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北京人愛喝茶,還講究的不得了

北京人愛喝茶,北京人喝茶的歷史很悠久。北京人為什麼愛喝茶呢?這與相關歷史有關。早在清代中葉,南方產茶地如安徽、福建、浙江等大茶商便紛紛在北京設立茶葉市場,他們看中的是北京政治中樞以及大都市人群密集的特點,引導北京人瞭解茶,接受茶,愛上茶。

老北京人喝茶的茶具頗為講究,有一定規格。普通人家沏茶多用茶壺,一個黃銅茶盤子,擦得亮亮的,上擺一把細瓷茶壺,配六個同色花樣小茶杯。茶葉罐、蓋碗,需是成套的,蓋碗是給貴客或家中老人用的。北京人愛飲花茶,儘管茶葉品種很多:毛尖、雨前,珠藍等等,但老北京人鍾愛喝香片(北京花茶)為主要用茶。

老北京人喝茶也有規矩,一般富裕講究的家庭,喜歡單用茶杯,就是那帶蓋兒的瓷茶杯。泡茶時主人、客人每人一杯,茶葉直接放入杯中,茶葉不宜放得太多,茶水不能太滿。如果講老禮兒,沏茶續水,永遠不能讓杯子裡的水太滿。通常的規矩是七分茶八分酒。也就是說沏茶時,水只能倒七成,倒十成就溢出來了。還有一種規矩就是“悶”茶。把瓷杯裡的茶葉用少許熱水悶泡好,待客人來時用開水衝開,茶香及濃。老北京人對客人打招呼就透著茶香,“二哥,聽說您今兒來,早就把茶給您悶上了。”老北京人喜歡用蓋碗喝茶,這裡的講兒很多。用蓋碗上茶,首先茶水只能倒七分。用蓋碗喝茶時,要一隻手捧著托碟和碗,另一隻手把蓋輕輕掀開一道縫兒,然後舉到嘴前小啜。千萬不能把碗蓋拿起來,像用杯子喝水那樣。如果把碗蓋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裡的茶喝幹,那是對主人的不敬。主人也不能隨意掀開碗蓋續水。這裡有規矩,只要客人把碗蓋拿起來,靠在蓋碗的托碟上。這個動作就等於告訴主人碗裡該續水了。如果客人一直沒有把碗蓋拿起了,可以拿起茶壺問客人是否可以續水,不能主動把客人的碗蓋掀起了續水。客人接受主人續水,要稍欠起身表示謝意,別人給您倒茶,懂禮兒的人就會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輕輕敲擊三下,以示謝意,這叫“金雞三點頭”。如果用茶壺沏茶續水,必須側一下身,把壺拿起來,一隻手拿壺,另一隻手扶著壺蓋慢慢地續。續水後把茶壺放到桌子上,切忌壺嘴不要對著客人,壺嘴對客人那是罵人那。說到茶壺就得說說北京人鍾愛的泥壺(紫砂壺)泥壺造型各異,宜興泥壺最佳,老北京人對手裡捧著的泥壺是便把玩邊飲茶,北京人講究用茶養壺,壺內的不能幹著也不能刷洗最多用清水涮一下就行了,泥壺沏茶味道就是與眾不同,而泥壺是個人的喜好只用自己用概不外“借”。

最不講究的是用把兒缸子沏茶,那是哥們兒來了。要隨便的多,相互間不必有太多的講究,但沏茶時茶葉一定要多放,大巴抓茶葉,喝的茶絕不能沒色兒了。我們小的時候家裡都有水汆,來了客人要沏茶就用水汆做水一會就開。一般的水汆就是銅質的,茶杯口粗細,細高的一個圓筒上口有把,盛上水往煤球爐子火眼一蹲一會誰就開了,很好用。今天的孩子們恐怕沒見過水汆吧。

老北京人除了在家中飲茶外,還特愛去茶館!老北京市面上有許多各色茶館:清茶館、早茶館、書茶館、坤茶館、酒茶館、棋茶館……夏季時分,什刹海荷花市場還有不少應季而需的茶棚,此類茶棚遇雨收攤。早年間北京賣大碗茶的都是挑挑兒作生意。什刹海海沿上、各個城門臉兒附近、天橋一帶,常能碰見挑挑兒賣大碗茶的,一般都是老頭或是小孩,挑子前頭是個短嘴兒綠釉的大瓦壺,後頭籃子裡放幾個粗瓷碗,還挎著倆小板凳兒。一邊走一邊吆喝。碰上了買賣,擺上板凳就開張。賣大碗茶的現在也還有,不過全都改成茶攤了,名聲赫赫的大碗茶集團公司就是從這兒起的家。這種茶攤在旅遊區常能見著。樹蔭底下,支張小桌,擺幾個小凳,玻璃杯裡早就晾好了茶水,上邊還都蓋著蓋兒,透著那麼乾淨,那麼涼快。顧客來了,一口氣能喝下好幾杯去。其實大多數北京人喝起茶來,甭管經濟條件如何,北京人總能找出一種適合自己的茶文化來。只要有口飯吃,怎麼著還不得弄壺“高末”喝呀。

還真有不少的北京人,早清兒起來先得悶上壺茶,一直等到喝“透”了,這才能吃了早點,出門幹營生去。所以當年北京城裡才能出了茶館這個行當,而且作為一種地域文化揚名天下。說到喝茶就不能不說茶莊,過去北京城裡頭有不少茶莊現如今留下的僅有張一元、吳裕泰、啟元等幾家著名的茶莊,近年來馬連道茶葉城的崛起給不少老茶莊很大的衝擊,不過老百姓選擇茶葉的途徑也多了也是好事。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在北京有南茶北水之說,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老北京的大茶莊大多都開在南城,而南城一帶的水太硬沏出來的茶不好喝,北邊的地勢高水也好喝故為南茶北水。

茶,是好東西。喝茶益處良多,醒腦、明目、利尿、排毒,宋代的大文人蘇東坡說:“除煩去膩,不可無茶。”喝茶折射出老北京閒逸生活的靈魂。老北京人都有起早的習慣,天不亮便出門遛鳥、放鴿子、吊嗓子,完事後在茶館喝夠幾過香片,再去吃早點,然後各自幹各自營生。如此早起-運動-清腹-早餐的過程恰恰符合保健的原理,大有值得現代人效法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