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然分娩的這7種說法,你聽過幾個?
文/魏薇 指導專家/王山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主任醫師)
相信每一位准媽媽都聽到過不止一個關於自然分娩的傳說,那麼,這些說法到底靠不靠譜呢?聽聽專家的解讀吧。
傳說1:自然分娩後骨架變形,會影響身材
專家解答:不對。
老人有“開骨縫”一說,是由於妊娠以後,女性體內會分泌一種幫助骨關節之間的肌肉韌帶鬆弛的激素,它可以使緊張的骨盆銜接韌帶有所鬆弛,使得骨盆容積有所增大,以利於胎兒的娩出。在生產之後,隨著激素水準的整體下降,韌帶會恢復到孕前的狀況,“骨縫”隨之恢復,略變寬大的臀部也會恢復到原來的形態。
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隨著妊娠的結束,女性的體態都能夠慢慢恢復。由於自然生產過程會幫助你消耗掉一部分在孕期積聚的脂肪,而產後的純母乳餵養6個月,哺乳的辛苦和產奶的消耗,是集中消耗孕期儲備的皮下脂肪最有效的措施。
要想產後儘快恢復,還需要合理調整作息時間和飲食,並注意產後鍛煉。如果坐月子進補,不注意鍛煉,又不哺乳,會比較容易肥胖起來。因此提醒新媽媽要及早活動,適當做一些產婦體操,加強肌肉的張力,堅持6個月的純母乳餵養,這些都能夠幫助新媽媽慢慢恢復到孕前的狀況。
*推薦:父母必讀雜誌訂閱2017年全年12期訂閱,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孩子的成長,也是父母成長的過程,孕育的過程,更需要學習,父母必讀雜誌,專注孕產,0-6歲育兒知識,專家指導時下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是父母成長道路上不可多得的育兒讀物,現訂閱還贈送129元木玩世家積木哦。
傳說2:自然分娩的嬰兒頭型不好看
專家解答:不完全對。
民間有個流傳甚廣的說法:順產寶寶的頭是長的,剖宮產寶寶的頭是圓的。這個說法有一定的依據,剖宮產寶寶,特別是在陣痛沒有開始即實施手術的寶寶,在出生時頭部是圓形的。而自然分娩的寶寶因為經過數小時的產道內擠壓,在出生時頭被拉長了。所以頭部可能會變形,或者看上去尖尖的。
但新媽媽不必擔心,由於胎寶寶頭顱骨尚未完全骨化,各個骨片之間仍有成長空隙,有相當的可塑性,有點變形的頭會在幾天內或幾周內就會消失,這是暫時的。而嬰兒的頭形與生後睡、餵養方法、嬰兒腦發育有一定的關係。
*推薦:崔玉濤談自然養育 看得見的發育 超人氣兒科醫生崔玉濤為你讀圖,寶寶的發育是有科學規律的,正確瞭解這些發育規律,爸爸媽媽在護理的道路上就能儘量避免錯誤。
傳說3:自然分娩容易讓寶寶缺氧,影響腦發育
專家解答:不對。
自然分娩不會影響寶寶的腦發育。因為胎寶寶在經過產道時,顱骨會產生自然重疊以適應產道環境,防止腦組織受壓。此外,胎兒經過產道受壓,加強了對腦部血液的迴圈刺激,容易激發呼吸和啼哭,人們形容它是一個“初級腦成熟”的過程。而且,這種擠壓,還可將積存在胎兒肺內以及鼻、口中的羊水和黏液擠出,防止吸入性肺炎發生。因此可以說分娩時陰☆禁☆道的擠壓,對寶寶的大腦發育和出生後肺的準備均有好處。
傳說4:胎兒頭位就一定能自然分娩
專家解答:不一定。
頭位難產占難產總數的絕大多數。要知道,與分娩有關的因素包括產力、產道、胎兒、精神因素等,任何一方面出現異常都可能造成難產。在胎兒因素中,包括胎兒大小、胎位(頭位相對於臀位和橫位,是最適宜陰☆禁☆道分娩的)、胎頭在骨盆中的姿勢;胎頭是胎兒身體中最大部分,胎頭能通過骨盆各平面,則將完成自然分娩,否則將發生難產。骨盆分為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和出口平面三個平面,形態不同、徑線不同,胎頭在通過這三個平面時,是要完成一系列動作(下降、俯曲、內旋轉),以適應這三個平面的形態和徑線。一旦出現了不適應時,即可表現為產程的異常,出現難產。因此孕婦千萬不要把B超檢測記錄下的胎位當做判斷是否能自然分娩的唯一標準。
