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光庭CTO羅躍軍:高精度地圖還處在投入期,量產化取決於人工智慧的成熟

過去一兩年,光庭 CTO 羅躍軍和他的團隊時常會聽到這樣一種聲音:「我們的無人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得很好,完全不需要高精度地圖。」

當自動駕駛從業者在談論高精度地圖沒有價值的時候,羅躍軍常是面帶笑容來化解這種尷尬。因為他知道,當他們開始考慮解決更多魯棒性問題時,必然會尋求圖商的合作。

實際上,高精度地圖資料通過提供靜態、先驗以及超感知範圍的智慧感知資料內容,説明汽車解決「在哪兒」、「周圍是什麼情況」、「該如何做」等一系列問題。

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擁有地圖甲級測繪資質的供應商,光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開始導航資料的採集與製作。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個領域已經有四維圖新、高德和百度。光庭從零開始搭建資料平臺與他們競爭,「沒什麼意義。」

但到了 2014 年,光庭團隊逐漸意識到自動駕駛和高精度地圖兩者的關係和重要性,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們開始從零起步製作高精度地圖。

去年,這家位於武漢的公司對外公佈了兩個新的進展:

一是「小魚暢行」,這個自動駕駛項目是光庭與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共同研製,在武漢選取了光谷資本大廈到武漢未來科技城的一段 17.1 公里的道路進行示範運營,並對公眾免費開放,乘客可以通過手機 App 進行預約。

二是光庭與中海達成立合資公司「中海庭」。為了更大限度地整合行業資源,前者借助後者的測繪技術共同合作進行高精度地圖的測繪與開發,並進行商業模式上的探索。

到目前為止,這家合資公司採集了上萬公里的高精度地圖資料,製作了將近 3000 多公里高精度地圖。儘管如此,羅躍軍向雷鋒網表示,他們目前製作的地圖資料通過與汽車廠商合作,仍是在小範圍或封閉區域以自動駕駛預研為主的測試。

與自動駕駛行業一樣,高精地圖市場現在也開始變得愈發熱鬧:穀歌、百度、Uber 和福特等公司都在利用自己的測試車採集資料以便繪製高精地圖。而湧現出的地圖初創公司,如 DeepMap、Carmera、 Civil Maps 更是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毫無疑問,高精地圖作為自動駕駛拼圖上重要的一部分,將為參與者創造一個新的聚寶盆。

但是,阻礙高精度地圖走向量產業化的尷尬之處是:居高不下的製作成本。據雷鋒網瞭解,圖商的一輛傳統測繪車 30 萬到 40 萬,一輛高精度測繪車需要 800 萬人民幣。而且製圖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測繪車為基礎。目前高精度地圖的製作還無法做到完全自動化,人工標定依然佔據重要成分。

此外,車載設備成本居高不下、資料處理效率較低、資料密度極大,消耗大量的計算資源,且後期地圖通信量高也是困擾高精度地圖走向產業化的另一個阻礙。

羅躍軍認為,目前高精度地圖還處於投入期,只有人工智發展到一定程度,地圖自動化採集製作的成本才有可能降低,而成本的大規模降低為高精度地圖產業化掃清障礙。至於高精度地圖何時量產,業界的觀點大多集中在 2019 年、2020 年前後。而高精度地圖的發展,未來一定是動態資料的服務、靜態資料的採集、眾包資料融合而形成的閉環。

以下是雷鋒網與羅躍東的對話實錄(有刪減):

雷鋒網:談談光庭在自動駕駛方面的佈局?著重哪些方面?

羅躍軍:

我們主要做高精度地圖、高精度定位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定位與地圖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我們要把地圖用起來,定位的成熟化是前提。所以在自動駕駛方案中,我們著重的是定位的解決方案:通過視覺、差分 GPS、雷射雷達等一系列感測器做融合定位。

此外,我們還會解決自動駕駛的交互,比如儀錶,HUD、人工智慧等產品。

雷鋒網:目前你們有哪些用於 ADAS 或自動駕駛領域成熟的產品和技術?你們的定位是什麼?

羅躍軍:

我們在這個領域的成熟技術,主要是定位,地圖和感測器的識別,包括在車輛終端用的儀錶和通訊等等。

我們與車廠合作也是提供打包的解決方案。車廠要的不是單一定位解決方案或是單一地圖感測器,他們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自動駕駛/ADAS 方案。我們只是完成其中一部分。

從定位看,我們是圖商,是 Tier1 背後的地圖服務商、雲端服務商。

雷鋒網:現在 OEM,Tier1 對高精度地圖有哪些需求?

羅躍軍: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車廠對高精度地圖提出明確需求。因為每家車廠在自動駕駛發展的階段、選取的技術路線和對地圖的需求處在不同層次,導致他們對自動駕駛理解各不相同。

這裡的關鍵在於他們用高精度地圖來做什麼?每個車廠在自動駕駛不同的階段,對地圖的需求並不相同。

我們現在做的地圖對車廠來說是「超標」的,車廠不需要高規格、容量大,資料內容多的地圖。作為圖商,我們可以展望未來車廠需要什麼樣的高精度地圖。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做這件事有點超前。

雷鋒網:去年 4 月和 9 月,光庭有兩個動作:一個是「小魚暢行」,面向公眾的自動駕駛專案;一個是光庭與中海達成立合資公司「中海庭」,投入精力做高精度地圖。作為一家圖商,光庭為什麼會做「小魚暢行」這個自動駕駛項目?「中海庭」目前有哪些進展?

