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食物界的顏值擔當,教你分這些漂亮和菓子

如果食物界也有顏值排名的話,花魁肯定非和菓子莫屬。

和菓子是最具日本特色的傳統美食之一,是所有傳統日式糕餅和甜點的統稱。“和”取自於日本大和民族的“和”字,“菓”則是由水果的“果”字而來,加草字頭則表明點心中加入草本植物或水果、堅果製成。

據記載,最初的和菓子就是樹上結的果實,進入繩文時代後期,日本人掌握了乾燥、蒸煮、粉碎穀物的加工技術,“餅”(一種類似年糕的點心)和“団子”(即面丸子、團子)就此出現,被公認為日式點心的起源。

到了奈良時期,大批遣唐使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政治制度和佛教文化之外,也將茶文化和糕餅技藝帶回了日本。“八種唐菓子”受到日本貴族的大力追捧,並在與大和文化融合後形成了別具風格的“和菓子”。

和菓子的選料十分講究,多以不含油脂的食材為主。餡料中最不可或缺的食材就是小豆,白色餡料一般以菜豆和扁豆製成。菓子皮所用的粉選擇的是品質較高的米粉和小麥粉,有時也會使用蕎麥、黍、栗子等。砂糖的使用不僅增加了甜味,它的保水性也使得菓子更加柔軟、保存性也更強。

日本人認為和菓子必須具備“五感”:視、味、觸、嗅、聽。視覺上要求菓子必須漂亮,味覺上要嘗起來美味可口,觸覺則是指手拿的感覺和吃進嘴裡的口感以及切開時的感覺,嗅覺即食材本身所散發的清香。聽覺則寄託了日本人對美食的另一期待:“和菓子”的名字完全取材於自然界的萬物及詩歌、俳句、歷史典故、鄉土風俗等各種題材。每一顆“和菓子”都有其對應的季節,使用不同的食材和擁有特定的名字。

和菓子與日本人的一生密不可分。在嬰兒出生後第三天要將秋季時用的貢品年糕、小豆飯、紅白饅頭等分發給鄰居;幼嬰出生後七日,要召集親戚們公佈孩子的名字,大家一起吃鶴子餅;當孩子1周歲時,讓孩子背著“力餅”(年糕)站起來走路,以表明孩子身體健康;三月三桃花節(女孩節)吃菱餅、桜餅、五月五端午節(男孩節)吃葉餅,柏餅;七五三,即男孩3歲、5歲,女孩3歲、7歲時吃千歲飴、引菓子,標誌著他(她)已經從幼兒變成孩子。之後,入學、畢業、成人、結婚甚至葬禮,都離不開和菓子。

不光如此,日本每四年還會舉辦一次和菓子博覽會,堪稱和菓子界的奧運會。

鯛魚燒

誕生於明治時期的夏日祭,因外形像鯛魚而得名,深受日本人民喜愛。

人形燒

日本淺草地區的特產,分為紅豆餡和無豆餡兩種,造型主要為七福神與淺草雷門,也有小動物、卡通人物等形象。

羊羹

歷史考據表明,最早的羊羹是指中國古代以濃羊湯冷卻後結成的肉皮凍。

後來傳至日本,由於出家人忌食葷腥,所以用小豆、小麥粉、葛粉等蒸煮成果凍狀,是一道著名的日式茶點。

團子

通常沒有餡料,靠淋上去的醬汁來調味。一般分為花見團子與月見團子兩類。花見團子多為白、粉、綠三色,在春天賞櫻花時必備;月見團子是秋天賞月時的點心,一般為白色,有時會做成兔子形狀。

大福

它還有一個更詩意的名字:“雪媚娘”。大福的皮要比餅糯,而且粉比較多,比餅容易咽下。

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像餅一樣烤一下,或者放在湯裡吃。

若香魚

是日語中“小魚”的一種叫法。用麵粉將點心做成小魚的形狀,裡面還會裹著餡料。也是夏季常吃的一種點心~

仙貝

即使是“銀魂“中視甜食為命的阪田銀時,也深深迷戀醬油仙貝。真的比某旺的要好吃得多,種類也更加豐富哦。

落雁

用糯米粉或者豆粉和糖、蜂蜜混合後,再用模具製成各種形狀的點心,是日本非常常見的一種點心,屬於乾果子。

生八橋

外形多為三角形,內包裹著紅豆餡、草莓餡或抹茶餡。生八橋屬蒸物,口感軟糯,有點像中國的驢打滾。

和菓子的種類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啦!

特別提示:和菓子需要冷凍保存,食用時最好將一次食用量分開包裝放入冷凍室。解凍放置2~3小時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