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佛蘭探界者國內“首撞”,結果怎樣?
汽車安全一直是消費者們十分在意的話題,然而受限於資訊管道的不透明,很多人仍會對汽車安全有很多的偏見。而在這一次對上海泛亞技術中心的探訪,我們可以看到通用汽車的車身設計理念。
當然首次引入國內市場的雪佛蘭探界者,國內消費者並不是很熟悉,其實它誕生自2004年,是通用汽車在面對豐田RAV4、本田CR-V等城市型SUV所給出的答卷,現如今已經是第三代車型。作為一輛全球車,探界者已經累計售出了200萬台,確實是通用汽車中的當家花旦。
在第三代雪佛蘭探界者開發立項時,通用汽車已經確立了中美市場是這款車型的重中之重,完全滿足中美兩國不同的道路安全法規勢在必行,因此探界者的開發經歷了兩個階段,早期它在北美的碰撞安全中心進行開發,後期的整車製造以及整車的驗證在泛亞技術中心安全實驗室進行。
如何實現輕量化,又能保證車身強度?
毫無疑問,汽車輕量化是汽車行業現在的趨勢,其中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提升燃油經濟性,滿足日漸嚴苛的燃油消耗法規,而車身作為一台車的主要承載體也是輕量化的重點。
在雪佛蘭探界者的開發過程中,作了大量的結構層面的優化,並通過超過950萬小時的CAE電腦模擬模擬分析,達到相比上一代減重180千克,同時又提高車身30%剛度。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也可以看到探界者的白車身上有很多輕量化開孔以及鋸齒邊緣設計,減少鋼材使用量,從而積少成多的降低車身重量。
在提升車輛安全性的道路上,單單的結構優化並不是全部,雖然超高強度鋼這個概念我已聽覺疲勞,但確實得益于材料的進步,探界者使用大於300MPa的高強度鋼和超高強度鋼的比例占整個白車身的83%,當然高強度鋼和超高強度鋼的延展性不高,而工程師們追求的是在合適的地方使用正確的材料,所以它們更多的是作為結構加強件。
車身結構優化也並不僅僅將輕量化和提高車身強度作為目的,而是將NVH、操控性和耐久性都考慮在內,在取得平衡之後的產物。
現如今的汽車安全理念
當代汽車的安全性可以分為低速碰撞和高速碰撞兩個維度,比如防撞鋼樑的主要作用是在於減少低速碰撞時車損所帶來的經濟損失,而在高速碰撞時,汽車車採用的籠式座艙結構更為重要。
從開發理念來講,在高速的情況下,車並不是所要保護的重點,也不是整車還能不能夠開,而是主要保護人,從最初的保護駕駛員到後來的保護乘員,到現在是保護車外的行人。
在美國銷售的第二代Equinox(即探界者)車型曾在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碰撞測試中取得TOP SAFETY PICK稱號。IIHS中的25%正面偏置碰撞可以說是目前最嚴苛的安全測試之一,這項測試的誕生也源於想找當時汽車安全的弱點,所以此後研發的車型都會增加結構加強件。
雖然第三代探界者還沒有進行這項測試,不過這輛車有一個有趣的設計,即它的縱梁是向外彎曲的,從而在不用增加結構件的情況下提升這輛車的小角度偏置碰撞安全能力。
雪佛蘭探界者國內首撞試驗結果
由於C-NCAP會在今年下半年會考評雪佛蘭探界者,所以通用汽車邀請媒體參加了這一次在泛亞技術中心的碰撞測試,算是在C-NCAP測試之前的預熱。
這一次在試驗專案是C-NCAP標準的“正面100%重疊剛性壁障碰撞試驗”,即以時速50km/h的速度撞上一面堅固的靜止的牆,考量車上4個裝滿感測器的假人的受傷情況。從結果上來看,探界者在這一次碰撞測試中的表現一定是合格的,雖然你從外觀上看是慘不忍睹。
我們可以看到碰撞時的大部分能量都有效地通過發動機艙的材料潰縮吸收,並且通過車身縱梁等結構傳導,保證乘員艙不變形;因為發動機缸體結構強,碰撞時很難被壓縮,讓發動機在碰撞時下沉從而避免侵入乘員艙;感測器在接受到資料後按需引爆安全氣囊,從而提供對乘員保護,這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著。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車輛在碰撞時仍通電通用汽車的安吉星系統會自動向服務中心發送事故信號,很快安吉星客服便開始呼叫,這輛試驗用的量產車也沒例外,看著工作人員向客服澄清以避免客服報警,你不得不承認通用汽車在遠端服務上是領先的。
雖然車禍時碰撞的情況肯定要比試驗複雜,但是這至少是用科學的方法證明了探界者的安全性能。你也能看到標準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所帶來的紅利,畢竟汽車安全是一項嚴謹的科學,而不是人們的“傲慢與偏見”。
同時這一次通用汽車的專家,包括我作為一個媒體人也要向大家強調:“無論汽車設計得有多安全,安全駕駛最終還是在於人,系好安全帶、謹慎駕駛比什麼都重要!”
文/曾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