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普洱茶的那些“信口開河”,你躺槍了嗎?

一、普洱茶級別:跟茶的品質沒關係

“這個是幾級茶?”“這個餅用幾級茶菁做的?”這種問題一出現時,有些人總會露出“會心一笑”。

普洱茶有特級以及1-9級十個等級,那麼是茶菁等級越高茶質越好,還是茶菁等級越低茶質越好呢?答案:都不是。

因為茶菁等級是根據茶葉的大小、老嫩來判定的,與茶菁本身的品質並無關聯,而普洱茶本身的選料標準並非越老越好或越嫩越好,所以茶菁等級並不決定品質,相反過嫩或過老都不好,近年來隨著大樹茶的興起,生茶普遍直接採用一芽兩葉的茶菁來製作普洱茶,分級制度日益淡出人們的視野。

但為什麼會會心一笑呢?首先,大樹、小樹這些喬木原料,長的就不規整,想分成十級必須切割,傷茶,基本沒多少人會這麼幹。其次以前分級時,一餅茶往往由不同等級的茶拼配,很少有單獨一個等級茶菁湊一餅的。那問這句話為啥呢?答:不是可以顯得自己懂茶嘛。

二、皇帝都沒喝過的宮廷普洱

市面上流行著一種宮廷普洱茶,但事實上遠在深宮的皇帝們從沒有喝過宮廷普洱,宮廷普洱也從未進貢給宮廷。市面上見到的宮廷普洱普遍為選料非常細嫩的熟茶,首先最早的熟茶誕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其次,一般認為宮廷普洱這一概念首次出現是在1999年之後。

其實借皇帝賣貨這種事很普遍(尤以朱元璋、乾隆還有老佛爺出鏡率高)無可厚非,這裡只是拿出對待知識的態度,理清源流。

三、臺地茶比大樹茶資格老

市面上有一種觀點:大樹茶不耐久存,越存越淡,長時間陳化不如臺地茶,老茶多為臺地茶原料,歷史悠久久經考驗云云。事實上,雲南省大面積種植臺地茶約在五六十年代前後,而直到八十年代,臺地茶才成為普洱茶的主要原料,之前號級茶還是印級茶這些聲名顯赫的老茶,多是以傳統喬木型茶樹為原料。那麼這種說法因何而起呢?在2007年那次市場波動中,不少人高價囤積了大量臺地茶所製作的普洱茶……

這幾年普洱大樹茶火爆至極,但有喜的就有愁的,有節操的就想辦法換個角度炒(以某些大廠為代表,大談歷史、升值、流通、底蘊、技術),最多再吹吹風(比如上面這種),沒節操的就各種包裝紙,各種故事,各種冒名頂替了。

四、普洱茶增肥效果知多少

普洱茶減肥,是普洱茶廣為流傳的功效之一,茶友對普洱茶刮油去脂的功效普遍比較認可。但這裡為什麼說普洱茶增肥呢?

普洱茶消食、刮油,喝完之後往往非常餓,再胃口大開的一頓胡吃海喝,反而有可能體重飆漲,其實減肥是一個需要運動、飲食、生活習慣多方面配合的行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像吃藥一樣喝茶,未必能夠迅速減掉體重,還喪失了品茶的樂趣。

五、普洱茶都適宜用紫砂泡

紫砂壺堪稱泡普洱茶的利器,雙重氣孔結構帶來的透氣性,沖泡後獲得的細膩湯感,出色的保溫效果,都是普洱茶沖泡中所需要的。

但這是對普洱熟茶和有年份的普洱生茶而言,如果沖泡的是略微有點怕熱的1-3年內的普洱生茶,還是使用蓋碗更好一些。買普洱茶的時候最好也不要用紫砂,以免因紫砂壺的增益效果,讓自己判斷失誤。

六、生茶几年轉成熟茶

“生茶几年能轉成熟茶?”“生轉熟”這一概念在坊間流傳已久,濫觴甚至直追普洱茶剛剛興起時的幾位臺灣茶人。但事實上生普洱茶怎麼存都不會變成熟普洱茶,生茶存久了,只會變成老生茶,而熟茶是經過渥堆發酵的工藝而製成,老生茶和熟茶他們只是在性質上有了一些重合點:不苦澀,湯色紅濃。

但時間並不能替代工藝,就好像大米放舊了只會變成陳米,而永遠不會變成大米飯。順道附贈一句,老茶西貝貨氾濫,甚者危及健康,千萬當心。

七、傳承百年老茶號

宋聘號、同慶號,福元昌號……這些顯赫的名字近年來又不斷在茶圈中閃現,百年老號的名頭就如同所產的老茶一樣閃耀,是如此的吸引眼球,百年老號的新茶自然引發茶友圍觀。但說來奇怪,百年老號是如何傳承的?相隔數十年的茶品相互間又是什麼關係?

事實上在經歷了抗日與解放戰爭的洗禮後,在解放前很多老茶號已經倒閉,而在上個世紀50年代,因為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雲南境內所有私人茶莊茶號都相繼消失,後人星散,外逃到東南亞諸國的老號如“鴻泰昌”等也最晚於80年代停產,所以關於百年老茶號的傳承……你懂的。

八、普洱茶都是普洱產?

普洱茶,以雲南普洱為名,可見淵源之深,但是否普洱茶是因為都產自雲南普洱而得名的呢?

恰恰相反,普洱茶區僅僅是普洱主要茶區中的一個,歷史上更多的是作為集散地而知名,明清之際名揚天下的普洱茶,大多產自西雙版納境內,就連清帝的貢茶也采自版納古六大茶山。時至今日,除了普洱茶產量最大,歷史最為悠久顯赫的西雙版納茶區,與普洱茶區外,普洱茶的主產區還有臨滄茶區與保山茶區。

總之,普洱茶這些美麗的誤會成因複雜,既有歷史原因,也有商家吹風、吹牛、資訊不對稱等等原因,就靠大家的辨識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