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一雙跑鞋到底能讓你跑多久?

跑步看似一項最簡單、最省錢的運動,然而近年來卻有不少跑友吐槽,為跑步燒了不少錢啊!

不說外出比賽那些高漲的報名費、大筆大筆的住宿和交通費用,光是平時訓練,跑鞋都穿得讓你心痛。因為跑鞋損耗大,慢的幾個月、快則一兩個月就要報廢,不像衣服可以穿個幾年。而近幾年跑鞋價格不僅居高不下,還有水漲船高的趨勢,愛迪達、亞瑟士、美津濃的專業跑鞋動輒上千元,同時性價比也實在不敢恭維(記得09年剛練跑步時多威價格百元左右,能穿半年,現在200多元一雙頂多穿一個月)。因此,一雙跑鞋能跑多久,成了眾多跑者關注的話題。

實際上有非常多的因素造成跑鞋的老化和損壞,所以單純的從跑量、時間等數字上去判定是否換新鞋是不嚴謹的。

跑鞋老化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中底材料損耗,減震功能弱化

一雙鞋子最重要的減震和支撐功能是由中底決定的。如果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中底材料,你會看到數以百計的看起來很像海綿一樣的微小氣泡。這種材料一般被稱為EV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當腳觸擊這種材料,當它被擠壓時,那些微小氣泡就會收縮,就像海綿反應。這就實現了鞋的減震和緩衝效果。鞋子EVA中底的小氣泡被長期反復壓縮後,就會超出使用限度而不能反彈喝恢復原有結構,這就是緩衝能力下降的微觀解釋。

相同跑量下,影響中底損耗的因素有以下:

首先是跑者的體重 ,體重越大,給鞋子造成的壓力越大。然後缺乏輪換。有研究表明,兩雙換著穿的鞋子,中底的減震能量等於不輪流穿的三雙鞋子使用時間相加的和,而長期兩雙鞋子替換著穿,中底部分的損耗會降低了50%跑步技術。

有些人步幅大、步頻低、重心起伏大、落地撞擊很重,這樣不僅增加關節負荷,也會導致在鞋內中底材料受力增加。

另外,很多品牌現在為了追求輕量,取消了橡膠大底,直接使用了EVA接觸地面,會造成底的耐磨和抓地能力大大降低。

鞋面材料被“撐”變形,造成鞋子包裹性下降

腳與鞋面的壓力,主要是腳在鞋內滑動的“趨勢”造成的。腳對鞋面的碰撞和壓力使鞋面材料受到拉扯,長久之後不能恢復原狀,就使鞋面變形、變松、不貼腳。

複雜地形明顯增加了腳對鞋面壓力。尤其是下坡時,最容易造成腳在鞋內的向前滑動,讓腳和鞋面反復碰撞和擠壓。

同時技術動作對其影響很大。一種不利的情況是步幅過大並且落地點在重心前方。這種動作又一般伴隨著低步頻、腳的觸地時間很長,每一步都會像是跳遠的急煞。當落地的鞋子與地面產生磨擦力,腳趾頭往鞋前端撞擊。這種跑法還會導致腳落地後不自覺地產生“腳趾往地面抓”的動作,使腳掌向上“拱”,“撐起鞋面”,這樣會加快鞋面損耗。

大底磨損

大底是跑鞋直接與地面接觸的一層。大底受到地面的反復摩擦,紋路和顆粒被磨平,變得光滑,就導致抓地力下降。如果進一步磨損,還會出現大底厚度的改變,如果磨損的厚度不均勻還會導致鞋子往一邊傾斜大底磨損的首要因素也跑步技術。

如果用前腳掌先著地的跑法,那麼後跟幾乎不會出現磨損;如果你每一步蹬地的發力比較重,而且腳掌有明顯的“扒地”動作,前掌磨損就會比較嚴重;如果跑動中足內翻、外翻,那麼磨損將偏向內側或外側,造成左右高低不平;如果你落地和蹬地比較輕快,鞋子落地隨即拉起,在地面的水準滑動不多,即使你體重比較大,大底磨損也會減少很多;另外場地也能影響磨損,在粗糙的瀝青路面上大底的磨損最大。

大底磨損情況也是檢驗跑步技術動作科學性的依據之一,可以判斷前掌、後跟的受力比例,以及足內翻、外翻情況。

何時該換一雙新的跑鞋呢?

土豪會回答,新款上市的時候。

而對於我們這些“屌絲”來說,真正判斷一雙鞋子能不能繼續跑是靠“掐、看、穿”來感覺中底的硬度、鞋面的包裹性,看大底的磨損程度。

鞋子正常的中底掐下去會有一定的硬度,但是回彈很迅速,當使用時間長了,這種掐住回彈的感覺就會明顯減弱。具體每款鞋子不一樣,不同中底有可能變得軟榻,可能變得薄而硬,也可能不堪重負而直接變形或者出現裂紋。這時候中底都已經失去了價值。

大底如果是偏向一側的磨損,造成左右高低不平,那麼就對踝關節的內翻、外翻造成不利影響,還增加了扭傷的風險。如果磨損至出現明顯的左右傾斜,就要果斷換新鞋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也要根據自身的運動水準、體重、技術特點來考慮。如果你是一名資深高手,體重不大、力量較好、跑姿輕盈、重心平穩,那麼對鞋的緩衝能力要求不是很高,即使中底緩震功能有些退化,你還可以繼續穿著跑。如果你是體重大、力量差的初跑者,非常需要緩衝和保護,還是需要儘早換一雙新鞋。如果你是力量型跑者,後蹬用力比較大,對抓地力要求高,那麼大底(特別是前掌)嚴重磨損後也要及時換新鞋。

最後,合理、輕盈的跑姿不僅能減少受傷風險,還是減少跑鞋損耗、幫你“省錢”的法寶。如果你有落地點超前於重心、落地太重、步幅過大、重心起伏大、足內翻外翻等問題,盡力改正就可以讓你不再那麼“費鞋”了。