品質最高。
養奄仔蟹是件很麻煩的事,雖然這位小公主號稱能自力更生,但實際上對居住環境和吃食都很有要求。大閘蟹居住的地方是湖,屬於沙石底。而奄仔蟹則要求住在鹹淡水交界處的海泥底海灣,水深大約在一米半到兩米左右,小魚小蝦特多,能確保它三餐穩定。同時,海水鹹度得在14度到18度之間,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影響蟹肉的緊致度和鮮甜度。
當然,如果奄仔蟹居住的社區裡面配套有“花園”,也就是紅樹林,那麼它們會更開心,一來可以提高海水潔淨度,二來也能勾引到更多小海鮮前來定居,讓它們的自助餐品種選擇更豐富。但凡是紅樹林區長大的奄仔蟹,殼色會帶上一點啡色,肉質更為清甜。
不過,要是希望奄仔蟹能膏肉雙絕的話,僅僅靠它們自己覓食是不夠的,還必須給它們加餐,也就是投喂白蜆和螺螄,好增加它們體內的油分。這樣它們的膏才會金黃帶紅,脂香四溢。 只是,在一些資深吃貨當中,會認為“家花不如野花香”,即特別去找野生的海捕奄仔蟹來吃。和養殖奄仔蟹比起來,海中野生奄仔蟹肉質飽滿度不及養殖蟹,不過蟹味就較濃甜。但除非你長了條皇帝舌,否則一般食客是很難分辨出來的。
★烹製前要令它暈頭轉向
奄仔蟹最好吃的地方,不僅僅在於它的蟹肉濃鮮甜美有蟹味,還在於它的蟹膏。不像大閘蟹膏那麼硬,而是像黃油蟹般是半流質的,如同流沙鹹蛋黃,卻又比鹹蛋黃要香滑細膩得多,所以它也被香港食家昵稱為“平民版黃油蟹”。
面對此等尤物,最好的處置方式當然是原只清蒸。原汁原味,味道鮮甜,有些人愛蘸大紅浙醋或者加了少許鹽的蒜茸滾油,也是齒頰留香。
另一款比較常見的做法則是鹽焗奄仔蟹,用大瓦煲將鹽炒熱,放入奄仔,幹焗至熟,烹製出的蟹,肉實膏香,蟹肉帶淡淡的鹹,蟹膏水份收幹不似清蒸軟綿。 不論是哪種做法,都要先把奄仔蟹放入冰箱裡冷暈它,讓它可以“安樂死”。這樣可以防止它在烹製過程中掙扎,令到蟹膏漏出,斷爪斷腳。當然,如果你對螃蟹的身體結構是達致師傅級的熟悉,就可以用鋼針直插蟹的心臟令其死亡,然後用蟹腳尖堵住針口,防止漏蟹油,再拿去清蒸。如果自問功夫還沒到家的話,還是乖乖用水草將它紮好吧。
★如何揀一隻內外兼修的奄仔蟹
行家教路
手按:奄仔蟹的殼比較軟,會覺得手下有微微凹感。
眼看:一定要白肚乾淨的。 那些體態乾癟、抓起來反應遲鈍或者乾脆就沒反應、口噴白沫的螃蟹千萬別買,因為它們離死期不遠了。
推薦購買地:黃沙水產批發市場
--------------------
文|羊城晚報記者 梁旭華
圖|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