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聽說你在選奶瓶?這事兒我熟呀!

挑奶瓶要從材質、刻度標示和口徑 3 方面來看:

材質:一定要選擇可靠的材質,玻璃、PPSU 都是比較常見的,玻璃堅固,耐磨損,但它質地較重,有些易碎,使用期限約為一年左右;而 PPSU 的輕便,耐磨損略差,使用期限為 6 個月左右。

刻度標示:如果家中有視力欠佳的長輩幫忙調奶,就要注意選擇刻度標示清晰的奶瓶。

奶嘴口徑:標準口徑的需要額外配置奶粉漏斗,寬口徑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1.BETTA:瓶身設計符合母乳餵養姿勢

買過的第一個奶瓶就是號稱奶瓶界"愛馬仕"的 Betta 玻璃款,它是血統純正的日系產品,瓶身形式的設計獨具匠心,傾斜角度考慮到寶寶下顎的舒展,使用姿勢與母乳餵養姿勢一樣,寶寶比較不容易被嗆到。選擇它的理由很簡單,品質放心、顏值佳,外帶出門時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真心漂亮。

這款的缺點是使用的方便性略差:奶嘴均為標準口,在放入奶粉時需配製奶粉漏斗;整體是瘦長略歪型,站立時穩定度略低,尤其在搭配奶粉漏斗時謹防碰倒。還有就是價格高,配件支出也不低。對了,奶瓶清洗建議搭配專用的奶瓶刷。

貝親:奶嘴“母乳實感”強

這款是與 Betta 一同購入的。聽說有些寶寶挑奶嘴,就想著備一些不同奶嘴風格的奶瓶。貝親的嬰兒用品應該是大眾認可度比較高的,而這款奶瓶的特色就是奶嘴的"母乳實感",綜合考慮性價比不錯,所以入手了。

它是寬口徑奶瓶,優點尤其體現在舀奶粉進去的時候,完全不用借助奶粉漏斗,雖然聽上去增加一個奶粉漏斗好像沒有多麻煩,但考慮到剛開始每天要衝 7-8 次奶,而且使用奶粉漏斗後漏斗壁上會有奶粉殘留,需經常清洗並在使用時保持漏斗壁乾燥(以免吸附更多的奶粉),你就會偏愛寬口徑了。

不過,寶寶月齡較小時,嘴巴小,用寬口徑奶嘴喝奶會在人中的位置留一道紅印,應該是奶嘴略大的緣故吧。

3.布朗博士:號稱“防嗆奶防脹氣”

寶寶在4到5個月前餵奶完都會有一項必備工作就是拍嗝,作為新手的寶爸寶媽,拍嗝是個技術活,因為沒到位容易出現吐奶的情況;另外,由於 2-4 個月出現腸絞痛的情況較為普遍,於是各種搜索分析後入手了美國產布朗博士玻璃奶瓶。

拿到這款奶瓶的第一感覺就是“不會是假的吧”,用過了 Betta 的精工細作,這款顏值基本沒有,做工比較粗獷;奶嘴的材質較薄,是我用過的奶瓶中最薄的。抱著這是技術型"選手"的心態適用後,基本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優點不明顯,雖然它號稱“防嗆奶防脹氣”,但對於我使用的其他奶瓶來說並沒有明顯可見的效果,給寶寶拍嗝是必不可少,腸絞痛情況也未有改善。

缺點是清洗複雜,跟其他奶瓶相比配件多了導氣管與助吸器,其中導氣管需要用專門的刷子清洗;使用步驟略繁瑣,由於洗奶瓶需將導氣管、助吸器等與奶嘴拆除,以便清洗徹底,故在調奶階段還需一一組裝,而組裝過程有可能造成清潔完成的奶瓶存在二次污染;最後就是顏值低。 

4.comotomo:醫學級矽膠很安全

隨著寶寶的長大,需要補充一款大號(240ml)的奶瓶。總結了之前購買奶瓶的經驗,入手了 comotomo 的奶瓶,它打動人的就是:清洗容易,不需要額外使用奶瓶刷;醫學級矽膠,耐高溫,安全性好;傳熱穩定不燙手;材質柔軟,有時寶寶會在喝奶時開小差不吸奶嘴,可以適量捏擠瓶身,提醒寶寶專心喝奶。在使用過程中上述優點確實如我所願地體現了出來。

缺點主要有三個:

一個是防漏操作難度高,這款奶瓶最難忍受的恰恰是它的材質柔軟可捏擠,在調完奶粉蓋上奶嘴時,對得不整齊很難做到密閉,雖然它在銜接處使用了比瓶身硬朗的材質,但是銜接處本身比較窄,很容易錯位;在旋緊奶嘴蓋時,由於瓶身是軟的,加上有可能對不齊,如果沖的奶較多,很容易灑出,同時也不能保證旋緊了,我就好幾次都出現了沒對好的情況,在餵奶過程中傾斜使用,導致奶從奶瓶蓋處流出。

二是不便攜帶,有時候寶寶出門的時間離需要餵奶的時間很近時,我會將奶調好後帶出,但對於瓶身柔軟的奶瓶其實是不太可能裝上液體帶出的,因為液體很容易被擠壓溢出。

還有一個是刻度線不明顯,不太適合長輩使用,這款奶瓶基本上只有我會偶爾用用,家裡爸媽幫忙,幾乎是不用它的。

5.CHUCHU:輕盈迷你

從6 個月開始添加輔食的階段起,需要額外給寶寶喂白開水,入手了一個 CHUCHU 的 PPSU 果汁奶瓶,50ml 的瓶身標示很是小巧,由於是 PPSU 材質,重量也是超輕,寶寶自己抱著喝完全沒有問題。

這款奶瓶的奶嘴跟上述提到的其他奶瓶比會相對硬一些,在吮吸的時候需要更費力氣,寶寶會經常偷懶不喝,所以我不太推薦用它裝寶寶不願意喝的液體。

另外,它的刻度線雖然有 20、30、40、50 的檔,但標示數字僅有 50,有時調 20-30ml 的液體會遲疑下應該是哪條線,不排除自己偶爾犯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