*推薦:家庭育兒百科,內容適應新生兒至6歲兒童,以專業系統人性化符合中國國情的科學育兒理念來幫助新一代年輕中國父母掌握科學實用的養育知識,是一本真正適合中國家庭的育兒書哦。
傳說5:屁股大就能自然分娩
專家解答:不一定。
屁股大不等於骨盆大。按照通常的觀念,骨盆越大能夠自然分娩的機會就越大,醫學理論上也認為准媽媽的中骨盆直徑在9.8釐米以上分娩就不會有問題,小於9.2釐米自然分娩的幾率就比較小。但是骨盆的大小不是決定因素,影響產程還與胎兒體重、胎兒在宮內的姿勢、媽媽的子宮收縮力、心理因素等有關。因此有時骨盆足夠大也會出現分娩困難,有時骨盆不很大由於胎兒小,也會順利分娩。
此外,有些女性臀部比較大,只是因為脂肪比較多,而並非骨盆大。
傳說6:個子高的人比較好生孩子
專家解答:不一定。
是否能夠自然主要看她的骨盆大小。
很多准媽媽都認為個子高的人容易生孩子,確實大多數人的身材高矮與骨盆大小成正比,理論上也比較容易自然分娩,但是影響自然分娩的因素太多了,因此不能斷定個子高的一定比個子矮的容易生孩子。
*推薦:產後體質調養+母乳餵養乳☆禁☆房護理催乳按摩全圖解,產後,新媽媽的體質會變得虛弱,專家指導,科學坐月子,不僅利於自己的身體恢復,還能提高母乳品質,助力寶寶健康成長。
傳說7:自然分娩容易造成陰☆禁☆道鬆弛,影響性☆禁☆生☆禁☆活
專家解答:不對。
陰☆禁☆道鬆弛是指盆腔肌肉群的張力下降,造成陰☆禁☆道周圍肌肉鬆弛、陰☆禁☆道變寬。產後陰☆禁☆道鬆弛的原因有很多,如胎兒過大(頭部過大),在自然分娩時造成了產傷;中期引產造成陰☆禁☆道損傷;數次分娩;產後缺乏運動;產褥期恢復盲目減肥,不注意營養或者過於勞累進而導致盆腔肌肉群恢復不良等等。
陰☆禁☆道本身有一定的修復功能,產後出現的鬆弛現象在產後3個月即可恢復,所以對這個問題新媽媽不必過於擔心。當然,畢竟是經過擠壓撕裂,陰☆禁☆道中的肌肉會受到一定損傷,新媽媽需要通過一些鍛煉來加強彈性的恢復,促進陰☆禁☆道緊實。經過這些日常的鍛煉,可以大大改善盆腔肌肉的張力和陰☆禁☆道周圍肌肉,説明陰☆禁☆道彈性的恢復,對性☆禁☆生☆禁☆活有所幫助。
1.屏住小便:在小便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屏住小便幾秒鐘,中斷排尿,稍停後再繼續排尿。如此反復,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後,可以提高陰☆禁☆道周圍肌肉的張力。可以改善產後尿失禁的症狀。
2.提肛運動:每日進行提肛運動的練習,即收縮肛門肌肉,再放鬆,一收一松,慢慢再延長收縮的時間,經常反復的練習,可以很好地鍛煉盆底肌肉。
3.其他運動:走路時,有意識地要繃緊大腿內側及會陰部肌肉,然後放鬆,重複練習。
除了恢復性的鍛煉,產後媽媽還應該保證攝入必需的營養,保證肌肉的恢復。
4.產後複查時,有許多醫院已經開展了產後盆底肌的測試和訓練的指導。通過陰☆禁☆道探頭,測試你盆底肌肉收縮力量,並給予語音指導的收縮訓練,回家後進行訓練,定期進行測試,可以有效的提高陰☆禁☆道分娩後盆底肌鬆弛,解除一部分產後尿失禁的困擾。
*本文版權歸我方《父母必讀》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有關版權及相關轉載問題請旺旺聯繫後臺:孕育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