羅躍軍:

「小魚暢行」其實是希望通過公眾平臺對外展出,讓我們的地圖、高精度導航技術、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在平臺上進行驗證,通過收集資料來驗證高精度地圖到底該如何做。

如果我們去等車廠的回饋,那幾乎不現實。我們做自動駕駛是瞭解自動駕駛的前沿技術,比如自動駕駛到底需要怎樣的資料、需要什麼樣的地圖。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需求和回饋。而感測器收集的資料是我們做大資料的基礎平臺,未來地圖服務肯定是基於雲端的大資料服務。

博世為什麼找中國車廠合作,高德為什麼免費去推高精度地圖?目的是一樣的:為了讓更多使用者使用它們的產品後獲取更多資料,他們可以基於大資料不斷反覆運算服務。這也是我們的出發點,也是我們長期要做的事情。

與中海達成立合資公司,我們希望更大限度地整合行業資源,打造開放式的合作平臺,並吸引更多戰略合作夥伴加入。

目前我們採集了上萬公里的高精度地圖資料,製作將近 3000 多公里高精度地圖。我們製作的資料以自動駕駛預研為主,與車廠合作在小範圍內或封閉區域做實驗。我們也採集了國內幾大城市特徵資料,比如上海的環線路、骨幹的高架。

地圖採集週期並不長,主要瓶頸在地圖製作。換句話說,高精度地圖目前還在投入期。

雷鋒網:有這麼一種說法,目前高精度地圖採集測繪資料方式全球主要有兩大流派。一種以穀歌、HERE 的地圖測繪車為代表。用車上的雷射雷達感測器一天能夠收集和處理超過 100G 的資料。另一種則以特斯拉的「車隊學習網路」(Fleet Learning Network)為代表,相當於利用量產車,把測繪任務「眾包」出去,調動整個車隊的所有感測器來收集資料。怎麼看兩種方式的優劣?

羅躍軍:

其實高精度地圖可以分為 3 類:

一類從測繪的角度理解,是傳統向量化、拓撲關係做得非常詳盡的地圖,這是傳統測繪和導航自然延伸的地圖;一類是類似穀歌使用雷射雷達所產生的鐳射點雲資料,這種資料地圖容量大,所承載的資源也非常龐大;一類是諸如博世、Mobileye 所開發的特徵地圖,這種地圖以感測器做定位的角度來理解他們需要什麼樣的資料,從感測器所看到的現實世界抽取特徵點。

這只是不同的技術流派,每家特徵資料並不相同,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這與感測器所使用的演算法密切相關。但他們都有各自的技術難點。

比如,特徵地圖的動態特徵如何剔除,如何在雨雪、夜晚、霧霾等多環境中感知;再比如,按照傳統測繪方式採集的高精度地圖是先驗資料,在所有特徵看不見的情況下,可以指導自動駕駛汽車行駛,但這種先驗知識解決不了前方堵車、車禍等突發事件。

未來的地圖一定是多種地圖的融合,我們叫做動態地圖。特徵地圖解決定位問題,傳統測繪延伸的地圖解決定位之外的更多問題,比如自動駕駛魯棒性、先驗知識。但要解決高精度地圖的快速更新,得依靠感測器識別特徵的方式。

最初我們製作的是靜態地圖,車身感測器識別道路,只要發生特徵變化或與道路不一致,感測器將識別的數據傳到雲端,通過大資料採擷再推送給車輛。這是我們所說的打造高精度地圖的閉環。

如果未來結合 V2X,V2V 進行交互,地圖的更新將會更快。我們現在做的是靜態高精度地圖,未來的地圖一定是動態資料的服務、靜態資料的採集、眾包資料的融合形成的閉環。

雷鋒網:高精度地圖是否還存在一些技術瓶頸?怎麼走向產業化?

羅躍軍:

第一是人工智慧的瓶頸,號稱能夠自動識別資料的公司,幾乎沒有。在矽谷倒是有一些,但他們做得怎麼樣,目前還不清楚。如果人工智發展到一定程度,整個自動化採集製作的成本就會降低。

第二是定位。雖然這不是高精地圖所面臨的問題,但如果解決不了定位問題,高精度地圖也用不起來。所以定位技術的解決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自定位目前不成熟,它能在某些情況讓車輛跑起來,產業化還存在問題。

雷鋒網:投入這麼大,高精度地圖商業化路徑是什麼?

羅躍東:

未來高精度地圖的商業模式,我們認為是多樣的,不一定以銷售賺錢。比如自動駕駛商業化後,高精度地圖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那麼地圖的更新服務必不可少,我們也可以作為雲服務的提供商——由於資質的限制,並不是誰都能提供這樣的服務。

高精度地圖商業化案例目前還沒有,但我們有研發的專案在推進,我們與十幾家車廠在高精度地圖、自動駕駛方面有合作。其他的應用,比如高精度監控,商用車的應用都有需求,但真正落地的產品還沒有。

業內有一個說法:高精度地圖要到 2019 年、2020 年前後才能正式量產。但目前配套的技術和政策還不成熟,高精度地圖是否要加密,加密之後的高精度地圖能否被車企接受等問題也未解決。

雷鋒網:用於自動駕駛的高精度地圖,與普通電子地圖在生產方式上有哪些不同?高精度地圖中究竟需要包含哪些資訊、這些資訊需要精確到什麼程度?

羅躍軍:

業內基本有一個共識:高精度地圖要 20 釐米的精度,可以滿足自動駕駛的需求。但如果做更高的精度,成本也會相應提高。

不同精度資料的採集技術路線並不一樣。我們將地圖做到更高精度是可行的,但資料會更複雜,成本也更高。所以業內找到了一個車企可接受又容易實現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