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那麼多年意面,你都知道叫啥嗎
許多人的西餐啟蒙,似乎都是從意面開始的。
沙拉太冷,牛排太生,唯有一份意面,熱燙暖心,醬汁鮮濃,對初嘗西餐的中國胃最是友好。
吃習慣之後,它就變成了安全感滿滿的廚房救星。無論多晚回家,燒一鍋水,下一把意面,看它在嫋嫋熱氣中逐漸變得柔滑彈爽,拌一點醬汁,稀哩呼嚕吃下,便足以填滿一整個孤單的夜晚。
快手方便,又比泡面健康,它也是許多留學生的最愛。但是,無論是去餐廳點單,還是去超市囤糧,都容易遇到一個問題——明明都是意面,為啥還要做成各種不同形態?所謂的 Spaghetti,Macaroni,Farfelle,都是什麼面,吃起來有什麼區別?貴出一大截的“手工意面”,又有什麼特別之處?
意面這麼硬,是不是沒煮熟?
許多小夥伴都有這種疑惑:買了包意面,回家按包裝上說明的時間煮好,為什麼還是硬韌口感,甚至還有一點白芯,難道沒煮熟?
其實,這就是意面的獨特之處。國內常見的意面多為機器製作,用的可不是普通麵粉,而是用杜蘭小麥(硬粒小麥)磨製成的小麥粉。杜蘭小麥(Durum Wheat)產自義大利南部,富含蛋白質,而 Durum 在拉丁語中就是“堅硬”之義,可想而知,它製成的意面質地堅挺,色澤金黃,水煮後也不會走形,依然富有嚼勁。
義大利語中有專門的詞彙 “al dente” ,形容這種烹煮得恰到好處的彈牙口感。初嘗也許不太習慣,但吃上幾口就會著迷呢。
這麼多意面,我該怎麼挑?
去過義大利的人,都會驚訝于意面豐富多變的形狀。光是長形麵條,就有粗細寬扁等不同分類,而各種有趣的蝴蝶形、貝殼形、螺旋形、車輪形麵條,更是讓人大開眼界。
但義大利人做出這麼多種形狀的意面,並不是為了好玩。在他們看來,不同的醬汁和意面都各有特性,細面適合清淡醬汁,微凹的貝殼狀意面才托得住奶油的濃郁口感,小巧玲瓏的粒狀意面用來煮湯,更適合用勺子舀食……要是細細講究起來,一天一夜也說不完。
不過,我們貼心地選出了常見的意面形狀和對應吃法,拿著這份圖鑒,就足以應付日常選擇了。
❶ 長面
-Spaghetti 長面-
Spaghetti 意為“細繩”,是最常見、最經典的意面,為中等粗細的圓麵條。
搭配:經典的番茄肉醬、奶油蘑菇面和海鮮面都常用 spaghetti 製作。
-Capellini / Angel Hair 天使細面-
Angel Hair 直譯為“天使的頭髮”,不難想像,它是最細的一種意面。
搭配:非常容易入味,為了避免麵條本身的味道被蓋住,常搭配海鮮或清淡醬汁。
-Linguine 扁面-
意為“小舌頭”,可視作 Spaghetti 的壓扁版本。
搭配:比細面更容易粘附醬汁,因此做成的意麵醬汁較少。常用於海鮮面。
❷ 管面
-Macaroni 彎管面-
Macaroni 也即“通心粉”,是最百搭的意面之一。
搭配:彎管便於裹挾醬汁,最經典的搭配是芝士通心粉(Macaroni & Cheese),也適合搭配濃郁的番茄肉醬、芝士白醬,烘烤、拌沙拉、配湯樣樣在行。港式火腿通粉、番茄通粉也是美味。
-Penne 筆管面-
意為“鵝毛筆 ”,因為斜切中空的外形很像筆管。Penne 一般指的是無條紋的筆管面,有條紋的是 Penne Rigate,還有較細長的 Penne Mostaccioli。
搭配:口感比彎管面更加厚實,同樣適合搭配濃郁醬汁,中空部分可容納塊狀的肉醬或蔬菜醬。
❸ 螺旋面
-Fusilli 螺旋形面-
將寬扁麵條擰轉起來,就成了螺旋面。它還有空心版本,稱為 Fusilli Bucati。
搭配:螺旋縫隙處適合粘附醬汁,一般搭配口感柔滑的番茄醬或白醬。也適合搭配清爽的青醬,做成夏日沙拉。
-Vesuvio pasta 維蘇威火山面-
這個名字來源於那不勒斯港旁的維蘇威火山,它曾經毀滅了龐貝古城,火山灰也讓周圍土壤異常肥沃,大名鼎鼎的聖馬利諾番茄就生於此地。借著維蘇威火山的名氣,商人們發明了一款螺旋面,並以它為名。
搭配:和螺旋面類似,適合搭配濃郁醬汁。
❹ 其它
-Ravioli 義大利餃-
Ravioli 意為 “包起來”,製作方法就是用兩張面皮包住中間的餡,與中國餃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搭配:和中國人不同,義大利人包餃子很少用肉餡,他們更喜歡用乳酪,火腿,雞蛋或者其他蔬菜。由於餡料已有調味,醬汁一般比較清淡,也常放在湯裡食用。
-Farfalle 蝴蝶面-
Farfalle 即為“蝴蝶”,也叫領結面(Bow-tie Pasta),將方形面皮的對邊捏起即成。
搭配:凹陷處適合粘附湯汁,而中間較厚的部分亦能保持嚼勁,非常百搭,但經典 CP 還是番茄醬和白醬。做成沙拉也非常爽口。
-Lasagne 千層面-
寬而扁的面皮,據說是歷史最悠久的一種意面,其雛形可追溯至古羅馬。
搭配:在面皮中夾入肉餡,番茄等各種食材,層層疊起,再淋上芝士焗烤而成。趁熱挖下一大塊,好吃得能讓人忘記熱量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