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各種概念膜,並沒什麼特殊功能

“玻璃”、“大屏”屬性的智慧手機快速崛起,催生了手機貼膜市場。幾年前智慧手機雙面玻璃設計,更是一度讓街邊貼膜成為發家致富的新途徑,巨大暴利產生的很多街頭貼膜攤也曾成為馬路上的一道風景。

暴利依舊

前幾年,關於貼膜致富的勵志故事層出不窮,比如“貼膜讓小夥致富:3年賺兩套房”等諸如此類相關新聞一度引發輿論關注,天橋貼膜哥輕鬆月入萬元的各種創業故事版本也曾是不少人茶餘飯後的話題。

街邊攤和門店生意不好,並非市場需求不足,也不是行業利潤縮水。以iPhone 7 Plus為例,在上述商場中,臨時銷售員工表示,目前主推三款膜,普通鋼化膜60元,抗藍光膜199元,防爆膜199元,並強調都是統一定價。

除了iPhone膜之外,華為、OPPO、vivo、金立、小米、魅族等手機膜價格也都相差無幾,一些因為新出產品或者冷門產品,成本可能會貴個1-2元,也有些會更便宜,總之手機膜的成本整體並不高,沒有外界想像中的富含高科技。

概念牟利

其實用戶給手機貼膜的主要需求有兩點,一是防止劃傷,影響機器的美觀,另外,就是防止碎屏。

手機膜簡單分類來說,有普通軟膜和玻璃膜。其中軟膜有高透膜、磨砂膜、鏡面膜、閃光膜等,這類膜主要就是防止螢幕劃痕,也是早期手機膜市場主力軍。玻璃膜也就是目前主流的鋼化膜,核心就是防摔。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具體去購買手機膜的時候,卻往往會看到各種各樣概念膜。如防藍光、抗爆、碳纖維、絲印、全屏3D曲面、冷雕、熱彎雙面膠等,其中很多聽起來高大上,其實就是一些工藝名稱,如絲印、冷雕、熱彎雙面膠,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功能。

很多天價膜往往就是借概念來牟取暴利,故意誇大一些危害和功效,但實際上對於消費者來說,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